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初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2015-01-25 19:21陈永生
中国林业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农业大学园林植物

陈永生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 230036)

园林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当中“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教育部启动实施该项目,旨在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已有的专业优势,结合社会、行业发展的新需求,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和专业定位,并通过对专业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专业实践体系及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建成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

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于1982 年招生,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我校的品牌专业,也是我校首批进入一本层次招生的专业之一,于2013年被列为省级特色专业,目前拥有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安徽农业大学依托安徽省教育厅“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接轨社会和行业新需求,深入挖掘特色专业的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园林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安徽农业大学属于省属重点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起步较早,以培养安徽省及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园林专业高层次人才为己任。它立足安徽省,服务全国,强调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其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工程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有一定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和应用型复合人才”,重点强调以下3方面。

1.注重基础知识,夯实专业基础

安徽农业大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注重自然科学、艺术美学和工程技术等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建设,包括公共基础、自然与文化、园林历史、植物及材料、园林规划理论等多方面。

2.强化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内外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学生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应用、园林工程建设与管理、园林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注重学生的素质品格培养

通过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同时切实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园林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一)园林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明确社会的需求和特色专业改革的方向,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广泛的行业调研,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建议,提出了“厚基础、重个性、强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固本强基、两翼并重、两阵贯穿和多元发展”的新模式[2]。

1.固本强基

固本强基是指强化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新一轮培养体系中尤其充实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在发挥我校植物类学科基础优势的前提下,充实和健全了艺术类、规划类和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如补充了“设计构成学”“园林图表现”“城市规划概论”等课程,为学生的弹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2.两翼并重

两翼并重是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并重。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园林艺术创作、园林植物应用、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

3.两阵贯穿

两阵贯穿是指课堂阵地和拓展教育2个阵地贯穿整个教学实践过程的始终。通过各种设计竞赛、创新计划、社会实践以及就业实习等教育环节,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个性发展的新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多元发展

多元发展是指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多元化。根据学科和行业特点,我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研究型和实践型。研究型是指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园林科学研究的能力;实践型主要训练学生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另外,在共同主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应用”2大方向的课程模块和体系,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来的就业需求等自由选择模块课程。

(二)园林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修订园林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体现特色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环节,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安徽农业大学系统地推进了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基础课和选修课比重,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的 比 例 从25% 和15.3% 增 加 到31.9% 和18.5%,有利于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将原有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从78%和22%调整为73%和27%,目的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构建特色课程群组模块,合理配置核心课程。凝练“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应用”2大课程群组模块,使其各自相对独立,又有机地交融,并穿插于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另外,还将“园林规划设计(Ⅰ和Ⅱ)”“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工程”5类课程组成核心课程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循序渐进和让学生更早接触专业课的指导思想,优化了课程组之间的前后衔接,同时将核心专业课程和设计类课程授课时间适当前移,使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能持续接触到专业设计类课程,让专业设计类课程贯穿于每个学期,循序渐进地展开。

2.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

通过“设计竞赛、创新计划、社会实践、就业实践”等途径,构建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3.强调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推行导师制和辅修专业,并开展定向的“2+2”培养模式,即国际联合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另外,还应增加创新和创业类课程,如增设“水生植物与草坪学”“花卉生产与营销”和“园林绿地施工与管理”等课程,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增加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三)园林特色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的不断深化。几年来,“园林树木学”“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已完成重点课程建设任务,正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另外,园林专业还将国内外园林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新理论、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内容向学生传授,并定期统计和评估每门课程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情况,让更多学生获益。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理论前沿研究工作,总结理论成果和分享教学经验,编写优秀课程教材和讲义。近年来,园林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或参编的教材有《风景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学》和《园林概论》等多部,并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不断探索教育的新特点和教学的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积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开放式、角色换位式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另外,教师还开展了设计类课程的小班授课教学活动,在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设计教育的不同阶段,运用临摹和解读、行为观察、模型教学、案例教学、快题教学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3]。

(四)园林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的建设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能力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能力。将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科学研究、军训及社会调查、课外竞赛、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构建了“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探索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新体系[4]

①基础性实验模块。以实验教学为主,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基础课程都设置了实验课时,并将部分理论教学改为结合生产实际的现场教学,如“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的有关园林树木栽培方面的理论内容,从课堂理论教学改为结合园林绿化施工的现场教学。②设计性实验模块。以设计类课程的设计为主要形式,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都安排了相应的课程设计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掌握方法。有些课程设计采用布置课外作业、调研报告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问题答案。③综合性实验模块。以开设园林综合实习和综合性实验等为主要形式。综合性实习地点主要以苏州、杭州、扬州、南京、上海等城市为主,涉及的课程有“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园林美学”“园林植物”和“园林史”等,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探索创新性模块。以素质拓展和毕业设计2种途径为主,通过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基金、社会实践、就业实践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包括校内专业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①校内的专业实验平台。以基础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搭建园林美学基础、风景园林CAD、园林植物应用、园林规划设计等多个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工程应用能力。目前已组建的实验平台包括模型室、花卉实验室、3S实验室、树木标本室、CAD 室、规划设计室、森林培育实验室、森林生态实验室、测量实验室等。②校外实践基地。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为主,强化产学研的结合,致力于加强学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双赢的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并聘请合作单位专家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充实实践教师队伍。目前建设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共有13处,包括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企业。

(五)园林特色专业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安徽农业大学细化了教学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了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了学校、学院和系部三级教学督导体制;建立了教学督导评价和学生网上评教的评价制度;建立了教学情况反馈信息体系;建立了教学期中专项检查和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同时,实行新进教师导师制,每位新进教师都有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实行学科组岗位责任制,每年度设定岗位目标(主要涉及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2方面),进行中期和年度考核;实行专家督导制,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专家组,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园林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加强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安徽农业大学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先后引进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和园林行业教授级高工等高层次人才。同时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出国留学,并派教师参加与本学科相近的国际、国内各类会议及培训,切实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实行新进教师导师制,建立青年教师到园林行业和相关领域学习锻炼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

建立“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栽培”2个教学科研团队,以团队的力量申报或联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并开展对外科技服务活动。同时,鼓励和支持校外园林行业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兼职授课、开设讲座。目前已签约的兼职教授有7位,初步形成了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学团队。

三、园林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成效

安徽农业大学通过构建园林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下特色。①接轨园林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了具有我校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体系,构建了“教-学-练”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同时,组建了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应用特色课程群组模块,构建了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设计素质和创新能力。②增加了选修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相近专业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辅修相近专业。③以赛促学,构建多层次的竞赛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运用新理念,通过竞赛设计出新功能和新技术的作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还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总之,园林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在安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中应用近3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国家银奖1项,在第五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在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 软件建模大赛中获得全能三等奖1 项及挑战一等奖1项,在国际“艾景奖·第三届和第四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分别获得银奖和金奖各1项,并多次获得省市组织的园林插花艺术比赛大奖。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的能力和素质,说明园林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近3年来,园林特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达到100%,有90%以上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工作,园林特色专业已成为学校最热门专业之一。

[1]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5-17.

[2]潘远智,蔡军,刘维东,等.园林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增刊):4-6.

[3]陈永生.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体系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1):56-57

[4]鲁敏,王胜永,李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体系的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7(5):529-533.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农业大学园林植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试论木芙蓉在成都景观设计和园林规划中的审美价值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对策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