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卢卡斯:电影导演的教育改革

2015-01-24 01:34/
新校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卢卡斯乌托邦教育

编 译 / 王 幽

真实的世界圆融而统一,没有数理化、史地政的泾渭分明。任何分门别类的学习,都离不开最后的融合应用。分科课程的学习与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跨学科课程,都应同等重视。这类课程的研发,既有校外机构的开拓,也有校内教师的创举。

在电影界,“乔治·卢卡斯”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是《星球大战》系列、《夺宝奇兵》系列的创作者,是卢卡斯影业、“工业光魔”公司的创始人。他不仅拥有最无限的想象力,而且致力于用最先锋的科技将这些想象转化成逼真的画面,被人们尊称为“电影魔术师”。

这位“魔术师”的魔力来源于“从小就爱做白日梦”以及对人类学、历史、文学等热烈的兴趣,他将想象与科技结合,创造出的不仅仅是荧幕上的未来世界,更是一种极具哲学性和前瞻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驱使卢卡斯在电影创作以外,积极涉足艺术、健康、教育等各领域,用自己和团队的力量去改造现实世界。其中,卢卡斯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教育。

实际上,早在1991年,他就创立了卢卡斯教育基金会(George Lucas Education Foundation),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改革和创新。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卢卡斯教育基金会已经成功寻得、研发、生产并推广了大量创新型的课程方案,向所有人展示了教育所包含的无限可能性。

教育 + 新科技 = ?

基金会创立伊始,卢卡斯和团队沿用在电影业的成功思路,试图在传统学校中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在他们看来,如果能运用科技,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能看到甚至能摸到的具体形象,就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经过一段艰难而徒劳的尝试之后,卢卡斯的团队渐渐意识到,仅靠简单地引入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封闭、自洽的结构,缺乏导入新元素的拓展接口,因此必须从最基础的层面着手,对它进行整体改造,使它的结构变得开放、易于拓展。

卢卡斯认为,在这个整体改造的过程中,最基础的一步,就是要让教育的实施者们更容易地获取信息。基金会的工作重点很快确定:记录和传播最优秀的教育创新案例,而选用的媒介也正是卢卡斯最擅长的——视频。卢卡斯要让大众亲眼看到,有许多学校已经成功引入了创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把学校变成学生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他相信,只要所有人都看到这些案例,学生、家长、教师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就能在“教育革新”这一点上达成一致,进而思考如何去促成学校的改变。

1997年,卢卡斯教育基金会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个视频:《学习与生活》(Learn &Live)。这部纪录片挑选了五所善于实践创新教育的学校,跟踪拍摄他们以项目为基础、运用了新科技的教学过程,并通过对大量教育专家的采访来解说其中各个环节的深意,为大众展现了一系列前所未闻而又极具魅力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加州Clear View Charter小学的昆虫研究项目中,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需要以一种昆虫为研究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学术研究报告。他们三到四人为一组,去学校的草丛里寻找他们要研究的昆虫,然后利用电脑上网搜集这种昆虫的资料——要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电脑”“上网”对于成年人来说都还是新鲜词汇。教师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昆虫的习性、生活环境,以及各个器官的形态、作用等,还要帮助他们处理在团队协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研究方案初步确定之后,老师安排学生们与大学里的生物专家远程交流。学生们可以通过远程电视,通过专家的显微镜观察昆虫;专家则会引导他们去观察昆虫内部各种细小的结构,让他们利用之前研究所得的知识去推测不同结构生物的用处,并解答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最终,小组成员需要共同用电脑做出研究对象的整体和细节图,准备文字说明,利用多媒体做一个简短的报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视频:昆虫研究项目

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学习对象、探索学习方法,同时能让他们体会团队协作的好处,了解真正的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还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来自同伴、老师、家长甚至专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校是真正能引发思考、锻炼能力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乐趣。正如片中一位家长所说,自从引入了项目制学习,她的孩子所思所想的都是他的项目,学校变成了他唯一想去的地方。

