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之声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乡村之声
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晚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关常。欢迎您收听晚间的《乡村大讲堂》节目。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牛肉生产国,在品种上,专用肉牛品种较少,所养肉牛多为当地黄牛品种;当前牛肉多为室温肉,冷鲜肉、冻肉和肉制品较少;从屠宰方面看,中国肉牛屠宰以个体屠宰为主,大型屠宰企业较少;而在消费上,主要以户外消费和家庭消费为主,其中又以城镇居民消费居多。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农区,农区肉牛出栏占全国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牧区肉牛养殖则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
今天我们请到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曹兵海教授,为大家介绍我国肉牛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曹教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牛肉价格已经连续好几年飞速上涨了,那么造成这个牛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曹教授
专家:好的。其实大家都知道,首先我们中国现在强大了,人们有钱了,各种消费花样也增多了,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以来,特别是最近5年来,牛肉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只是过年过节吃牛肉,现在不是,现在牛肉消费已经是一年四季没有季节性的都在吃。第二个是原先还分一些民族消费习惯,比如伊斯兰教的朋友们,他们就吃牛羊肉,可是现在已经不分民族,全民都在吃牛肉。第三个,我们还是有钱了,注意培养下一代,孩子吃牛肉,大人都会支持、鼓励吃,身体会强壮起来,这样的话牛肉消费又呈现年轻化,一代比一代吃的牛肉会更多。以上情况积累到现在,就造成了牛肉非常猛烈的刚性需求。第四,牛的存栏头数有所下降。原先养牛的一些农民朋友,到城市去打工了,打工比养牛可能经济效益高一些。牛的存栏减少,造成牛肉产量的下降。那么这一反一正,这二力之合,尤其是近三年来,就造成了牛肉价格每年都上涨,反映的是我国牛肉供需矛盾的加大。从一个字眼来说就是危机,另一个字眼来说,这也是机遇。说明我们肉牛产业的结构必须要升级,也表明我国的肉牛产业进入了升级转型期,所以说现在牛肉价格上涨,只是这个产业转型期当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主持人:看来我国的刚性需求要持续很长时间,可能短期内是不会变化了,那您估计这个转型期需要多长时间?或者说要达到满足我国消费的肉牛存栏量,还需要多长时间?
专家:从牛的生长规律计算,或者是经济规律看,母牛怀1胎牛要9.5个月,生下来育肥又要20个月左右,这就30个月、两年半了。可是牛只能生1头,生下来的公牛拿去育肥,母牛要留下搞繁殖生产。所以,产业上,生产1头育肥牛要5年时间(2.5年×2)。在这5年中,母牛又不能百分百一年一胎,这就是妊娠率,一般在75%左右,而即便是怀上孕,还有疾病、营养不平衡、管理失误等情况造成的流产,这在肉牛一般是在3%左右。这还不算完,还有难产、接生不当以及犊牛后期的死亡,这一般是5%左右。这样一算,产业上就要15年多了【5年÷(25%+3%+5%)=15.2年】。这还是如果有足够的母牛来繁殖的假设,可是我国现在母牛也不够,以我个人估计,牛肉产业止跌回升,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甚至稍微再更长一些。
主持人:看来时间有可能比十五年甚至更长。
专家:十五年才是生公牛和生母牛两个周期了。
主持人:它是受生长周期所限制的。刚才您说我国的母牛存栏也不够,也就是说养殖母牛的前景也比较乐观吗?
专家:对,它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因此,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个机遇期或者叫窗口期是很长的,广大农民朋友、企业在比较长的时期内都可以进入。
主持人:通过前面节目的介绍,我们知道由于存栏量减少造成牛肉短缺,除了牛本身的生产周期受时间限制这个原因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问题?
专家:有,最大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牛妈妈数量太少了,没有母亲哪有儿子女儿啊!我们中国的母牛,这是一个产业的基础,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母牛存栏头数,它下降得太快。刚才说到我们中国富裕了,都要吃好牛肉,实际上这个母牛肉,它比公牛肉要好吃,因为肉里面带一些油,这个母亲(牛),她为了怀孕自己的孩子,还为了生下小牛后给它产奶,所以身上储存的脂肪是比较多的,肉里面呢,油就多一些。我们中国人喜欢吃带点香味的,没有油的牛肉,人们都认为不好吃,可是母牛肉里边油的含量高些,就变得好吃。
主持人:对,包括咱们涮火锅的肥牛肉很好吃。
专家:甚至企业利用这个特点,把油和肉都压在一块当肥牛来卖,也挺受欢迎。育肥过的母牛肉售价要比公牛肉稍微高一些,这样的话,再加上牛源不足,宰杀母牛就成了一个常态了,这是市场需求造成的,企业宰杀母牛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严重动摇了肉牛产业的基础。没有母牛,就没有小牛了,哪来以后的育肥牛呢,所以这是目前肉牛产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主持人:那目前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应对母牛短缺的问题呢。
专家:母牛要生出来、能再去生牛,同样也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这已经来不及了,国内的牛肉需求压力太大了。所以,我国对6个国家开放了牛肉市场,这六个国家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加、乌拉圭、阿根廷和加拿大。在这六个国家中,还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和哥斯达黎加开放了活牛市场。也就是说,我国开始直接从国外进口牛肉弥补市场牛肉供应的不足,同时进口活牛来补充母牛数量,发展肉牛产业。
主持人:那我国这些年牛肉进口量是个什么样的变化?活牛进口的数量又是怎样的呢?
