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睿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
21世纪的欧美国家非常重视发展扶持本土传统文化,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完成对它们的保护和潜在价值的开发。在此背景下,我国也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各个层面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国家整体文化的基石,而且在国家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中国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还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全面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和文化市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艺术设计专业是由20世纪末的环境、染织、服装、陶瓷、装潢、装饰及室内与家具等7个艺术设计专业合置而成,后来又有了工业设计、动画、数字媒体等专业,专业的涵盖面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除了要吸收当代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和艺术观念外,还要与中国国情、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母体艺术,具有着独特性和优越性。
中国民间美术源于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体察和感悟,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1]。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建立在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考古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而成。根据中国民间美术的性质,可将美术作品分为年画花纸、门神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皿、雕刻彩塑、印染织绣、编结扎制、儿童玩具等多个方面[2]。从民间美术自身功能学的意义分类,可以将中国民间美术归结为供奉类、宅居类、服饰类、器用类、贴饰类、游艺类[3],多种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内涵和特质。
在非艺术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民间美术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非艺术类高校的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文理科发展均衡,在凸显其学校历史特色的前提下,对人文艺术领域都会有一定的关注和投入。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其次,中国民间美术作为母体艺术派生出其他艺术形式,并作为丰富的宝藏给其他艺术提供滋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从中吸取养分。第三,中国民间美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朴素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包容万物、海纳百川的博大情怀,这是中国文化艺术最独特之处。第四,中国民间美术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当代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最先遭到破坏和受到冲击的就是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土民间文化艺术。如何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关乎民族文化生死存亡的大事。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不同的艺术形式既有其独特性又有其相通性,同中国民间美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相比较,艺术设计则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两者可以通过教学得到结合。
民间美术造型在表现客观事物真实特征的同时还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想象和体验,它是人们对自然的朴素认识和自我心灵的情感释放。民间美术造型中的夸张变形、时空交替、阴阳交错等特征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民间美术强调以色扶形,色彩的装饰性、表现性、象征性直观明确,更能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就是借鉴了中国民间美术中泥塑玩偶的造型特点和色彩特征。
类型风格多样的剪纸、皮影、织绣中的很多传统纹样图式都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传统图式都有美好的寓意和象征,表达了对幸福、吉祥的渴求,传递了对生命的信仰。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标志设计、海报设计、装帧设计都可以借鉴传统纹样图式,从而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就是借鉴了中国民间美术中中国结的传统图式,把奥运五环、中国结、太极拳等表达体育和中国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也可以从许多少数民族织绣图案中获取灵感,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把剪纸、皮影的图式用于动画设计以取得鲜明的视觉效果和民族特色。在欧美日韩动画片占据中国动画市场的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来扶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研发,中国动漫产业正试图借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焕发活力,走民族化道路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例如早期影响广泛的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鹤蚌相争》《南郭先生》《猴子捞月》等就是把剪纸皮影运用于动画的代表作品,这些努力和尝试开拓出彰显民族特色的动画片类型。
建筑是人化的空间,又是空间化了的社会人生。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念即是建筑的空间观念,“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乃至风水理论虽然富有神秘色彩却有一定的合理性。传统民宅注重实用功能与人的心理内涵、精神因素相结合,作为承载文化艺术的物质空间载体起到物我交融的作用和意境。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传统民宅中重视人类心理情感和人文因素的中国文化特质。例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把带有文脉性、传统性、历史性的中国民间建筑语意化身为实体的现代建筑典范。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教学中,不只是对传统民宅形式上的吸收,更是要在精神层面上得到领悟。
中国民间艺人有这样一种说法:画是随心草,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说明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没有过多的限制与束缚,更加强调创作者的自主性,更趋向于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表达和抒发。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启发、鼓励学生自由地想象与创造。教师可以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共鸣,形成艺术创造的火花和灵感,用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发展。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艺。工艺在人的成长中功用最大,在物品的制造中通过手将触觉、视觉和脑力协调,身心合一,使人得到健康成长。学生通过观摩学习现有的吸收了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的优秀艺术设计案例和成果,参观各大博物馆的中国民间美术藏品和邀请民间艺人来课堂示范讲解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实际制作工艺,不仅可以了解传统工艺的技术方法,还发展了眼、手、脑等器官的协调能力,并由此开发智力,培养自身多样的审美观念和宽容的艺术态度,促进思考能力,以自由饱满的创造精神积极地进行艺术设计的学习。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整体象征和软实力的外在体现。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在新的时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美学精神必将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濒于消失的文化遗产通过专业艺术院校和非艺术类高校得到很好的研究,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得到运用。
目前中国非艺术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受西方文化影响大,过于注重对西方思想和知识的传授。为改变这一现象,应在非艺术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增加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和美学理念,坚持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走向回归中国本土文化的道路。
中国地域广阔,文化多样。不同地区的非艺术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加强本地特有的民间美术内容和形式的教学,以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在艺术设计专业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建立中国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标准以及审美取向,使学生在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中设计出更多的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是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艺术设计系、工学院的工业设计系和信息学院的动画系合并而成,本科课程设置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概论”“中国传统艺术”等有关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内容。目前学院已建有的实验室中包括装饰工艺制作实验室、陶艺雕塑实验室等与中国民间美术相关的实验室,学生在实验中可以领略到中国民间美术的丰富内涵,设计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2003(3):63.
[2]张道一.美术长短录[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286.
[3]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神像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