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例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5-01-25 03:31明晓红陈新孙殊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期
关键词:栓塞溶栓心绞痛

明晓红 陈新 孙殊岩

49例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明晓红 陈新 孙殊岩

目的探讨采用药物溶栓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 根据有无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56例)和非溶栓组(56例), 其中溶栓组的24例和非溶栓组的2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观察并对比49例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几率。结果溶栓组的24例患者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几率为41.67%, 非溶栓组的25例患者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几率为44.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 不能有效的防止其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 需及时给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 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阻塞所致, 所以对其治疗需将其栓塞的血管溶通。目前, 临床上对心肌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溶栓治疗, 它可以使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 恢复其血管血流的顺畅[1]。本文为了研究采用溶栓治疗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几率, 选取了本院近两年来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 其中包括早期进行溶栓治疗的56例梗死患者, 及同期住院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另外56例梗死患者。并将早期进行溶栓治疗的56例患者列为溶栓组, 同时选取其中的24例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同期入院未进行溶栓治疗的56例患者列为非溶栓组, 同时选取其中的25例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像。共选取49例心肌梗死患者, 作为本次梗死后发生心绞痛几率的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 女20例;年龄35~85岁, 平均年龄(58.5±9.8)岁。且所有患者均经过心电、胸透等检查, 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 均采用溶栓治疗的方法对其病情进行控制和治疗。本文研究的患者中, 溶栓组的24例患者均采用溶栓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具体方法为: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 应先取阿司匹林300 mg给患者口服, 然后取150万U尿激酶, 溶到含量为5%的100 ml葡萄糖溶液内进行静脉滴注, 并在30 min内滴注完成。或者采用两次滴注的方法, 先取50万U的尿激酶, 溶到含量为5%的20 ml葡萄糖溶液内进行静脉滴注;再取100万U的尿激酶, 溶到含量为5%的100 ml葡萄糖溶液内进行静脉滴注, 同时可选取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给患者进行辅助治疗[2]。应注意, 在对患者进行溶栓静脉滴注时, 对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应将葡萄糖溶液更换为生理盐水进行滴注。而且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后, 均应采用18导联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 并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的2 h内, 每隔30 min进行一次检查并记录其检查结果;之后每隔2 h进行一次, 直到患者进行溶栓后的24 h为止;并在溶栓24 h后, 采取每天复查一次的方式进行检查。而对非溶栓患者, 也需采用18导联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 其方法是每隔6 h进行一次, 之后是每天进行一次, 并在患者胸痛发作时随时进行检查。

1.3 梗死后心绞痛的判断标准 对梗死后心绞痛的判断应根据其心电检查结果来判断, 患者出现胸痛, 并经心电检查其心电图ST-T显示稳定或恢复中者;或在患者梗死后的48 h~1个月内发生心绞痛, 且心电图ST-T显示缺血性改变的, 并伴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者, 均为梗死后心绞痛[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栓后的治疗效果 溶栓组的24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中再通患者17例, 占70.83%, 未通患者7例, 占29.17%,再通率为70.83%。

2.2 两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几率对比 溶栓组的24例患者中, 有10例出现梗死后心绞痛, 占41.67%;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有14例, 占58.33%, 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1.67%。非溶栓组的25例患者中, 有11例出现梗死后心绞痛, 占44.00%;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有14例, 占56.00%,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4.00%。通过两组对比发现, 无论是采用溶栓治疗的患者, 还是未采用溶栓治疗的患者, 均会发生心绞痛的情况, 且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般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的1个月之内, 出现心绞痛的情况,将其叫做梗死后心绞痛。临床上对其的治疗, 应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及特点选取药物进行。对在休息时发生心绞痛的患者, 需按照其ST段抬高的显示, 取钙拮抗剂进行治疗;对在活动时发生心绞痛的患者, 需选取β受体阻滞剂及肝素抗凝剂进行治疗,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避免其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异常。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因素, 大多与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栓塞、冠脉痉挛和血小板聚集等因素有关, 且临床上有90%的患者均与冠状动脉栓塞有关[4]。所以当患者出现梗死后心绞痛时, 医护人员应提高患者治疗的重视, 并仔细的判断预后。目前, 临床上对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大多采用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患者大多会产生栓塞的情况, 所以需要将患者栓塞的血管溶通。使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 恢复血管血流的畅通, 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救治患者的缺血性心肌, 并改善其心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 采用溶栓治疗的患者中, 有70.83%的患者栓塞成功再通。但无论是采用溶栓治疗的患者, 还是未采用溶栓治疗的患者均会发生心绞痛。因此, 为了减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或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等方法对患者再次进行治疗, 以此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

[1]朱礼真.梗死后心绞痛临床分析.医药世界,2009(4):34-35.

[2]武艳慧.益气通络止痛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46例.中医研究,2011,24(8):27-29.

[3]贺业健, 郭仁斌, 林海龙.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与药物保守治疗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161-162.

[4]李素花, 李莉娜, 张国文, 等.曲美他嗪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2,34(19):2984-29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25

2014-10-14]

154002 佳木斯市中医院内一科

猜你喜欢
栓塞溶栓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