专家:2010年以前进口量比较平稳,都在3万吨上下。但最近这四五年,我国牛肉进口量年年翻番,2011年进口牛肉7万吨左右,2012年进口14万吨多、2013年进口30万吨左右,2014年估计可能在五、六十万吨吧。
母牛活牛进口是从2013年开始的,进口了1万头左右,今年已经超过了2万头。因为这些仍然还满足不了国内的牛肉需求,今年我国又对澳大利亚开放了100万头肉牛的配额。
主持人:我国虽然开放牛肉进口和活牛进口会加速肉牛产业的发展,但这会不会冲击我国国内的肉牛养殖业?比方说,降低养牛人的收入,反过来影响广大养牛人的生产积极性呢,您怎么看呢?曹教授
专家:
是的。国外在母牛、小牛、育肥牛的生产过程有很大一段时间都是在草原上放牧,草料成本很低,所以他们生产的牛肉比我们国产的要便宜,这对我国消费者肯定有很大的吸引力,这肯定会对国内的肉牛养殖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呢,我国还有很大群体的中高层人群,他们对牛肉就比较挑剔了,他们喜欢我们的国产牛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国的肉牛育肥都要使用精饲料来育肥至少半年以上,牛肉比较香,好吃。而国外的肉牛育肥时间一般在1个月到3个月以内,而且用的精饲料比较少,牛肉中的脂肪含量比较低,不如我们国产牛肉好吃。所以我认为,国外牛肉对我国养牛业的冲击,主要是对我国低端牛肉市场的冲击,也就是说,如果广大农民朋友选好牛种,避开生产低端牛肉,受到的冲击相对就要少一些。
主持人:知道了,也就是说我们喂牛的时候,通过选择牛种和饲料和育肥时间的长短,让油长在肉里去。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这公牛育肥,让它们身上也带有跟母牛一样的脂肪,达到这个效果呢。
专家:对,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一个是鼓励这个企业从国外直接进口,买这个资质比较好的,种比较纯的母牛,缩短中国的育种周期,立马就可以在今年在明年,就可以在中国这个市场,跟国外进口牛肉来拼刺刀。第二个我们对公牛,进行去势,在一定的阶段给他去势掉,这样的话它没有那些雄性激素,各种生长激素的刺激,那么肌肉里面就开始存油,这样的话,大理石纹、雪花牛肉就能生产出来,这样的肉卖得比较贵,同样,牛也卖得贵了,里面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内已经成了很大的产业了。
主持人:那什么样的牛种才能生产卖得贵的牛和牛肉呢?
专家:比方说,我国原产的老黄牛,没有经过改良的或者改良程度低的黄牛,还有最近大量引进的安格斯牛、和牛,都可以进行高附加值生产。
主持人:虽然可能有一些困难和一些问题,但我们也有相应的对策。同时我还想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在政策上,有没有具体的鼓励政策呢?广大农民朋友怎样做才能享受国家的政策呢?
专家:有。刚才已经提到,我国的肉牛的存栏量处于低谷,产业的恢复期很长,要缩短恢复期,在今早的时间内达到止跌回升,国家开始实行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来支持养殖母牛。今年开始了有史以来的基础母牛养殖鼓励政策。具体说,就是对养殖500头以上的基础母牛,或者养殖10头以上基础母牛的农户或者合作社,给予鼓励。什么是基础母牛呢,就是能马上怀孕的母牛,相当于人的“育龄妇女”。奖励额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这个幅度很大,由各个省自己掌握。奖励办法是“见犊补母”,也就是说,等犊牛生下来,才可以领到对母牛的补贴款。
不过呢,这项政策不是普惠性政策,不是每个省,或者这个省里所有够条件的养牛人都能拿上。因为是刚试行,选在了肉牛主产区的省和这个省里的主产县,还有一点,就是拿过草原生态补贴的主产省,也不包括在内。
随着今后生产压力的加大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估计这项政策还会有调整,调整的话,就会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养牛人得到政府的鼓励。
主持人:肉牛产业看来前途很光明,那有一些企业,或者是原先做其他行业的朋友是不是也想进入这个产业呢?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呢?曹教授
专家:经过这两年我们的经验就发现,资本进入肉牛产业有一个值得提醒的地方,他们资本往往来的是要求快钱,要求大钱,就是要在短期之内能挣多少多少钱,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肉牛产业如果按他们的想法来说,肉牛产业就是鸡肋,你看着有肉你吃不上,为什么,酒水你的欲望太大,你要求赚的钱太多,逼得这些企业,三年之内就要发展多少头,挣多少利润。实际上三年里边可以宰杀的牛还没长成呢,那成吗,不可能,所以给资本市场的这些朋友提个醒,要理解肉牛产业的性质,用“老牛拉重载”,走得慢拉得多的思维来考虑肉牛产业。
主持人:曹教授,从刚才您介绍的内容看,我国的肉牛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连国家政策的补贴,还要按照主产区什么的来划分,那我国肉牛的产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专家:的确我国肉牛养殖的产区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我国的肉牛养殖产区变化时从草原放牧区向农区转移,那时草原养牛经济效益不如农区的高,因为那时农区的机械化程度还低,所以牛还有一项功能是拉扯耕地,所以农区的牛数远远多于牧区。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反过来了,农区的牛耕被机械化替代,人们也开始外出打工,农区的牛就少了,结果养殖又开始向牧区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光草原牧区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还要保护草原生态呢,所以又开始向西北(什么陕甘宁、青海、新疆)转移。到了现在,西北又满足不了需求了,开始向南方,也就是以西南为主的大南方迅速转移。
也就是说,原来的东北、现在的西北和南方成了我国肉牛养殖的主产区了。
主持人:东北、西北成为主产区还可以理解,因为那里秸秆很丰富,土地辽阔,又有养牛的传统。可是,这么多年以来也没听说过南方有什么优势啊,那它的优势在哪里呀?
