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辨证论治的研究概况及思考❋

2015-01-25 09:19廖少君尤劲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玄府三焦五脏

廖少君,尤劲松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血管性痴呆辨证论治的研究概况及思考❋

廖少君1,尤劲松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通过整理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已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但众多辨治方法始终基于“气血相干”。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气血协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血失和是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故调气和血是疾病治疗的核心原则。故认为以气血为纲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不仅使本病的辨治执简驭繁,且体现出中医学“治病必求于本,本于气血”的理念。

血管性痴呆;辨证论治;气血相干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继发于脑血管疾病,是基于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等范畴。伴随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VD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性愈发严重。不少文献报道,中医学辨证论治该病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替代效果,现就VD的中医辨证治疗现状做一论述。

1 从脏腑辨治

中医学素有“五脏神”理论,认为“五脏不伤,则人智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论衡·死》)。VD以认知障碍为特点,伴有精神症状,故VD病位在脑而根于五脏。

五脏中肾主藏精、充养脑髓,故补肾是VD的基础治法[1]。研究发现,从肾论治并结合西药可显著提高VD的临床疗效[2]。心主血脉,脾统血,精血同源互化而助养脑神,故心脾亏损亦与VD的发生密切相关。如魏孟玲[3]从心脾两虚辨治该病疗效显著。肝主疏泄、调气血,肝郁则智呆,疏肝化浊法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及行为能力[4]。肺主一身之气,《灵枢·天年》有“肺气衰,魄离,言善误”,故调节肺气是治疗VD的重要手段,如唐农运用宣肺益肺降浊汤治疗VD获得满意疗效[5]。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气血是“五脏神”得、舍、藏的基础,若五脏气血亏损失和则神失藏,出现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现象。因此,从五脏辨证论治VD的根本在于调治气血,气血和则五脏安。

2 从痰瘀辨治

痰瘀互结被认为是 VD的病机病理关键[6]。《医碥》提出“由于火盛,则火发而血与痰壅矣;由于气虚则气滞而血与痰凝矣。痰血凝滞,食亦不化,填塞于腑,则二便不通,阻碍腑气,则昏迷不醒,其重者也”,较好地阐述了痰瘀互结导致中风的病理过程。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医述·杂证汇参》记载:“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表明痰瘀互结是中风后继发痴呆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显示,化痰祛瘀法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7]。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失和、痰瘀浊毒内生,既可生邪又可加重气血失和,从而导致VD等神志病痼结或反复发作,故从痰瘀辨治VD的本质在于调和气血。

3 从三焦气化辨治

三焦气化是气血津精生化的动力,而精气是化生神的物质基础,故三焦气化失常影响气血津精代谢可诱发VD。罗本华等[8]认为,三焦气化失司致脑髓不充是脑神病变的基础,脑神的病变应通过调理三焦气化治疗。韩景献[9]220基于“三焦气化失常-衰老”学说创立的“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及“黄地散”,经实践证实可改善VD患者认知及行为能力等。

三焦通行三气,上焦宗气贯心脉,可助心行血;卫主气,营主血,中焦营卫是气血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表现;下焦元气是上、下焦诸气的根本,化生营卫,资养宗气。故笔者认为调理三焦气化之所以是辨治VD的有效治法,是因为三焦气化失常直接影响气血的相辅相成。

4 从络病辨治

《灵枢·平人绝谷》谓:“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络脉渗气血、通营卫的生理功能是神志清灵必不可少的条件。张岗等[10]认为,络脉亏虚是VD的发病基础,痰瘀阻络是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补益脑络气血是治疗关键,疏通络脉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余铃等[11]亦发现,从络病辨证治疗VD,补虚以养络、祛邪以通络,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络病理论立足于叶天士提出的“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等理论,络脉是气血营卫输布贯通的枢纽,补虚养络、祛邪通络也就是调气和血,故从络脉辨证治疗VD,不仅表明VD的病位,同时也强调气血病变在VD发病中的核心地位。

5 从玄府辨治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素问·水热穴论》,后世医家多推崇河间玄府论,认为无物不具之玄府是气出入升降的道路门户,贵开通而忌闭阖,认为由玄府郁闭而引发的气血宣行不利是神机失用的重要病机。杨辰华认为,辛味药具有开通玄府、气调血和的功效。临证实践亦证明,开通玄府、行气调血、解毒排浊治法可改善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障碍及行为能力[12]。

气血失和在“玄府郁闭-神机失用”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临证时运用散瘀、行气之辛药开通玄府,是从另一个角度强调气调血和对防治VD的重大意义。