《学习与生活》凭借其新颖而真实的内容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在美国十几个公共电视台热播。卢卡斯的团队随即发行了10万份《学习与生活》光碟和书的套装,赠送给州、区的教育部门和各大教育组织。这部纪录片在教育界形成的巨大的冲击力,无异于大众第一次看到《星球大战》时感受到的震撼。它让如此多的观众同时意识到,自己想象中的学校原来既不属于未来也不属于虚幻,它正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看到这一点,许多原本只敢做一做白日梦的教育者们,也有了试一试的勇气和动力。

教育 + 乌托邦 = edutopia

卢卡斯教育基金会成立的头十几年,团队成员不断寻找理想的教学案例。在寻找和讲述的过程中,基金会的理念也渐渐明晰:他们试图打造的教育环境不仅是一种课程模式,更是一个乌托邦似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创新不是一种特例,而是一种常态;在这个世界中,孩子们是严谨的研究者、终身学习者,更是优秀的团队成员。他们将“education”(教育)与“utopia”(乌托邦)结合,给这个“美丽的新世界”命名为“edutopia”(教育乌托邦),并总结实现了edutopia的六大关键战略:

·综合评价体系

·学科交叉整合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社交—情感学习

·教师培训

·融合新科技

一个教育系统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到它的教学内容,以及它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传统的教育规则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意味着学校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为会考试的人。然而在二十一世纪,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技能太多,简单地用考试来评价就是对他们极大的不负责任。因此,“教育乌托邦”需要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它要评价学生在学术上的能力——记忆、分析、比较、推理、改错,也要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道德发展等,还要用多样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查简历、自我陈述,甚至让他们直接应用所学知识去设计一栋建筑或调查某个池塘的水质……

另一方面,在这个信息高度整合的时代,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已是常态,因此在实施任何一个教学项目的过程中都可以甚至必须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新兴科技则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和想法变得触手可及,例如一些网络游戏能够模拟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建立文明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概念,还有一些科学类的软件能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化学实验等。

“教育乌托邦”所推崇的“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则是这种多元学习体系的基础。学生们分组组成团队,每个团队自己确定课题,通过老师和专家的指导进行研究,最后将研究成果付诸应用。在实施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在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等方面都能得到实时的评价和技术指导,从而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这些评价不仅来自老师,也来自队友、同学、家长和专家。在团队里,学生们会遇到各种交往上的冲突和情绪上的问题,而来自队友的反馈和老师的指导,都能够帮助他们学习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同时,老师和学校也能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评价系统,使教学目标更适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更易于开展团队合作。

例如在夏威夷就有这样一个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学习项目:电动赛车马拉松。每个参赛的团队都会得到一套基本工具,包括电动发动机、链条、齿轮等部件,从设计赛车到制作电池、轮毂等各种零件,再到组装上路,他们都必须自己动手,全部预算则必须控制在2500美元以内。

在制造赛车的过程中,他们必须学习和运用数学、物理、工业设计等各方面的知识:“辐条的直径是多少、长度是多少?它必须和哪几个部件的哪些尺寸相符?”“车身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既省钱又能有效避免空气阻力?”……这些问题不在试卷上,而在他们的电焊上,只要一题做错,赛车就无法启动。除了制造赛车,他们还需要设计一个网站、做一个口头的项目展示,这三部分在项目评估中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网站要展示赛车的设计图、制作过程、团队成员的分工等,口头展示则要回答三个核心问题中的一个:“在制造赛车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团队是如何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科学和语言艺术是如何被结合在一起的?”“团队合作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他们可以求助导师、专家、搜索引擎和论坛。最后,他们会进行一次赛车马拉松,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完成圈数最多的赛车获胜。

视频:“教育乌托邦”的创新案例:数学是一项社会活动

相比传统的“听课—记忆—考试”模式,这种可谓“私人定制”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并且马上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知识面、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科技的熟悉程度显然和在考试中成长的孩子不可同日而语。

