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状研究与思考

2015-01-24 03:26:28肖伟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补习班科目培训

肖伟颜

(娄底市教育局 教育科学研究所,湖南 娄底 417000)

1 研究目的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然而,事实上校外补习愈演愈烈。为准确了解当前中小学生参加文化类课程辅导和体育艺术类课程培训的情况,本课题组围绕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情况在娄底市和湘潭市开展调研,旨在为校外补习规范化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自编《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状况调查问卷》(学生卷、家长卷),调查和访谈对象为娄底市和湘潭市中小学生、教师、家长、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人员。在娄底各县市区(包括涟源、冷水江、新化、双峰、娄星、市直)和湘潭市岳塘区分别选取城区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农村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涉及42所学校的学生、教师、家长及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人员。共发放学生问卷3 878份,家长问卷1 729份。其中有效学生问卷3 773份,有效家长问卷1 620份。

2.2 研究内容

通过调研,了解娄底市和湘潭市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规模、强度、原因、成效以及家长的意愿、支出、对补习机构的看法等,并对中小学生校外补习进行探索和思考。

3 研究结果

3.1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象普遍

校外补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私自参加的针对其学术性课程和体育艺术类课程进行的辅导与培训[1]。其主要形式有:各类社会培训班和家教服务。不仅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学术性课程的辅导,也涉及音、体、美等艺术类课程的特长培训。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象非常普遍。城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参加或参加过校外补习”分别占74.9%、88.2%、73.6%;农村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参加或参加过校外补习”分别占31.9%、48.7%、68.6%。二是学生校外补习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生,尤其是城区中小学生。城区小学、初中生“正在参加校外补习”分别占55.1%、59.1%;农村小学、初中生“正在参加校外补习”分别占11.6%、8.8%。三是农村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3.2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课程集中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课程主要集中在文化课补习、艺术素养培训以及运动训练、智力训练和科普活动等。小学阶段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中,文化课补习占77.9%,主要是语文(作文)、数学(奥数)、英语,三科补习比例相差不大;艺术素养培训(包括声乐、舞蹈、表演、播音主持、绘画书法等)占17.4%;运动训练(包括体育、武术等)、智力训练(包括棋、牌等)和科普活动(包括科普知识、发明制作等)合起来占4.78%。

初中和高中文化课补习分别占95.4%和95.8%,补习的科目涉及所有中学文化类课程,补习人数多的科目依次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语文,补习历史、生物、地理的相对较少;高中除文化课补习之外,4.17%的学生参加艺术素养培训或运动训练,这部分学生主要是为报考艺术体育类考试做准备。

3.3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强度差异

我们以学生参加培训的科目数和培训时间来衡量校外补习的强度(见图1)

图1 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科目数

在所有参加补习的学生中,参加1门与2门科目补习的学生比重最高,初中学生参加补习的科目最多,参加了3科及3科以上培训的小学占33.67%、初中占50.8%、高中占35.07%,补习时间大多选择在双休日(51.54%)或寒暑假(21.16%),也有一部分选择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13.8%)或晚上(13.56%)。每周上培训班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30.08%、2~4小时的占33.1%、4~8小时的占22.13%、8小时以上的占14.69%,通过加权平均并保守估计,学生每周校外补习时间约为5~6小时,可见学生在课余参加补习的强度是比较大的,平均每周要比其他学生多上半天以上的补习班,如果再加上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所增加的作业量,补习强度则更重。

