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应用多层螺旋CT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水平

2015-01-24 03:09:51许国臣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8期
关键词:管腔基层医院支气管镜

许国臣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基层医院应用多层螺旋CT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水平

许国臣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 分析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在诊断支气管结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患者23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23例患者均有肺结核征象;CT表现两侧或一侧肺斑片状阴影16例,左侧病变9例,右侧病变12例,双侧病变2例。上肺病变19例,下肺背段4例。渗出增殖灶7例,其中空洞3例,胸腔积液3例,钙化6例;胸膜增厚2例,并发肺不张1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支气管阻塞13处,支气管均匀狭窄6处,支气管不均匀狭窄17处。病变发生在主支气管9处,叶支气管10处,段支气管4处。结论基层医院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显著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水平。

基层医院;多层螺旋CT;支气管结核;诊断水平

我院为县区级二级医院,随着2010年引进多层螺旋CT(GE LightSpeed16 CT扫描仪),CT诊断水平逐步提升,由于多层螺旋CT的高空间分辨率,对于病变能一次扫描获得多层图像,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并能进行大范围薄层扫描且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因此对于以往一些易误诊、漏诊病例,提高了检出率。支气管结核(TBTB)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类型,为结核杆菌侵入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并累及支气管平滑肌及软骨、外膜的结核病[1]。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漏诊率高,现对我院经细菌学检查及支气管镜确诊的23例支气管结核的回顾分析,总结支气管结核的影像学特点,以及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结核的检查方法,图像后处理方法,提高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7~68岁,平均(41.5±3.6)岁。其中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7 d~1.5年,平均为4.8个月。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发热、咯血、胸痛,其他表现还有夜间盗汗、体质量减轻、乏力等。PPD检查23例中强阳性8例(8/23,34.7%)。

1.2 方法:23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平扫,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从肺尖扫描到肺底,扫描层厚5.0 mm,螺距1.375,螺旋扫描,矩阵512×512,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 mAs,HRCT扫描参数:病变范围扫描层厚3.0 mm,重建层厚1 mm,螺距1,矩阵512×512,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 mAs,扫描视野240 mm,骨算法重建。分别用肺窗及纵隔窗观察,然后在GE AW4.4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做冠状面气管曲面重建(MPR)及对在横断图像怀疑异常的支气管进行MPR处理及支气管仿真内镜以显示病变支气管全程。通过调整MPR基线的角度,显示“靶”支气管的长轴,用于观察叶及段支气管壁和管腔的变化。然后对靶支气管进行虚拟支气管镜处理,观察支气管内壁和管腔状态。本组病例只观察主支气管及各叶、段支气管。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检查前禁食。以2%利多卡因20~40 mL雾化吸入麻醉,常规对病变部位进行支气管黏膜活检、刷检灌洗,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涂片查抗酸杆菌。

2 结 果

23例患者均有肺结核征象;CT表现两侧或一侧肺斑片状阴影16例(69.56%),左侧病变者9例(39.1%),右侧病变者12例(52.1%),双侧病变者2例(8.6%)。上肺病变19例,下肺背段4例。渗出增殖灶7例(30.43%),其中空洞3例(13%),胸腔积液3例(13%),钙化6例(26.08%);胸膜增厚2例(8.6%),并发肺不张1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主要是支气管阻塞或狭窄,管壁增厚,本组病例支气管阻塞13处(56.52%),支气管均匀狭窄6处(26.08%),支气管不均匀狭窄17处(73.91%)。病变发生在主支气管9处(39.13%),叶支气管10处(43.47%),段支气管4处(17.39%)。同一患者多处受累者为5例。支气管镜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和/或黏膜下层干酪坏死、小溃疡或小结节,管腔不等程度狭窄,结核性肉芽组织增生,管壁增厚,瘢痕狭窄,官腔闭塞,少数可见气管、支气管管壁软骨环缺损或断裂,镜检过程中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纤支镜镜下形态黏膜浸润型9例(39.13%),肉芽增殖型13例(56.52%),干酪溃疡型1例(4.34%)。

图像分析与评估:所有扫描图像均传至GE 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按常规窗宽窗位统一照相,由3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及一名呼吸科主任医师采取双盲法对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图像质量包括解剖结构、病变显示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图像质量,采用Likert5分制。得分情况:螺旋CT普通扫描:3分,HRCT:5分,MPR:4分,支气管仿真内镜:4分。HRCT在支气管结核的检出,显示支气管结核的特征性改变及支气管外结核病变方面优于螺旋CT普通扫描、MPR、支气管仿真内镜。

3 讨 论

气管支气管结核是结核病的特殊临床类型,属于下呼吸道结核。气管镜下可直接观察到气管及支气管的黏膜受到侵犯,加之临床上支气管病变多于气管病变,故以往多称之为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范围较长,常多部位受累,病变支气管壁增厚、可伴钙化。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可分为5型:①管腔渐进性狭窄,内壁光滑;②不规则狭窄,狭窄段长;③腔内结节型,为结核性肉芽肿,呈分叶状或结节状阴影,边缘光滑整齐,宽基底,管壁增厚、远段扩张;④完全阻塞型,阻塞端呈尖角状或平直状;⑤混合型,为上述4 型中2型以上组成。

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细菌学检查为常规痰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率4.3%~68.8%;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确诊EBTB最重要的手段[2];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发现管壁的小钙化灶、微小的结核粟粒播散灶,全面显示及评价支气管病变,为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3]。

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为[4-5]:①支气管腔狭窄,伴管壁增厚不规则增厚,此为主要征象,多数病变累及范围超过3 cm。支气管壁增厚为中心性环形增厚,如袖套装,增强无明显强化。管壁僵硬,官腔表面可呈浅波浪状改变、息肉状隆起,也可较光滑。②支气管完全阻塞或阻塞性肺不张:阻塞的支气管断端多呈鼠尾状或锥形,支气管狭窄段比较长,狭窄支气管周围及肺不张近端无明显软组织肿块,不张肺组织内密度不均、内可见钙化及支气管扩张、部分可见空洞。③常伴肺部支气管播散灶:表现为沿肺纹理小斑点、斑片状模糊影。④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增强后环形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但CT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管腔内、黏膜、黏膜下病变难以区分,对管壁的观察受限,难以准确观察管壁情况,同时CT的不规则支气管管腔狭窄及支气管闭塞等影像表现均常常未非特异性[6]。

通过对本组23例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CT支气管仿真内镜尤其是HR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受累支气管的局部征象及肺部病变,是纤维支气管镜的有力补充。基层医院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显著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水平。

[1]崔海燕,沙巍.支气管结核136例临床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5):115-118.

[2]丁卫民,傅瑜.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治疗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11, 33(11):697-702.

[3]陈众,木叶沙尔·皮达义,迪丽努尔·乌甫尔,等.CT及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60-63.

[4]谢斌,杜玉军.气管支气管结核CT诊断[J].甘肃医药,2013,32(7): 522-524.

[5]宋明进,刘邦俊,徐希平.支气管结核的螺旋CT诊断[J].黑龙江医药,2011,34(2):296-297.

[6]陈喜明,陈若伟,董琼雄.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6):2682-2684.

R521.2;R816.4

B

1671-8194(2015)08-0121-02

猜你喜欢
管腔基层医院支气管镜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