卢卡斯认为,孩子只有从好的教育者那里才能得到正面、合适的反馈,帮助自己建立自信、磨炼技能;因此,在这种高度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中,经过专业、全面培训的教育者(教师、家长、教育政策制定者等,最主要是一线教师)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其中,教师一方面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讲授者”变为新式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另一方面,也要有全局掌控项目的能力、积极观察团队协作的情况并予以社交情绪指导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不同学科的教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项目的进行。

教育乌托邦 + ?= 卢卡斯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乌托邦”以长期的案例积累为基础,定义了一个创新型教育系统,又用高水平的视频节目将这种系统加以推广、传播。随着“教育乌托邦”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发展,电视已渐渐不能满足推广需要。2004年,《教育乌托邦》双月刊杂志发行,这本“不说术语”的杂志平均每期发行26万份,为“教育乌托邦”进一步开疆拓土。

2010年,互联网已成为最主要的媒体,“教育乌托邦”遂将其所有杂志和视频的内容转移到主页www.edutopia.org和各大社交网站。同年,乔治·卢卡斯响应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承诺捐赠半数以上的财产用于慈善行业,并公开声明:“我会将我的大部分财产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人类生存的关键因素——全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必须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做出规划,而这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将现有的社交、情感和知识工具传授给下一代。”这大大提高了“教育乌托邦”的关注度。

无论是教师、校长,还是图书管理员,只要进入“教育乌托邦”的首页,就能轻松找到为他们特意准备的专题,获取所需的教育资源。例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遇到瓶颈时,能借鉴网站上展示的案例;在课堂管理方面遇到问题时,能从专题中找到实用的技巧;有进修计划时,也能在这里找到奖学金等信息。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乌托邦”可谓是一部相当实用的“教育改革经验簿”。然而随着用户的增多和其整体教育创新水平的提高,仅分享经验已无法满足他们所需。比方说,有些高中高年级的教师认为,项目教学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操作复杂、流程长,有可能无法跟上紧张的升学节奏、影响学生大学预科考试的成绩,因此他们需要掌握更广泛的证据。在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卢卡斯的团队也意识到时机已至,他们必须发展更严谨、更科学的项目,将“经验簿”升级为“百科全书”。

2012年,卢卡斯将“卢卡斯影业”售给迪士尼公司,净得的40.5亿美元也成为他的“退休基金”,用于慈善事业,特别是教育和健康领域。第二年,“卢卡斯教育研究中心”(Lucas Education Research)成立,旨在为行之有效的基础教育模式提供科学的证据和可复制的方案。中心当前的重点是研发“严谨的、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模型”(PBL:rigorous Project-based Learning),为不同背景的教育者提供可靠、操作性强的教学工具,让他们能将创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

卢卡斯教育研究中心 = 教育者的百科全书

卢卡斯教育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与知名大学、专家和研究公司合作,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初步方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技术、评估方法、学校结构、教师和校长培训等教学体系中的方方面面,先在少数几个合作的小学、中学试用,通过对照检测方案的效果和不足之处;初步修改之后,再将方案拿到各种不同的社区、学校环境中实施,提取它的适用条件;方案进一步完善、确定之后,往条件适用的社区和学校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最后收集实施效果的反馈数据,将研究报告发表在教育期刊、主流媒体和www.edutopia.org主页上。

以卢卡斯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完成的研究项目“知识在行动”(KIA:Knowledge in Action)为例,这个项目针对前文提到的高年级教师的困惑,证实了PBL对大学预科考试成绩的正面影响。

视频:知识在行动

方案设计

2008年KIA项目启动时,团队针对“美国政府与政治”这门在大学预科考试中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枯燥的课程,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案。这个方案以项目为中心,运用重复学习的方法,教授课程大纲中的内容。具体来说,为期一年的课程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展开:“在一个民主政体中,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被分解为五个主题:美国民主体制的创立标准、选举、最高法院、国会、政府。