6 从阳明辨治

阳明脉大血多、气盛阳旺,以通降为用,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基本表现。足阳明胃经与督脉会于神庭,又络属心,可见阳明与神志有一定的相关性。于明秀[13]认为,阳明病变是VD发病的始动因素,从阳明蓄血论治 VD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贾玑君[14]临床研究证实,从阳明论治VD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阳明多气多血,为五脏六腑之海,可资脏腑气血以充实脑髓,且“两阳合明”为诸阳之根,阳气可上达神庭而温煦脑神。因此,从阳明辨治VD离不开其脉大血多、气盛阳旺的生理属性。

7 结语

历代医家对VD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探究,体现了中医学辨证治疗VD的突出优势及发展前景。然而,如何从繁多的、各有偏重的辨治方法中寻求一种更加简便而有效的方式治疗该病,是目前中医工作者急需共同思考及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气血病变在V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气血相干”贯穿于各辨治方法,故以“气血相干”为核心辨治VD,正是执简驭繁的体现。

对于气血相干,早在内经便有所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中医学认为,气与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气属阳,血属阴,阴阳相系,气血相依。一方面,有形之血附着于无形之气而畅流于人身,气旺则血充,气行则血行,气温则血滑。若气虚可致血少,若气滞、气寒可使血凝。另一方面,无形之气又潜藏于有形之血中,使气得血载,故能升而无过、降而有度、行而无妄、浮而无脱,若血不载气则可致气泄、气逆、气滞等。由此可见,气与血在生理和病理上均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气血失和是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调气和血是疾病治疗的核心原则。

从历代医家对VD的辨治思路中可以看出,气血与神机密切相关,气血旺盛是髓海满盈、神机得用的前提,气顺血行、循行有度是神机清灵敏捷的必要条件。而气血亏虚、脑髓失养是VD的发病基础,气血逆乱是VD发病的中心环节,气滞血瘀、痰浊内停是VD发病的病理关键。相关临床研究证实,气血亏虚是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表明在痴呆早期就已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在临床痴呆分级表(CDR)评分中,气血亏虚证评分最高;同时临床观察发现,气血亏虚证患者认知障碍较重[15]。可见,调养五脏、化痰祛瘀、调理三焦气化、养络通络、开通玄府、调治阳明之所以是辨治神志病的有效治法,本质在于五脏、三焦、络脉、玄府、阳明经脉皆与气血精津生化运行息息相关。若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常、络脉虚滞、玄府郁闭、阳明经病、痰瘀内结,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气血的相制互用。对此王清任强调“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显然VD亦不例外。

综上所述,VD的发生、发展、变化尽管错综复杂,但总不离气血失调,气血在VD的辨证诊疗思维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临证时以气血为纲、三因制宜,不仅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中医学“治病必求于本,本于气血”理念的具体体现。

[1]刘健,刘锦灿.补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4,46(1):199-201.

[2]易亚乔,葛金文,邓奕晖,等.从肾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93-97.

[3]魏孟玲.补脾益心汤加减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心脾两虚证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03-704.

[4]厉秀云,贾杰,李立军.复聪饮合醒脑静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J].四川中医,2008,26(5):71-72.

[5]赵清山,王清碧,毕信亚.唐农教授从肺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1):6-8.

[6]蔡建伟.清毒活血化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34-35.

[7]王辉,韩涛,张婷,等.化痰祛瘀法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3):257-260.

[8]罗本华,于建春,成海燕,等.论三焦气化是脑神的基础[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004-1007.

[9]韩景献.“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J].中医杂志,2008,49(3):200-202.

[10]张岗,王发渭.络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2081-2083.

[11]余铃,张霖欣.从络病学说论治血管性痴呆[J].黑龙江中医药,2013,43(5):7-8.

[12]杨辰华.玄府理论及其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35- 42.

[13]于明秀.从阳明蓄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17-23.

[14]贾玑君.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阳明湿热瘀阻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3:2-10.

[15]惠振亮,阮绍萍,曹瑾,等.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临床研究[J].中医研究,2014,35(4):465-467.

R277.7

:A

:1006-3250(2015)12-1599-03

2015-02-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151040701000064)-运用小世界网络及功能磁共振研究血管性痴呆证候特征

廖少君(1988-),女,广东汕头人,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尤劲松(1973-),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研究,Tel: 13711226480,E-mail:youjs73@163.com。

猜你喜欢
玄府三焦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