专家:的确。这么多年来,在肉牛上很少又要提到南方的优势。其实呢,南方的肉牛养殖优势要大于北方。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南方的母牛数一直比北方多,现在南方的母牛头数,占了我国总数的大概37%。这首先就是南方肉牛产业的基础,摆在这了。另一个呢,南方饲草的供给优势要比北方大,因为南方饲草的青绿时间要大于北方,有的地区是四季常绿,所以它的成本要比北方低很多,而且产量也很大。第三个呢,就是南方部分省区还有甘蔗梢、甘蔗渣、香蕉茎叶等等这些廉价、高营养的粗饲料来源。这些粗饲料现在刚刚开始用来养牛生产,几乎失之不尽,用之不竭,还很便宜,这也是北方不可比拟的。第四点,就是南方的淀粉产量比北方高,也就是说南方淀粉渣的产量比北方大。因为南方的马铃薯、木薯的产量要远大于北方,而且南方还大部分用来榨取淀粉,当然淀粉渣的产量就很高了。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南方淀粉渣的价格要比北方低得多。
主持人:曹教授,您讲了南方有这么多的优势,那南方现在的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怎样,今后会对缓解我国的牛肉供需平衡起多大作用?
专家:由于南方产区比其他产区的优势明显,所以南方这两年肉牛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云南、广西、江西、湖北、湖南等省都出现了大型养殖企业,还有更多的养殖户开始养牛,有的省的发展势头让人震撼!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就连原先肉牛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例如福建、海南、江苏,都开始了发力的势头,养殖户纷纷开始养殖母牛了。
以我们的估计,只要能把南方至今还没有利用的草料资源利用70%,我国的牛肉产量就能翻番。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方是下一个肉牛产业发展的顶梁柱,我比较看好南方今后的肉牛产业。
主持人:曹教授,今天您在这儿,能不能再给我们做一个大胆的预想,将来我们运用农业科技在这个肉牛产业上,肉牛产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呢?
专家:经过我们的努力,肉牛产业会分化出几种产业模式来。到目前为止,都是一味要扩大规模,我养多少头,几万头,说得很大,其实呢做不到。那么在相对的情况下呢会分化出草原放牧型,在草原上,草山上放牧,然后在半农半牧区,在农区育肥。但产业模式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买卖关系,一层一层的,将来的模式是,一家企业,它是全产业链,地方拉的比较远,但都是他的,产业链条上就他一家,这是一种类型。这个呢现在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第二一种类型叫小资型精品肉牛产业模式。什么叫小资型呢,就是我不贪求那么大的规模,我就养100头,300头或者500牛母牛,我也不从外面买牛,我育肥的牛都是我自己的母牛生的,这就解决了牛源问题,同时又知道哪头母牛资质好,她的后代留下,虽然不能说学术意义上的育种,但是它是一种商业化高附加值育种。自己养的牛不把它屠宰当作目的,只当作工具,然后展开自己的餐饮,在自己的餐饮店里面展示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牛肉产品,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文化特色,这个更具特色,也许20年、30年、50年,这个是最终中国的模式,而不是现在就要像其他行业似的,几万头几万头,那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因为我们的土地产出,支撑不了那么多牛集中在一处的压力。所以说,建议肉牛产业的朋友要注意,不要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要扩大你的经济收入规模,那这就是在一头牛多赚多少钱上去下功夫,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业的现状,并结合目前肉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随着大量农业科技的应用,肉牛养殖业一定大有可为。谢谢曹教授的精彩讲解!
摘自中国乡村之声《乡村大讲堂》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