3.4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原因

一是源于不同的补习动机。研究结果显示,1 659名正在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中,57%的学生表示是自己对补习感兴趣、29.9%的学生表示源于父母要求、7.4%的学生表示源于老师建议、5.73%的学生表示源于同伴影响。二是源于不同的补习目的。41.6%的学生表示希望使自己成绩更好,以后考名校;24.9%的学生是想补习落后的科目;20.4%的学生表示想学一门特长;3.7%的学生是因为看见别人学,自己不学怕落后;9.38%的学生觉得多学点总没有坏处。三是源于教育资源不平衡。择校热不减也是学生参加补习的重要原因。为了适应重点初中、高中学校入学考试要求,学生不得不上那些有针对性的校外补习班。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并不乐意参加补习的,是应家长的要求或老师的建议,有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也把孩子送到补习班,也还有少部分学生有补习从众心理,并无明确的补习目的。四是源于补习形式。在所有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中,有64.2%的学生是参加培训机构的班级授课、14.1%的学生在培训机构一对一辅导、14.1%的学生参加自己的任课老师在课外提供的补习,只有7.7%的学生聘请家教。调查结果显示,上补习班的比例明显高于请家教的比例。这主要与补习班价格相对于请家庭教师来费用要低、补习班的信息更容易获得以及补习班的小班制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有关。

3.5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经费

随着学校收费越来越规范,并且已经免除学杂费,因此,校外补习的经费支出在家庭教育支出中乃至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据重要位置。57.8%的家长反映孩子一个学期的补习费用在1000~2000元之间。统计显示,城市家庭每学期用于孩子校外补习的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17.7%;农村家庭每学期用于孩子校外补习的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的21%。部分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明显感到补习经费支出的压力。同时,在支付孩子校外补习费用问题上,城区72.8%的家长认为值得,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好处,22.8%的家长觉得无所谓值不值得,4.4%的家长觉得不值得;在农村,88.89%的农村家长认为值得,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3.6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满意度

第一,对于中小学生参加补习班的感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9%的学生愿意补习,认为上补习班是很快乐的事情,但是也有7.6%的学生认为那是很无聊的事情,还有12.2%的学生感觉压力大,13.2%的学生觉得无所谓。第二,参加补习的学生对教师的看法,30.7%的学生认为补习班的老师很好,62%的学生觉得和学校老师差不多,7.7%的学生认为补习班的老师还不如学校老师。第三,对“孩子的补习是否使其校内的学习成绩产生进步”的看法,20.6%的家长认为有进步明显,69.5%的家长认为有进步,9.96%的家长觉得没有进步。39.4%的家长对补习或培训的效果感到满意,55.9%的家长觉得补习效果一般,4.7%的家长对补习效果不满意。第四,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看法,38.8%的家长认为良莠不齐,应该规范管理,23.9%的家长认为很好,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18.2%的家长认为可以顺其自然,13.35%的家长认为文化课补习可以取消,艺术类培训可以发展,也有5.7%的家长觉得弊大于利,应该取消。

4 思考与建议

我们认为,中小学校外补习具有两面性,在为某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教育选择机会的同时,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就目前而言,中小学校外补习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管理法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管理制度上不断完善。其一,教育行政部门要规范校外补习管理。既然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取缔校外补习,针对目前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状况,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出台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对中小学校外补习进行科学指导和具体规范。各地教育管理机构应健全各种针对校外补习的制度规定,明确补习的范围、内容、收费,完善信息统计与公开,并经常进行综合管理与监督,给予校外补习一定的规范与管理。其二,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2]。中小学教育补习是因缺而补,我们需要反思现有的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切实的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学校考评制度,有效均衡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正确引导中小学教育校外补习良性发展。其三,有效开展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应加大教育投入,在校开展舞蹈、钢琴、绘画等艺术特长课程供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还要大力建设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场所,培育专业的校外素质教育活动中心,引导教育补习机构向素质教育培训转型,鼓励在职教师利用假期到素质教育活动中心、科技活动中心等场所兼职指导学生。同时,有效均衡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减少因教育分化所导致的社会分层现象,最终实现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1]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曾晓东.补习:正规教育难以走出的影子[N].光明日报,2010-02-04.

猜你喜欢
补习班科目培训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考试与招生(2022年2期)2022-03-18 08:10:02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52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2:18
打好基础有必要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