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慧
(辽宁省庄河市卫生监督所,辽宁 庄河 116400)
1.1 校园突发卫生事件涵义:对于校园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很大同时发生可能性也相对较高,是校园突发事件的控制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含义是:其发生非常突然,通常无法预料,能够或者有够大可能对校园中的师生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由各类传染病,或者环境污染,或者校园情况导致的突发情况。
1.2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学校作为学生群集的区域,一方面主要的人群构成都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普遍活泼好动,难以管理,同时免疫力也较弱,也可能不太重视卫生情况。这些特性大大的提高了在校园区域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占地不大,较为拥挤,一方面加大了进行管理的难度,同时发生了公共卫生事件之后的危害也会提高,可能出现一个小情况就危害多人的情况。目前主要导致校园公共卫生实践发生的原因大致如下:①传染病:各类传染病,其感染原因可能是寄生虫,或病毒和细菌等原因,通过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而得到传播。例如流行性腮腺炎等流行性很强的传染性疾病,就很容易在中小学校的环境下得到传染。②不明原因疾病:短时间内没有预兆的突然爆发,症状基本相同,快速加以扩散,很快影响广泛的病症,同时短时间内很难对成因和原理进行分析的病症。③食物中毒:学校人群密度很高,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校,学生主要的用餐地点都是食堂,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者意外的情况又或者有人有意的进行投毒,就会导致用水和事物受到污染,近年来我国学校食堂中毒情况屡有发生,这之中大半部分的原因都来自于学校的管理疏忽。④环境的影响:因为学校的地理位置原因而产生的风险情况,比如说学校临近污染很强的工厂而导致的学生健康情况不良,或者校园温度过高导致的中暑情况。
2.1 中小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意识不强:大部分中小学校对公共卫生事件缺乏意识,对于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止传染的措施与方法没有认识,对学生的生活条件不加管理,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不重视卫生安全。这些不正确的管理方法会大大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概率。虽然说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相关的卫生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类原因,很多都不能发挥其作用。
2.2 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对于中小学来说,由于学生年纪尚小,免疫力与卫生意识不强,对教师的教导也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成为了各类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区域。目前来说这些传染病是中小学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角色,对这些流行病的防治也成为了中小学卫生管理的主要部分。
而如果相应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那么就会导致无法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防与管理。阻碍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完善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的缺乏,这里的人力资源一方面包括相应的医护人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的校医普遍存在着硬件条件不足或者职业能力不够,或者人员过少的情况,无法做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也不能在事件爆发时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从广义上来说,整个学校的人员都包含在这个人力资源的概念之中,对于公共卫生的防治来说,光有培训和知识都不足够,更重要的是对事件进行处理的经验,在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和发生后的管理中,注意经验的总结和要点的设定,从而不断的完善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对卫生事件进行管理。
3.1 预防为主,防大于治:对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首先要防患于未然,做好一定的预备工作。在事件发生前就预备好相应的药品或对应的知识培训。与地方医院加强联系,在事件发生后及时的跟踪和进行处理。对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原则来说,要做到既准确又迅速。又要快速的进行处理,避免不良的影响,也要节约支出,免得形成小题大做的情况。
3.2 提升受众危机应对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对没有清楚认识的风险,既没有如何应对的意识,也缺乏对其严重性的认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就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应对方式和危险性的培训,通过这样的方法,在风险情况实际发生时,就能够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效。
以盐城小学对卫生风险的预防方法为例,首先是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的卫生观念与健康意识。其次,对于那些季节性或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则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提高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对抗问题能力,从而更好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过程。事实证明,进行相关的卫生安全培训,是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有效办法,而且不需要过多开支,兼具经济性与实际效果。
3.3 建立一定的卫生风险监测与分析体系:社会卫生风险常常难以发现也难以对其进行预防,也要建立起对卫生风险的监督与监测分析体系,从而更好的应对社会卫生风险。定期的对那些可能产生卫生风险的情况进行排查与处理,对可能爆发的卫生情况加以预测,才能更好的预防社会卫生安全事件。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之中,由于这类事件通常没有预兆或者爆发速度快,对其的管理措施最重要的就是预防这一部分。
4.1 对于人为的因素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食物中毒,校园卫生工作没有做好所产生的传染病,或者学校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公共卫生安全事故。对于这些问题究其根本就是学校的管理不力所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校的管理人员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责。对于学校食堂来说,一方面对于食材要严格的对质量来进行控制,对于容易腐败或变质的事物正确的进行储存,保证食堂环境洁净卫生,在食堂的操作中要用制度规定来严保操作规范。对于校园环境的管理要作为长期管理来加强,不能局限于一时的做好工作,而是要长期的保证环境的卫生与洁净,对可能产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监控。
4.2 对于社会根源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控与处理:由社会上的原因而产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在课后普遍存在卫生安全意识不足,对公共卫生事件缺乏认识的情况,将外部风险带入学校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卫生安全。在事先加以预防远远胜过事后弥补损失,为了对社会来源的风险加以应对与防护,各个学校要加强对风险的预警与监控机制,对公共卫生事件在发生之前就谋求解决,从根源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与危害。以李子垭小学的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方法为例,通过一定的公共卫生事件演练和培训,达到了全校参与的效果,从学校管理者到普通学生都增长了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在公共卫生问题实际发生时就能够做好准备,更好的加以应对。
4.3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的作用在突发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对于中小学来说,政府的帮助也是对这类事件重要的帮助。而对于中小学校的突发卫生事件的管理来说,也是对于各个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行动能力的考验。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他们缺乏应对很多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硬件设备与能力,常常贻误时机,导致小范围的情况形成大范围的集体事件。所以政府在对卫生的管理工作也要注意对于中小学校的卫生情况的管理,加强各个中小学校的卫生意识培训与硬件设施加强。
我国目前来说总的中小学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已经比较完善,对于一些常见的情况已经有所预案并能够及时的加以管理。然而依然存在着许多缺点,对于突发事件偏向于被动的防御而不是主动的加以预防。在进行中小学公共卫生管理时要不断加强预防工作,然后不断加强经验的总结和制度的完善,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1] 李书贤.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 周志忠.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2.
[3] 李书贤,徐勇,汪漪,等.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3,10(10):41-42.
[4] 孙军,周爽,漆莉.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5-26.
[5] 饶馨月.我国中小学校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6] 冯素青,蔡建宁,马志辉.石家庄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75-977.
[7] 黄峥强,吴生根,陈武,等.2004~2013年福建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5,4(10):316.
[8] 张琴,沈姚,张一英,等.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01-1102.
[9] 姚进喜,蓝弘,杨琛,等.甘肃省2008—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4(10):44-45.
[10] 张志忠,罗甲莲,黄梅华.三明市三元区学校食堂卫生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12(25):1905-1906.
[11] 王智勇.国内外有关学校卫生的法规及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6):931-933.
[12] 马军.中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