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王腾,杨凤池
我国社区人群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咨询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辉,王腾,杨凤池
【摘要】心理咨询是社区心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综述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定生理期女性等社区重点人群的常见心理问题研究进展,发现焦虑和抑郁是儿童青少年时期主要的情绪问题;产后抑郁和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孤独、焦虑和抑郁等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综述社区心理咨询方法、形式和特点的研究进展,发现社区心理咨询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为以行为疗法为主,认知疗法次之;采取的形式以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最为多见;我国社区心理咨询发展现阶段,在接受心理咨询的人群、费用和形式等方面均与西方国家心理咨询存在差异。
【关键词】社区人群;心理问题;心理咨询
张辉,王腾,杨凤池.我国社区人群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咨询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1):3888-3892.[www.chinagp.net]
Zhang H,Wang T,Yang FC.Common mental problems and counseling methods among community population in China:a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31):3888-3892.
作者单位:100069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
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区域,心理咨询是社区心理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能够发现一些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2]。在社区人群中,儿童青少年[3]、老年人[4]、特定生理期女性[5]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的研究文献,综述以上三个重点人群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咨询方法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社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
1.1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焦虑和抑郁是儿童青少年时期主要的情绪问题。与成人抑郁症不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更多表现为以食欲增强、睡眠过多和体质量增加为特征的“不典型抑郁症”,并伴有头疼等躯体症状。国内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提示,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有3 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的困扰[6]。在联合国的一项报告中指出,全球约2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抑郁症所占比例最大[7]。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抑郁症的患病率很低,约为0.3%,青少年时期为2%~8%,并且患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8]。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十年(2003—2013年)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调查研究,其中被调查者共35 208人,来自安徽、河南、湖南、江苏、河北、北京、上海等地,年龄为8~18岁,共检出5 545人有抑郁症状,约占总人数的15.7%。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初高中生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小学生,且男生多于女生[9],这与上述美国一项研究调查的结论相矛盾,后者的结论为女性多于男性。笔者推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生活习惯等有关。除抑郁症之外,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也是困扰其健康发展的“拦路虎”。范方等[10]对全国12个城市1 559名8~16岁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发现8~12岁的焦虑状况逐渐下降,13~16岁又呈上升趋势,女孩焦虑水平较高。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背后,大都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家庭暴力、父母关系等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发生。有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放任或拒绝、过分干涉或保护、严厉惩罚为主,其子女抑郁的发生率高于采用一般教育方式的其他儿童[11]。国外的多项研究表明,家庭暴力对儿童日后的情绪、行为问题有影响,如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波动大和自卑及言语、认知、运动技能上的偏差等问题[12]。李小彩等[11]研究显示,父母离婚、分居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分别是父母关系融洽的12.30和7.38倍。父母经常吵架、偶尔吵架的儿童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父母不吵架的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抵触的儿童抑郁发生率也高于与父母关系融洽者[13]。除此之外,家庭遗传因素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1.2女性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以女性和心理问题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到的文章几乎都是针对特定时期女性的调查研究,其中以产后和更年期数量最多。近年来,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普及有关。许多文献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自身性格、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情况,其中高龄、受教育水平高、性格内向、经济收入低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14]。而周雅等[15]在对南京的400名产妇进行研究的结果却显示,所调查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婴儿的相关情况以及家庭的经济情况等与产后抑郁无关。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所选样本的地区差异或者调查的真实性有关。此外,产妇若为意外妊娠、心理准备不足;或孕期经历了亲朋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或缺少丈夫的精神支持;或对新生儿的性别存在偏见等,都更易发生产后抑郁。
在社区女性群体中,另一个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更年期综合征。近十年来,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个别城市甚至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全国平均水平约为60%,2006年中山市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病率为68.5%[16]。董胜莲等[17]在2010年对全国22个省的2 202名45~55岁妇女的调查结果显示,92.09%的被调查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通过已有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城市更年期综合征的患病率虽有差异,但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有个别地区例外,洪莹等[18]在2008年7月—2011年6月对汕头市2 529例40~65岁妇女进行调查发现,更年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8.4%,低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平。工作压力、婚姻状况等是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不同婚姻状态妇女的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丧偶、离异、已婚[16]。
