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拥周
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师拥周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8例, 观察组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 对照组术后应用普通胃管胃肠减压, 观察两组胃管通畅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胃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拔管、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可以达到与普通胃管减压相同的效果, 且不良反应更少,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加快康复速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胃癌;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4位, 死亡率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 全球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18万例, 每年约有48万人死于胃癌[1]。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免疫治疗以及这些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 而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案。目前, 临床上对胃癌术后患者仍给予常规胃肠减压, 然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胃肠减压具有一定副作用, 并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为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本院应用肠内营养管进行胃肠减压, 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6例,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 其中男18例, 女10例;年龄38.5~72.8岁, 平均年龄(60.7±10.2)岁;胃癌Ⅱ期15例, 胃癌Ⅲ期8例, 胃癌Ⅳ期5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19例, 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6例, 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3例。对照组28例, 其中男15例, 女13例;年龄35.4~79.1岁, 平均年龄(62.2±9.6)岁;胃癌Ⅱ期13例,胃癌Ⅲ期11例, 胃癌Ⅳ期4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14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8例, 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胃肠减压方法 对照组术后应用普通胃管(管径为5.1 mm的16号硅胶胃管)胃肠减压, 使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为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深静脉滴注氨基酸、维生素、脂肪乳、葡萄糖、微量元素、电解质等成分, 每日热量控制在125.52 kJ/kg, 直到患者可经口进食结束[2]。
观察组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管径为3.33 mm含导引钢丝的复尔凯鼻胃管)胃肠减压, 从患者鼻腔插入胃管, 插入深度为50~60 cm。对于术前伴有幽门梗阻患者, 切除胃之前,先将胃前壁切开, 用生理盐水洗胃, 将患者胃内食物残渣清除掉, 肿瘤切除后, 给予患者胃肠减压, 用4~5 kPa的负压持续负压吸引, 为防止引流不畅导致的胃壁包裹胃管或胃内容物堵塞, 可使用移动胃管, 也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待胃液引流量减少、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即可拔除胃管[3]。
观察两组胃管通畅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胃管畅通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患者术后第1天、1例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胃管引流不畅情况, 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引流通畅, 胃管通畅率为92.86%。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胃管引流不畅情况, 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后,引流通畅, 另1例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疼痛, 术后自行拔管,胃管通畅率为92.86%。观察组和对照组胃管畅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拔管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0.4)d、(4.1±0.6)d、(4.6±1.1)d、(12.8±2.5)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0.5)d、(5.5±0.9)d、(10.3±3.3)d、(18.0±3.7)d,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2例出现咽喉疼痛,1例出现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6例出现咽喉疼痛,5例出现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9%,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出现肺内感染,1例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7.14%;对照组1例出现肺内感染,1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切口裂开, 并发症发生率14.29%,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肠减压是腹部手术后的一项常规辅助治疗措施, 目的是预防急性胃扩张,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预防术后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吻合口瘘和切口裂开等的发生[4]。但临床研究显示, 胃管胃肠减压易引起恶心、咽喉疼痛、肺部感染、切口裂开等, 且100%留置胃管的患者都会感到痛苦, 所以目前, 胃癌术后常规预防性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颇受争议。作者认为胃癌术后胃肠减压并非是不必要的, 虽然围术期会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 很多患者在未行胃肠减压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恢复健康, 但是对于那些术后可能会出现胃内容物运动障碍、伴有器官功能减退的患者, 仍有行胃肠减压的必要。此时, 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胃管胃肠减压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发症。
肠内营养管具有直径小、管壁薄、内含导引钢丝等优点,易经鼻送入胃, 在胃内不存在食物残渣的情况下, 肠内营养管可代替胃管行胃肠减压。当然, 当胃内存在食物残渣或其他有形物, 会使肠内营养管引流不畅通, 这就要求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将胃内有形物清除掉, 术后持续负压吸引, 并通过使用移动胃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等措施防止胃壁包裹胃管或胃内容物堵塞。
本文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 结果显示, 肠内营养管胃管减压组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管胃肠减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管胃管减压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排便、拔管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可以达到与普通胃管减压相同的效果, 且不良反应更少,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加快康复速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侯立朝, 王海久, 樊海宁, 等.胃肠减压在胃癌根治术后有效性的Meta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2(17):1962-1964.
[2]肖冰.老年胃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7):1942-1943.
[3]尹春柱, 邢宝成, 朱辉, 等.老年胃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临床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4):382-385.
[4]Jottard K, Hoff C, Maessen J, et al. Life and death of the nasogastric tube in the elective colonic surgery in the Netherlands. Clin Nutr,2009,28(1):26-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59
2014-11-04]
456300 河南省内黄县中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