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 君,诸毅晖,文培培,魏 琴,成词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心理干预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析*
寇 君,诸毅晖,文培培,魏 琴,成词松r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针刺作为一种抗应激手段的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外源性应激原,会使患者产生相应的应激而影响其疗效。心理干预一方面通过疏导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降低其心理应激程度,协同针刺增效;另一方面通过灌输针刺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思想,缓解其疼痛、消除其恐惧,提高针刺疗效。心理干预起效的内在机制与应激的两条主要调控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有关,它通过调整两调控通路上相应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功能失调的状态来增强针刺疗效。
心理干预;针刺效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语言、抚慰、暗示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进行干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提高针刺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本文从应激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心理干预在针刺临床的应用早在《内经》时已有记载。《素问·宝命全形论》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本神》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均强调在针刺操作中医者自身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时,也要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进行调节控制。针刺疗法是将针具刺入腧穴来对相应经络、脏腑功能进行调整的治疗方法,所以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会有因疼痛而产生的恐惧感,对疾病预后、针刺疗效、医者水平等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焦虑感以及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情绪波动。针对以上情况,针刺治疗时可实施相应心理干预。
1.1 针对针刺疼痛进行心理干预
针刺过程中,患者难免会因疼痛产生恐惧感,轻者伴有精神紧张、肌肉收缩、心率加快,重者则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晕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针刺疗效,甚至有些患者因此而排斥、拒绝针刺治疗。此时医者宜向患者传输针刺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思想,使患者认识到只要手法得当、进针迅速,针刺疼痛是可以减轻甚至基本无痛的。研究[1]发现,对患者进行无痛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针刺进针的疼痛程度。
1.2 针对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干预
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常导致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针刺疗效和疾病预后,通过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这些不良情绪。首先,医者向患者解释病情时,对一些常见病要向患者客观陈述疾病预后,而对一些疑难病可以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将其复杂的病情简单化,减少或消除其心理负担。其次,在治疗前向患者介绍针灸医师的技术水平、资历、成就,增加其信任感;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介绍针灸治疗此病的优势和良好疗效,并列举成功案例,增强其治病信心。最后,针刺时可与患者进行交谈转移其注意力,使其放松。
1.3 心理干预对客观环境的要求
《内经》时代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客观环境对患者心理及精神状态的影响。《灵枢·终始》云:“身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牗,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要求在针刺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以使医者及患者意识不乱、心神一贯、精神内守,专注体会针刺感觉。研究[2]发现,诊疗室的声音、建筑布局、光线、温度等“硬环境”均可对患者产生心理干预,诊疗室宜采用隔音的建筑材料和布帘,接诊室、候诊室、治疗室宜合理分开,治疗室应保持较暗的光环境,温度、湿度视患者情况而定,每位患者由专人定时监控和干预调控,以确保施术环境的舒适。
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针刺疗效不仅与腧穴的定位、医者操作手法、留针时间、疾病性质等相关,还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研究[3]发现,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紧张性头痛在头痛指数、颅周肌肉压痛程度评分方面较单纯针刺治疗具有明显优势。贾静[4]临床研究发现,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易光强[5]指出,针刺过程中施以心理干预可促使得气,显著提高针刺疗效。
《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疾病作为一种应激原作用于机体,患者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诸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针刺抗应激作用早已被研究所证实,最新研究结果[6]表明,心理干预通过疏导患者焦虑、紧张等情绪也具有降低应激的作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轴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ocorticalaxis,HPAA)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Sympathy-adrenal medulla system,SAMS)是神经内分泌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体应对应激的两条主要调控通路。应激时,HPAA和SAMS被激活,机体相应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随之发生变化以应对外环境的改变;过度的应激则可导致这两条调控轴功能异常,相应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紊乱,影响针刺疗效及疾病预后。心理干预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提高针刺疗效的内在机制很有可能就与这两条调控通路有关。