1.3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文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各不相同。张保利等[19]在对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25.34%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2004年呼和浩特市某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为12.23%[20]。刘宏军等[21]的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女性(17.4%)高于男性(9.6%),农村(20.9%)高于城市(7.4%)。张玲等[22]在所有地区报道的我国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中,抑郁症患病率最高,为22.6%。由此可见,老年人抑郁症不容忽视,值得社会进一步关注。综合近十年来我国城镇老年人抑郁检出率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1996—2010年抑郁症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中在2002—2006年有小幅回落,2007年以后又呈现增长的趋势[23]。
老年人另一种常见的情绪就是焦虑,并且焦虑经常会发展为焦虑抑郁的混合状态,严重影响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文献数据显示,2008—2009年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病率为22.02%[19],低于同期秦皇岛市老年焦虑的发病率26.5%[24]。不同地方可能因为地域文化不同而导致差异。2010—2013年,绍兴市老年焦虑的发病率为29.56%,且女性多于男性[25]。王静等[26]在2010年对河北省邢台市老年焦虑发病率的研究中发现,空巢老人更容易有焦虑情绪,焦虑症的发病率为34.2%。杨晓东[27]对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研究发现,焦虑症的发病率为42.3%,高于一般水平。这可能与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自身价值无法得到体现等因素有关[28]。
可以看出,老年抑郁和焦虑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女性多于男性。空巢老人、军队离退休干部抑郁焦虑发病率更高。所以社区应该对空巢老人或者需要帮助的军队离退休老人给予更多的帮助。
2.1不同取向的心理咨询方法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人们常感疲惫不堪,社区心理咨询服务正逐渐成为解决社区居民心理问题的一个便捷通道。搜索200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普通人群常用心理咨询方法的文献共有3 949篇,按照不同理论取向其中行为疗法1 903篇,所占比例最高(48.19%);认知疗法次之,1 358篇(34.39%);森田疗法约403篇(10.20%);精神分析疗法122篇文献(3.09%);来访者中心疗法64篇(1.62%);箱庭疗法等其他方法99篇(2.51%)。
有关行为疗法的文献报道以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等最为多见。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通过让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照恐怖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十年间,系统脱敏疗法治疗恐怖症10例,其中7例为社交恐惧,2例为体能恐惧,1例为对蛇恐惧。在姚鲲鹏等[29]的个案分析中,通过使用系统脱敏疗法,成功改善了该患儿的社交恐怖症,由最初的不敢和其他人交流到可以独自和同龄儿童交往。厌恶疗法主要用于各种依赖性疾病,如:酗酒、吸烟等。曹延福等[30]的研究显示,通过使用厌恶疗法治疗53例酒精依赖患者,发现其对酒精的依赖程度下降并且复饮率下降,低于非研究组。认知疗法多用于网络成瘾、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近年来,认知疗法广泛应用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涉及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就业焦虑[31]、情感问题[32]、极端行为[33](如自杀等),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认知疗法还用于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通常与药物合用[34]。森田疗法多被运用到强迫症和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治疗中。文献中,接受森田疗法的人群包括大学生、产妇和中老年人,但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没有文献记载。精神分析疗法适用于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自我领悟能力者。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十年的文献,使用精神分析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4例、强迫症2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4例。来访者中心疗法通过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的内心痛苦,建立一个好的交流氛围来减少其心理痛苦。该咨询方法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多见,主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包括考试失败、人际关系、恋爱问题和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等。除此之外,箱庭疗法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心理疗法,尤其适合有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30],通过游戏减轻心理压力、转变心情、改善心理状况,真正实现边玩边治疗的目的,完全符合儿童青少年爱玩好动的特性;也有报道用沙盘游戏治疗大学生的抑郁症、强迫症等[3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社区心理咨询中多将各种方法整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36]。
2.2社区心理咨询的形式社区心理咨询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根据来访者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的个体咨询形式,也可以采取团体辅导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除此之外,社区还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他形式的心理服务,如组织专题讲座、发放健康资料、制作健康知识宣传栏和海报等。研究显示,团体心理咨询方式多见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社区心理干预[37]。对于产后抑郁的预防和心理干预,最常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38-39],向孕产妇普及妊娠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卫生增进措施,力求“打有准备之仗”。对于老年人抑郁症,健康教育也是较为经济和简便的干预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社区老年人的抑郁状态[40]。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效果更佳[41]。
要想解决我国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照搬西方的心理咨询是行不通的,必须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进行调整。我国社区心理咨询的特殊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接受心理咨询人群不同国外居民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时就会求助,而国内求助者多是已经出现了较重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居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人认为去做心理咨询就说明自己有心理问题了,并且觉得有心理问题是一件很见不得人的事情。2001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56.91%的人前来咨询的时候并未告诉别人,16.26%的人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来咨询的[42]。而反观国外,人们从小接受心理教育并且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周围人不会因为对方进行过心理咨询而远离他或者对他有所偏见。其次,国内这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才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咨询师的不信任。研究显示南京市民在心理咨询的时候,55.28%的来访者表现出犹豫不定,32.5%的人担心咨询师是否会为其保密。在咨询过程中,近60%的来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完全讲真话[43]。出现这种现象与国内对心理咨询师的管理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已建立,但是考试和管理还有待完善[44]。
