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兵
(四川省大竹县八渡乡动物防疫检疫站,四川大竹 635113)
猪霉变饲料中毒及其防控措施
王以兵
(四川省大竹县八渡乡动物防疫检疫站,四川大竹 635113)
霉菌的种类很多,常寄生在牧草、青贮饲料、玉米、小麦、豆粕、花生粕等饲料中。目前已证明有几十种霉菌都能产生毒素,其中最少有十三种能使畜禽中毒,如曲霉菌、镰刀菌、T-2毒素、青霉菌、丝核菌、葡萄状穗菌以及麦角生物碱等。在这些霉菌中曲霉菌属的黄曲霉菌毒害最大,毒力最强。当猪采食了有霉菌污染的饲料后就会引起中毒,造成大批发病和死亡。临床上猪霉变饲料中毒通常是多种霉菌混合污染饲料,引起“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复合霉菌毒素中毒症是多种实质脏器与免疫系统受到慢性进行性损伤,形成多器官系统的慢性功能衰竭,引起一系列免疫抑制。在猪病学上扮演了“底色病”或基础病的角色。据统计,猪霉玉米中毒死亡率可达66%,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1 饲料原料中的水分含量过高
饲料原料在收获后,没有适时晾干,水分含量过高或者存放时间久都可以导致霉菌的大量繁殖,引起饲料霉变。饲料原料的含水量一般要控制在14%以下,超过14%霉菌就很容易滋生。玉米、稻谷等谷实类饲料中的水分含量17%~18%时,就很容易发霉变质,尤其是原料粉碎以后更容易发霉,在饲料生产中要严格控制含水量。
1.2 饲料在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有些环节操作不规范,如饲料加工后没有彻底冷却,就装包贮存;加工过程中,存有积存物料的死角,这些都容易引起饲料发霉;未及时清理易等,都会造成饲料易发霉。贮存饲料的仓库通风不好、室温过高、漏雨、饲料存放时间太长等都是饲料发霉的诱因。饲料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雨淋、曝晒等,也会造成饲料霉变。饲喂猪只的料槽,长时间不清理,残留的饲料也会发霉变质,采食后诱发疾病。
2.1 饲料的营养成分损失,质量下降
饲料发霉变质以后,里面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霉菌等,使饲料的颜色发生变化,有霉味,饲料的适口性下降,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脂肪酸败,维生素含量减少等,猪只不愿意采食或者拒食。饲料发霉以后,饲料的温度上升,还会引起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影响饲料的贮存和使用。
2.2 对动物的影响
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就会引起动物霉菌毒素中毒,诱发疾病。例如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胃腺癌、皮肤病等。有的霉菌毒素还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例如黄曲霉毒素影响动物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表现为生长抑制,同时也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在霉变饲料中毒中一般都是多种霉菌混合中毒,最常见的就是曲霉菌属的黄曲霉菌和赤霉菌素混合其他霉菌中毒。临床症状极其复杂多样,脏器的病理变化同样复杂,特别是实质脏器的多种变化性,肝脏硬化、胆囊萎缩、胃的出血溃疡。
3.1 临床症状
此病在养殖生产中非常多见,此病的发病率和当年的气候关系很大,阴雨连绵的收获季节,常爆发此病。发病猪主要的症状为渐进性食欲降低、口渴、便血、异嗜、生长迟缓、发育停顿、皮肤充血和出血。随着病的发展,可以出现间歇性抽搐、黄疸、过度兴奋、角弓反张和共济失调等症状。到了后期红细胞可以降低到30%~45%,凝血时间延长、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达3.5万~6.0万/mm3。
3.2 剖检变化
剖检的特征性病变为肝脏严重变形、坏死、肿大、色黄、质脆、小叶中心出血和间质明显增宽。全身黏膜、皮下、肌肉可见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肾弥漫性出血,胸腹腔积液,胃肠道可见游离血块。急性病例胆囊壁和肠袢常发生严重水肿。慢性病例,由于肝实质严重破坏和纤维化而引起肝变形。
对霉变饲料中毒症的诊断还没有必要的技术设备,目前主要靠对饲喂霉变饲料的病史、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做生物学接种、分离培养来做进一步的鉴别。
预防霉菌毒素中毒的根本措施就是严格禁止饲喂霉变饲料。防霉与去毒,要以防霉为主。
5.1 防霉
预防饲料霉变的关键就是控制水分和温度,积极采取措施对饲料谷物尽快进行干燥处理,并置于干燥、低温处贮存。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过程中,要严格管理,防破损、雨淋、日晒等。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防霉剂以防霉变,常用的饲料防霉剂为丙酸及其盐类(包括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铵和二丙酸铵)、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等。
5.2 去毒
目前没有理想的方法。可以用碱液(1.5%的氢氧化钠或者草木灰等)处理或者用清水多次浸泡,直到泡洗液清澈无色为止。但是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饲料,饲喂量要加以限制。最新的去毒方法为微生物脱毒法,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转变为低毒物质。据报道,米根霉、橙色黄杆菌和亮菌等对去除粮食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有较好效果。微生物发酵处理法可以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此法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用于生产。
没有特效疗法,发病后要立即停喂发霉饲料,同时要根据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变化,采用相应的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
急性中毒,可以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水或者弱碱液进行灌肠、洗胃,然后投服健胃缓泻剂(如硫酸镁、硫酸钠、液状石蜡等),同时停喂霉变饲料,改喂青绿、易消化的饲料,待症状好转后再逐渐增添精料。
骚动不安,有神经症状者可给予镇静止痉剂,或者按“中毒性脑病”作相应处理。此外,在整个疗程中应注意水电解质失衡,保肝、护肾、镇静、解痉,控制继发感染,以维护中枢、循环、呼吸及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必要时可以根据病猪的体质、经济价值,做适当的泻血和换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