3.1 心理干预调整HPAA
HPAA是机体应对急慢性应激最主要的调控通路,它的激活被视为是机体应激启动的重要标志,会产生明显的中枢和外周效应,其中枢效应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及相应的行为改变,外周效应主要反映在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皮质醇(Cortisol,CS)或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等升高或降低。过度的应激会导致HPAA功能失常,引起一系列情绪及内分泌紊乱。
针刺通过对体表腧穴的刺激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3个层次调整CRH、ACTH、CS(或CORT)等激素水平,改善HPAA状态[7-9],心理干预也可达到类似针刺的效果。研究[10]发现,心理干预可使宫颈癌患者血浆中CORT水平明显降低。莫新少[11]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术前焦虑患者血浆中ACTH、CORT等含量明显增多,而通过讲解肝癌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识,介绍手术方式及安全性、回答其所关心的问题以及疏导其情绪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因手术应激所导致的内分泌变化,使ACTH和CORT水平明显降低。
3.2 心理干预调整SAMS
SAMS是应激时发生反应最快的系统,位于脑桥的篮斑是该系统的高位调节中枢,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刺激最敏感的部位。该系统激活时中枢效应主要表现为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引起的兴奋、警觉、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中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等儿茶酚胺递质水平的变化,过度的应激可导致SAMS功能失常、相应神经递质水平及情绪紊乱。针刺可通过调节血浆中E、NE、DA等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SAMS状态,降低应激[12-13]。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后,胸膜炎患者血清中NE、E、CS水平明显降低[14];牙科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血浆中DA等含量也大幅度降低[15]。
综上,疾病作为一种应激原作用于机体时,患者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而对针具的恐惧和针刺疼痛等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应激程度。心理干预提高针刺疗效是通过降低患者心理应激程度来起效的。一方面,它通过疏导其焦虑紧张的情绪,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减轻或消除患者心理应激,协同针刺增效;另一方面,针刺作为一种抗应激手段的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外源性应激原,会使患者产生相应的应激而削弱其疗效,心理干预可缓解针刺疼痛,消除对针具的恐惧,提高针刺疗效。心理干预提高针刺疗效的内在机制与应激的两条主要调控通路——HPAA和SAMS有关,通过调节这两条通路上相应激素及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它们的功能失衡状态,从而增强针刺疗效。
[1] 张冲.心理干预对学生针刺进针疼痛感觉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214-1215.
[2] 杜旭.针刺治神守神与施术环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58-60.
[3] 陈春英.心理干预配合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28例[J].中国校医,2010,24(8):597.
[4] 贾静.针刺配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2(2):77-78.
[5] 易光强.针刺得气及其影响因素[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3):3-5.
[6] 王安杰,韩瑞英,郭彩俊,等.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影响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115-116.
[7] 成词松,诸毅晖,彭晓华,等.电针调整慢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中枢机制[J].中国针灸,2013,33 (1):53-57.
[8] 诸毅晖,梁繁荣,吴曦,等.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唾液CS、MT昼夜节律的调整机制[J].山东医药,2007,47(28):18-20.
[9] 李丽萍,兰敬昀,华金双,等.针刺百会和太冲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6,34(2):52-53.
[10] 韩瑞英,马秀君,苏春勇,等.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及Cor、IL-2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4):641-643.
[11] 莫新少,黎乐群,陈德凤,等.肝癌病人术前焦虑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 2821-2825.
[12] 李佳,吴松,洪亚群,等.电针“内关”穴对心肌肥厚大鼠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世界针灸杂志,2011,21(4):32-36.
[13] 李梦,胡玲,蔡荣林,等.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8):874-879.
[14] 陈惠萍,程琨.心理护理干预对胸穿抽液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1):41-42.
[15] 王静,刘飞.心理干预和笑气吸入对前牙冠折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49-50.
R395.5
A
1006-3250(2015)10-1285-02
2015-0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851)-电针治疗失眠症的心理应激中枢递质调控机制
寇 君(1988-),女,四川广元人,在读硕士,从事针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成词松(1969-),男,四川宜宾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针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E-mail:ccstc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