3.2接受心理咨询的费用不同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心理咨询费用主要由企业、保险公司或政府组织提供。例如在德国,个人无偿接受社区心理咨询服务,费用由政府或慈善机构资助。心理咨询师会采用精神分析等长程的心理咨询方法,用以实现促进来访者人格完善的咨询目标。而我国目前只有两个省(市)将心理咨询纳入了诊疗项目报销目录中,其他地区的心理咨询则完全属于自费项目,求助者希望心理咨询疗程短、见效快,因此多采用认知行为取向等短程的心理咨询方法。此外,心理咨询自费导致来访者人数少,心理咨询师的收入低,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流动性大、职业素养低,来访者对咨询师不信任,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社区心理咨询的财政投入,尽量满足社区居民对心理服务的需求。
3.3更易接受的心理咨询形式不同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为例,西方多为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强调求助者个人的个性与独立、个人奋斗与自我实现。而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个体具有保守、含蓄、尊重权威的人格特点,更加推崇社会取向,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利用集体互助的力量和关注集体中个人的团体心理咨询,作为我国社区不同人群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已取得显著效果[45-46]。
参考文献
[1]苏晓岑,叶一舵.论心理咨询在我国社区心理服务中的优先发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2-14.
[2]Wang Q.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building for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D].Shanghai:Fudan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王群.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Green Hennessy S.Children and adolescents[G]/ /Levin BL,Hennessy K,Petrila J.Mental health services: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3ed.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1.Mental health:new understanding,new hope[EB/OL].[2014-04-26].http:/ /www.who.int/ whr/2001/en/whr01_ en.pdf.
[5]Wang XG,Yang S,Yin TZ,et al.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toward selective populations of urba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1,37(3):6-11.(in Chinese)
王晓刚,杨帅,尹天子,等.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6-11.
[6]王莉莉.青少年神经症与精神障碍发病的现状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447.
[7]Zhang XJ.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factorsofchildrenand adolescent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3,21(6 ):959.(in Chinese)
张晓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959.
[8]Geller B,Luby J.Child and adolescent bipolar disorder:a review of the past 10 years[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7,36(9):1168-1176.
[9]刘凤瑜.儿童抑郁量表的结构及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2):58-62.
[10]Fan F,Su LY,Su Y,et al.Anxiety structure by gender and age groups in a Chinese children sample of 12 cities[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8,22(4):241-245.(in Chinese)
范方,苏林雁,苏怡,等.12城市儿童焦虑的结构及性别年龄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志,2008,22(4 ):241 -245.
[11]Li XC,Zhao LN,Yang SP,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symptom and family factors in children[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10,25(12 ):1665-1667.(in Chinese)
李小彩,赵丽娜,杨森焙,等.儿童抑郁症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2):1665 -1667.
[12]Li ZR,Zhang F,He XY,et al.A correlational study on domestic violence and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J].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2007,23(1):101-106.(in Chinese)
李芷若,张凡,何先友,等.家庭暴力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101 -106.
[13]翟静,郭传琴,刘贤臣,等.学龄期儿童家庭因素与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29-31.
[14]Wu WQ,Xin JY,Liu LH,et al.Study on the etiology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anxiety[J].Chin J Clin Obstet Gynecol,2003,4(6):421-424.(in Chinese)
吴文清,忻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3,4(6 ):421 -424.
[15]周雅,徐济达.南京市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4):41-42.
[16]Peng XM,Kuang XM,Huang HY,et al.Analysis of symptoms of the perimenopausal period syndrome of the women in Zhongshan city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06,21(14 ):1986-1987.(in Chinese)
彭学鸣,匡晓梅,黄华勇,等.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86-1987.
[17]Dong SL,Liu RH,Chen CX.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fe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in 22 provinces(municipalities)and the analyses of its associated factors[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10,25(25):3604-3605.(in Chinese)
董胜莲,刘瑞华,陈长香.22省(市)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5):3604-3605.
[18]洪莹,孙河清,黄春琴,等.汕头市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57-2158.
[19]张保利,宋亚军,李相桦,等.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4):404-406.
[20]王永丽,张媛.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2 ):1069 -1070.