在学习毎一个主题时,学生不是简单地学案例、记笔记,而是要扮演一个相关的角色。比如说在学习宪法和最高法院的内容时,有人扮演法官,有人扮演律师,他们要针对一个案子进行模拟的法庭辩论,辩论中他们就会试着应用之前学过的历史案例中的内容。

另一方面,因为主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学习下一个主题时必须不断应用上一个主题中的知识,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一年当中,关键知识点就会被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并运用到实际案例当中,直到他们印象深刻、运用自如。

确定首批教学实验点

第一年,团队在华盛顿Bellevue街区的几个高中设置了教学实验点,在两年的实验中,参与KIA项目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大学预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不低于接受传统考试课程的学生。第三年,团队将KIA项目推广到了爱荷华州Des Moine、旧金山Envision Charter以及西雅图的几所公立学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选择这些合作区域时,团队考虑到了几个因素:该区域人口的种族、民族、经济状况和学术水平等。第二轮实验结束后,团队提取了三个因素作为对照学校的基础变量:

1. 州立统考成绩

2. 午餐费减免比例

3. 学生注册的大学预科考试课程数量

这三个基础变量实际上呈正相关关系,KIA项目团队以这三个变量的数值范围为基础,将项目覆盖的学校分为由低到高四个水平组,为每组学校设计了符合他们生活环境的话题。比方说,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里,讨论“选举”时会选用“垃圾分类”作为重点话题,但在比较贫穷的地区,学生们对垃圾分类并不熟悉,这时方案中的话题可能就被替换成“提高就业率”。

方案推广

KIA项目针对不同水平组的学校做了话题调整后,又新增了一个“环境科学”科目的教学方案,继而向更多学校进行推广。到2013年KIA项目的研究报告发布时,“美国政府与政治”科目的教学方案已由13位教师在44个班级实施,有1245名学生参与;“环境科学”方案已在72个班级实施,有29位教师和1536名学生参与。

方案效果

KIA项目也在同水平组的学校里设置了传统考试课程的对照组,KIA项目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为期一年的项目结束时都会参加两个考试:大学预科课程考试和综合情景考试,前者考查学生掌握信息的程度,后者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在模拟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显示,KIA项目组在大学预科课程考试中成绩与对照组相当或优于对照组,在综合情景考试中基本都能比对照组拿到更高的分数。

只要走进KIA项目的教室,就能感觉到这个项目是真正有效果的: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他们总是在自发地阅读和讨论。而比得到好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不断被重复,将令他们受益终身。80%以上参与KIA项目的学生表明,他们从项目中学到最宝贵的一点就是能将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大范围应用

“知识在行动”(KIA)的研究报告发布之后,引发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并获得了2013年美国国家社会科学委员会颁发的“示范研究项目奖”,项目的有效性得到了学术界和大众的公认。然而KIA项目团队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学年中,KIA项目将在原有的和新发展的教育区域继续实施,引入阅读、写作技巧等更多方面的学习方案,帮助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入大学。同时,KIA项目团队也将对学校环境和教学方案之间相互适应的程度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在对学校进行水平分组时引入更多基础变量,如学校对创新的支持程度、学科之间的交流程度等。

此外,卢卡斯教育研究中心已着手多个研发项目:与“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合作,研发一个以表演为基础的评估体系,旨在加深六年级学生对数学和科学课程的理解;与密歇根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合作,设计一个针对4~6年级学生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囊括科学理念和实践、语言文学、数学思维和科技工具;与上述两个大学的教授合作,为2年级的学生开发一个融合了文学课程和公民课程的项目;等等。这些严谨、正规的研究为卢卡斯教育基金会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提供了科学依据,能够打消教师们的种种疑虑,令他们更乐于尝试创新型的教育方案,从而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猜你喜欢
卢卡斯乌托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创意“入侵”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