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辉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曹庄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兴城 125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李国辉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曹庄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兴城 125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浸染法氏囊,B淋巴细胞是其主要的损害的靶细胞,可导致法氏囊肿胀、出血,萎缩。本病病死率一般在1%~50%之间。耐过鸡以及亚临床症状的鸡出现免疫抑制。
1.1 发病日龄扩大
通常情况下,该病主要危害3~6周龄,而目前感染日龄已经扩大到5~210日龄。
1.2 免疫效果不佳
疫苗免疫对本病的预防效果不佳,二免后的鸡群仍可暴发本病,并且病程较长,用药不当时,出现复发的现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后通常继发盲肠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从而加重病情,经济损失增加。
1.3 病毒发生变异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分离出法氏囊病毒变异株,主要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没有经典毒株所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最典型的病变是法氏囊迅速萎缩,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免疫鸡群受到法氏囊病毒W型(变异毒株)侵袭时,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当前某些地区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突出特点。
1.4 发病季节相对集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湿度大,球虫病多发,鸡群往往在未进行法氏囊疫苗免疫之前就已经发生球虫病,造成较严重的免疫抑制,影响法氏囊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而秋季使用刚刚收获的玉米作饲料原料,玉米含水量高,易引起饲料霉变,鸡群采食后会影响法氏囊疫苗的免疫效果。
1.5 并发及继发感染严重,经济损失增加
常见的并发感染有新城疫、支原体、大肠杆菌、球虫病等,死亡率明显提高,高者可达70%~80%以上。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后,鸡体内的免疫机制被破坏,很容易继发新城疫、支原体、马立克、大肠杆菌病、盲肠肝炎等疾病。
(1)兴城地区某养殖户常年饲养约8 000只蛋鸡,共3栋舍,3批鸡,几乎每批都会感染法氏囊病毒,其中一栋2 800只42日龄鸡已肌注过3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投喂多种抗病毒药物,仍反复发病。剖检胸肌、腿肌出血,肝脏黄染,肾脏肿大呈花斑肾,法氏囊肿大,肌胃、腺胃交界处有出血带。
(2)沙后所某养殖场,12 000只817肉鸡,1日龄即点眼MB株1羽份/只,20日龄后大群陆续发病,排白色糊状粪便。每天死亡80~100只,剖检胸肌、腿肌无明显病变,肝脏稍肿大黄染,肾脏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水肿。肌注高免卵黄,1次/d,连用3d,死亡率显著降低,停药后10 d再度发病。
3.1 消毒
做好鸡舍及鸡舍周围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用“百毒消”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对鸡舍周围及通道进行消毒,1次/d。
3.2 药物治疗
用高免卵黄混合肌注,1次/d,连用2d;抗大肠杆菌药物分上下午集中饮水,抗病毒药物晚上自由饮水,扶正解毒散连用3~5 d。
3.3 疗效总结
用药2 d后,鸡群精神好转,死亡基本停止。调整用药为:毒获灭/毒必克+肠炎灵/杆立克/肠炎110上午和下午集中饮水,连用2~3d;抗大肠杆菌药物晚上自由饮水连用4d,银黄板翘散/祛邪败毒散拌料连用3d。康复后3d重新免疫新城疫Ⅳ系,蛋鸡7d后免疫进口法氏囊疫苗,免疫期间推荐用甘草颗粒拌料。
4.1 病毒特性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稳定,耐热、耐酸碱。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可直接接触病鸡或污染病毒的饲料、水、垫料、尘埃、用具、车辆、人员、衣物等都可成为传播媒介。应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粪便和病死鸡的处理。
4.2 传染性法氏囊病致病机理
主要表现在急性炎症损伤、细胞凋亡和免疫抑制3方面,结果使B淋巴细胞急剧减少,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对其他病原易感。因此治愈后要及时补防新城疫,同时由于蛋鸡饲养周期较长,建议重新免疫法氏囊疫苗。
4.3 科学免疫
由于很多养殖场不具备检测母源抗体水平的能力,大多会提前免疫。建议个地区根据本地法氏囊流行状况和特点及危害程度制定免疫程序。可在1d进行半剂量免疫,拉平母源抗体水平,同时提高局部黏膜免疫,然后在规定日龄做好免疫,减少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抗体水平不整齐等情况发生。很多养殖户习惯于在接种前1~2 d肌注高免卵黄,避免前期鸡群处于潜伏感染阶段,从而在接种后发病。但高免卵黄易将其他病原带入,同时不可避免肌注时的应激和对机体的物理性损伤,以及高免卵黄对疫苗毒株的中和等,因此免疫应按当地发病特点进行,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最好的方法是检测抗体水平,根据抗体水平制定接种时间。
4.4 治疗原则
减少使用或尽量不用高免卵黄。临床试验证明,用抗病毒西药无明显治疗作用,建议使用中药抗病毒,同时注意防止继发感染,注重提高鸡群自身抵抗力,避免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
天气渐暖时,将是传染性法氏囊病已进入较高的发病季节,希望广大养殖户提前预防,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