[21]Liu HJ,Meng C,Tang Z.Survey on depression of Beijing residents over 55 year -old[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4,18(11):794-795.(in Chinese)
刘宏军,孟琛,汤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795.
[22]张玲,徐勇,聂宏伟.2000~2010年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 ):3349-3352.
[23]王婷,韩布新.城市化进程下老年人抑郁情绪发展趋势[C].首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2012:2.
[24]杨桂凤,吴宁勃,王娜,等.秦皇岛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14(3):181-182,192.
[25]殷婷,俞爱月.绍兴市老年人焦虑、抑郁、应对方式及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12-3614.
[26]王静,张丽,乔钦增,等.河北省邢台山区空巢老人的心理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0):988-989.
[27]杨晓东.军队离退休干部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2 ):486 -487.
[28]杨海霞.军队离退休干部主要心理问题及治疗[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72.
[29]姚鲲鹏,赵翠英.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儿童社交恐惧症的矫正[J].柳州师专学报,2006,21(1):138-140.
[30]曹延福,张学芳,张延赤,等.厌恶疗法合并心理治疗对53例酒依赖患者长期疗效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26-2127.
[31]Huang Y,Sang QS.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 to relieve the seek-job anxiety by cognitive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J].Journal of Yichun College,2011,33(12):95-98.(in Chinese)
黄妍,桑青松.认知疗法取向团体辅导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干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 ):95 -98.
[32]殷鸿炜.认知疗法在大学生个体心理疏导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525-526.
[33]吴远,管晓琴.认知疗法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的应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98-102.
[34]周志英.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4):304-305.
[35]Lai XL,Chao DR,Ding CW.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Sandplay therapy[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0,18(6):754-756.(in Chinese)
赖小林,巢东蕊,丁成文.沙盘游戏疗法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754-756.
[36]王贵香.以精神分析疗法解析社交恐惧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6,3(4):192-193.
[37]陈玉荣,刘春丽,苏俊峰.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问题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 ):76 -77.
[38]董亚娥,杨妮.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8):2390-2392.
[39]Chen M,Meng N,Kong Q,et al.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pregnant women' psychological state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2,20(11):1651-1652.(in Chinese)
陈默,孟宁,孔巧,等.心理干预对产后妇女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 ):1651 -1652.
[40]Fan YY.Study of preven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on in elderly in Xi' an community[D].Xi' an: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09.(in Chinese)
范燕燕.西安市老年期抑郁的预防和早期社区干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41]GaoJ.Effect of structuredgroup reminiscence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atisfaction in urba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s[D].Changsha: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1.(in Chinese)
高婧.结构式团体怀旧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42]张宁.医疗机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开展情况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4,25(9):72-73.
[43]李萁君.南京市居民在出现困难时有多少人会选择心理咨询师[EB/OL].[2014-04-26].http:/ / www.025xl.com/Article/xlxw/200906/ 6799.html.
[44]Xiong XJ,Li JH,Wang LL,et al.The analysis of basic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in our and foreign countries[J].China Health Insurance,2012,5(5):40-43.(in Chinese)
熊先军,李静湖,王丽莉,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国内外管理基本情况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2,5(5):40 -43.
[45]Wang HL,Du XP.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interventiononelderly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Beijing Yuetan Community[J].ChineseGeneral Practice,2009,12(5):919-921.(in Chinese)
王会兰,杜雪平.北京市月坛社区老年期抑郁障碍社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5):919-921.
[46]Zhao R.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schemeofpostpartum depression at community level[J].Shanghai:Fudan University,2009.(in Chinese)
赵瑞.产后抑郁社区预防干预方案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本文编辑:崔沙沙)
E-mail:yangfc316@163.com
Common Mental Problems and Counseling Methods Among Community Population in China:A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
ZHANG Hui,WANG Teng,YANG Feng-chi.School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Abstract】Counsel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munity mental services.This article mad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mon mental problems in specific community populations,such as adolescents,elders and women in particular physiological phases.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the major emotional problems in adolescents;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menopausal syndrome are common mental problems in women;loneliness,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common mental problems in elders.By the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modes and features,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behavioral therapy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in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cognitive therapy takes the second place;individual counseling,group counseling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re the most common modes;in the current stage of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hina,there are differences from the case of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aspects of population,cost and mode.
【Key words】Community populations;Mental problems;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收稿日期:2015-06-11;修回日期:2015-08-24)
通信作者:杨凤池,100069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SM20131002500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13sha002)
【中图分类号】R 395.6 R 49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5.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