○郭子川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2000—2013年的数据
○郭子川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本文作者选取河南省2000至2013年的对外劳务输出总量与出口总额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互补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这一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确认,得出了河南省应当推动对外劳务输出,改善劳务输出结构,并扩大地区优势产品出口的结论。
河南省劳务输出 出口总额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河南省地处中原,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沿海城市的政策倾斜,全省的对外劳务输出和出口贸易长期居于较低水平。1996年河南省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0.43%,而同年年末在外总人数也刚刚突破万人。20世纪90末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国家开放政策逐步向内陆延伸,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总量和产品出口总额以及在全国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2000年至2013年的十四年间,河南省的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7%,与此同时,年末在外总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也超过了17%。且都经历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贸易量萎缩,以及2009年以后由于经济复苏带来贸易额和劳务输出量的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时期,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趋势十分吻合。因此我们从数据的直观变化推测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可能,即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应当存在积极的互补和促进关系。这一推断需要通过实证加以证实。
几乎所有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生产要素的转移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Huckster-Ohlin认为各国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禀赋和使用比例上的相对差别。根据这一理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将改变一国的资源配置,这种资源配置的变化将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的结果将是生产要素与商品流动可以互相代替,也就是劳动力的转移将替代一国的出口贸易。另外斯托尔—萨缪尔森定理也从对要素收益影响的角度得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对自由贸易有替代作用。马库森(1983)研究认为,如果放松Huckster-Ohlin模型中的部分假设,将会发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跨国流动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胡昭玲应用中国与175个国家(地区)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劳务输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另外,董晓雯(2011)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劳务的输出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有很大的正效应,同时出口贸易对于劳务输出也有积极的带动作用。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总量和产品出口总额作为研究对象,意在考察这两者的关系在更小的范围内的表现。
笔者初步建立了以对外劳务输出总量(SE)作为自变量,以出口总额(EX)作为因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个变量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异方差)。所有检验与回归均利用Eviews6.0软件完成。模型如下:
在数据方面,笔者选取河南省2000年至2013年年末在外人员数(单位:人)代表劳务输出总量作为模型的自变量,其中2005—2013年的数据来源于2007—2014年《河南统计年鉴》,2000—2004年的数据来源于《河南年鉴》;选取了2000—2013年河南省的出口总额(单位,万元)作为模型的因变量,出口总额的数据均摘自《河南统计年鉴》。
为了避免“伪回归”,笔者选取学界运用较多的ADF方法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的ADF统计量值都大于5%的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两个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都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而变量LNSE和LNEX的二阶差分的ADF统计量值分别为-3.931043和-3.972618,都小于5%的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水平-1.977738,说明了两个变量的二阶差分是平稳的,即两个变量是二阶单整变量。为了避免“伪回归”,我们就不能直接对模型进行OLS回归,要进一步检验二者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
因本文中的两变量都是二阶单整的,笔者采取JJ法(Johansen检验)检验两变量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拒绝了无协整,接受了最大一个协整的原假设,即两变量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河南省劳务输出总量与出口总额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长期均衡。这和上文叙述的,两者在2000年以来呈现的相同变化趋势相照应。
协整检验表明两变量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为了进一步对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测度,笔者选取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较为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自变量的T统计值为7.555296,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显著的。但是回归结果的D-W值只有0.707075,说明模型存在正自相关。为了消除正自相关,需要对模型进行简单修正,经判断发现此自相关为移动平均型。笔者通过向模型中加入MA项,消除了自相关。对修正后的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修正后模型D-W值为1.885353,自相关已经被消除;可决系数为0.957678,说明加入MA项后,模型的拟合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修正后的T统计量值为75.42819,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仍是显著的。
LNSE的系数为0.949280,即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总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会引起出口总额同向变动0.949280个百分点,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对出口贸易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这一结论与经典国际贸易贸易理论坚持的要素流动对贸易具有替代效应的结论明显不符。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总量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往往存在互相而非单向的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就是一种通过考察变量之间在统计上的先导—滞后,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单向还是双向的方法。笔者参照AIC和SC原则选择3阶为模型的最优滞后阶,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滞后期为3期时,对外劳务输出不是出口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出口是对外劳务输出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但这并不说明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没有因果关系,只能说明对外劳务输出不是出口的先导因素,而出口是对外劳务输出的先导因素。即对外劳务输出的信息效应的发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是滞后的;另一方面,伴随着出口贸易的增长,需要更多的劳务输出以承担贸易辅助工作,同时出口贸易的增长也会使得贸易关系更加活跃和紧密,带动更多的国际劳务合作与交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实际的经济变量之间短期的关系和“动态均衡”,而非长期均衡。笔者参照两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式(1)根据上文的检验结果,结合变量的实际经济意义,按照格兰杰表述定理,建立了变量的二阶非均衡关系式(4),并在对其进行了简化之后做了OLS回归。其中ECM t-1和ECM t-2是分别是滞后一期和二期的均衡误差。
模型的R2值仅为0.245354,且各项系数均不显著,这说明,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在实证中是不存在的,也更加确认了,LNSE与LNEX之间是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这种长期均衡在短期内表现并不突出。
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与外劳务输出对出口贸易有显著互补效应,两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总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会引起出口总额同向变动0.949280个百分点。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河南省出口贸易对对外劳务输出有先导影响,出口贸易的改善会带动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增长。但劳务输出还不是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劳务输出者的偏好效应和信息效应现阶段在河南省发挥得并不明显。
因此,河南省应当充分利用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贯彻“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如何解决河南省超过7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显得十分紧迫,而“走出去”可以化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劣势为优势,同时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在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可以拉动出口乃至地区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加大教育投入,对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对外输出劳动力的质量,优化对外输出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当今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开始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的困扰,因此河南省应当抓住这个世纪时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和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使劳动力可以适应国外的需求。同时加大教育投入也可以优化对外输出劳动力的知识结构,让劳务输出者的信息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进一步拉动地区出口贸易增长。
[1]海闻: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胡昭玲、曾敏:中国劳务输出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2008(3).
[3]董晓雯: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
[4]李国璋、江金荣、陈敏: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应用中几个问题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4).
[5]张利亚: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预测[D].武汉科技大学,2006.
[6]方光正: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6(18).
谌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