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艳玲
(吉林省公主岭市红十字血站,吉林 公主岭 136100)
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侯艳玲
(吉林省公主岭市红十字血站,吉林 公主岭 136100)
目的研究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及其必要性。方法对我市2012年2228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学历、性别、年龄在献血时不同反应做出精心护理,研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在献血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血站;采血;献血者;心理护理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得到应用。初次献血者中不良反应较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导致献血者情绪波动,部分献血者还会中断采血。所以在献血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本文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进行简要介绍,详细内容如下文报道。
1.1 一般资料:自从1998年实施献血法以来,献血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工人、教师、国家公务员等。本文对2012年22280名献血者进行分类统计,学生占20%,工人占30%,教师占20%,公务员占16%。最小年龄18周岁,最大年龄50岁,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以上所有献血者都符合献血要求的健康指标。经过调查不同行业的献血者,笔者发现不同的文化素质、工作性质的献血者对献血的理解不一样,在献血时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采血护士要对献血者做好心理护理。
1.2 护理方法
1.2.1 在献血前加强科普宣传:对参加献血者进行献血常识的普及,尤其是第1次参加献血的人,减少他们对献血的紧张害怕心理。护士要告诉献血者献血前应该注意休息,有充足的睡眠,切勿过度疲劳。饮食方面要求献血者献血的前一天不要吃太饱,献血当天不要喝牛奶、进食肉类。
1.2.2 无偿献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心理因素是导致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初次献血者大多过度紧张、血压下降、恐惧、慌乱、大脑供血血不足等现象引发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
精神因素是导致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献血者会表现出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的思想情绪,前者会影响采血工作的进行,后者会促使采血工作快速完成。献血者献血时大多出现消极、恐惧的情绪,通常表现为害怕穿刺、担心采血过量、害怕对身体有害、担心针眼感染、怀疑有不良反应等。所以要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献血活动。
献血者的体质也是导致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献血者如果饥饿、空腹状态下或是在疲劳状态下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流量下降等症状。穿刺时对献血者的局部刺激而产生疼痛,使献血者全身德尔神经高度紧张而引起小血管扩张。
1.2.3 献血过程中、献血后的心理护理:有一部分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足,采血针进入血管抽血时,会有表情紧张、说话中断、眼睛紧闭、出虚汗等现象。这些现象是由于献血者过度紧张而表现出的结果,此时护士应该立即进行心理护理,用亲切的言语和其交流,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缓解紧张心情,使采血顺利完成。还有一部分献血者献血后会有呕吐、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1-3],对于这些献血者应该及时进行护理,帮助他们快点度过献血后的反应关。护士要告诉献血者需要注意的问题,让他们献血之后3 d内不要剧烈运动,针眼处不要接触水,防止感染。
1.2.4 采血护士对献血者心理的作用:采血护士有义务、有责任为献血者提供较优质的服务,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护士要根据献血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对策,细心的解释、真诚的抚慰、善意的劝导、有益的暗示。献血者需要积极的配合护士,调整心理,消除顾虑。护士对献血者的关心,可以使献血者不再恐惧采血,甚至享受献血的过程[4-6]。
经过精细的心理护理,明显的降低了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也得到了献血者的广泛好评。
护理心理学将护理学和心理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采血时献血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心理学有利于采血工作顺利完成,有助于护理人员掌握不同性别、职业、年龄的献血者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特征。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保持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血液的质量。护士还应为献血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要保持献血环境的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可以播放比较轻快地音乐,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愉悦,放松心情,减少献血出现不良反应。采血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解答献血者的提出的问题,用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献血者的信任,使献血者获得安全感。护士还应该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并善于和献血者交谈,充分了解献血者的内心活动[7],针对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给以合适的护理,让献血者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完成献血。护士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每名献血者能够愉快、顺利的完成采血过程,并未下次献血做好基础,促使献血队伍能够稳定并不断扩大。
为了保证无偿献血工作更好的开展,确保血液的质量[8],献血者也要具有健康的机体,并保持良好的心理。血站护士也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并对献血者进行知识普及和宣传,为献血者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献血环境。
[1]李庆凤.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6):119-120.
[2]谢丽璋,刘妮娜.护理干预对预防静脉采血发生晕针反应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8,14(17):122-123.
[3]刘先敏.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5):118.
[4]谭爱玲.人性化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5): 97-98
[5]王珍.浅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护理[J].当代医学, 2011,17(13):130.
[6]邱玉霞,赵彦燕,李雪英等.预防机采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护理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22):121-122.
[7]时宝红,雷庆,蒋媛媛,等.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31):126.
[8]高爱兰.采血护士言行对献血者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1(7):121,137.
R472
B
1671-8194(2015)08-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