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肝主宣发”

2015-01-24 17:22:30刘少灿李鲁钦张德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肝主肾水卫气

刘少灿,李鲁钦,张德英

(1.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汕头515011;2.河北以岭医院,石家庄050091; 3.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

论“肝主宣发”

刘少灿1,李鲁钦2,张德英3△

(1.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汕头515011;2.河北以岭医院,石家庄050091; 3.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

“肝主宣发”之说源于《内经》,而后世所论“肺主宣发”实为张冠李戴。“宣发”之义体现在对肝之疏泄、舒展特性的描述上,而肺之特性并非宣发,实以肃降为主。肝的宣发与肺的肃降作用相反相成,共同调节人体的气机升降及水液代谢。“肝主宣发”的生理作用有二:一是宣发卫气,固护肌表;二是升提肾水,上济心火。在临床上,凡邪气在上而难出者、邪气在肌表而无力透达者、阳气升发无力而下陷者、卫气虚而肌表不固者、肾水不济而心火亢盛者,均可补其肝助其宣发而诸疾易愈也。

《黄帝内经》;肝主宣发;肺主肃降;生理作用;临床意义

1 “肝主宣发”之说渊源

今人皆谓肺主宣发,如从第一版至第七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皆持此论。最早明确提出“宣发”二字并与肺联系在一起的是宋·王怀隐,其在《太平圣惠方·卷六·治肺气喘急诸方》中指出:“夫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宣发腠理,而气者皆肺之所主也。[1]”后世多从其说。

但笔者为何独言“肝主宣发”?盖今世之中医理论多源于《内经》,然考之《内经》确为“肝主宣发”。《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其令宣发。”明确指出肝的主令是“宣发”。通读《内经》提到“宣发”一词仅此一处,而近义之论尚有许多。如“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素问·气交变大论》),“木曰敷和……其政发散”(《素问·五常政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者天气始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等,其中“敷和”、“生荣”、“舒启”、“振发”、“发散”、“发陈”、“开”之义均与“宣发”近似,且均为肝之特性,故曰肝主宣发。

2 “宣发”释义

首先,何为“宣”之义?《左传·昭公元年》云:“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其义为:台骀承袭了父亲的官职,疏通汾河、洮水二河,堵塞了大泽,肇始了大原。可见“宣”有疏通之义,正好符合肝主疏泄的功能。“发”之义,《说文解字》注释曰:“矢发也……引申为凡作起之称。”箭之射谓之发,蕴含开始、初起、兴作之义。此义暗合“春天”的特征。春为一年之始,此时大地苏醒,蛰虫昭苏,万物繁荣急遽生长,呈现一派蓬勃之象。正如屈原《楚辞·大招》中所描述的:“春气奋发,万物遽只。”故“宣发”一词,乃描述肝之疏泄、舒展特性也,故曰肝主宣发。

3 “肝主宣发”的生理作用

3.1 宣发卫气,固护肌表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灵枢·营卫生会》曰:“卫出于下焦。”《灵枢·本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经文合参得出肝居于下焦,卫出于下焦;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勇猛剽悍,卫为水谷之悍气,其性慓疾滑利。由此可见,水谷之悍气入于肝,形成卫气,再由肝的宣发作用布达于肌表,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来固护肌表;并司腠理的开合,使体内的热量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3.2 升提肾水,上济心火

心火下降,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达,以济心火,使心火不炽,谓之水火既济。肾水属阴,主静主藏,其上升需赖阳气的蒸腾气化和肝气的宣发作用,方可上达,使在上之火不炽。再如人体口中的唾液、滋润眼睛的泪液等在上之津液,亦多为肝宣发水气上达所形成的。

4 “肺主宣发”实为张冠李戴

《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也一直被后世认为是肺主宣发的重要证据。然而,“上焦”在《内经》里指的是胃之上口而非指肺。在《灵枢·营卫生会》中就指出:“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后人则将“上焦”特指为“心”与“肺”。即便如此,而心主血脉亦可将精微布达于全身,来熏肤、充身、泽毛,故此“气”不能说是肺所主。可见,此段经文亦不足以证明肺主宣发。

肺之特性实为肃降也。肺在五行中属金,在四季中应秋。古人认为“金曰从革”,肺既属金亦具“从革”之性,由此引申出肺的变革、肃杀、敛降、清洁等特性[2]。《素问·脉解论》曰:“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是说秋季自然界之阳气开始敛藏,万物逐渐凋零枯槁,呈现一派肃杀之象。《礼·月令》云:“秋季,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注》解曰:“物皆收敛,无有宣露出散也。”这里明确指出,秋天是以收敛为主,不能再宣露发散了。观五行金及秋季之特点,肺的肃降之性昭然也。

在病理上,“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肺气以降为顺,若其气上逆则咳嗽、喷嚏等疾乃作,此时须用苦味之药(如苦杏仁、厚朴之类)降泄。另外,《伤寒论》用白虎汤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亦是取肺的清肃之性。古人认为白虎属西方肺金,在季应秋。炎炎盛夏,酷暑难捱,但得秋风一降顿时凉爽。凉金可替暑热,此乃天地四时推移之常法也,故白虎汤一名因而得之。然方中为何重用生石膏?因此物埋藏于地下,性凉而为阴,味辛色白质坚而重,有如金之性,故重用此药,正是取其西方白虎金降之性。如上所述,肺的肃降之性一览无余,而其宣发之说实为张冠李戴。

5 肝主宣发与肺主肃降的关系

5.1 肝升肺降,调畅气机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自然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其形式为升降出入,人体亦然。其升、出之动力,肝也;其降、入之动力,肺也。故曰:肝之宣发与肺之肃降协调运转,共同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因此古人有“左肝右肺”、“左升右降”、“肝升肺降”之说。

5.2 调节水液代谢

肝的宣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汗液的调节上。肝宣发卫气,卫气又能调节汗孔的开合,从而调节体内水液的平衡。肺的肃降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尿液的调节上。肺气肃降,通调水道,津液下输膀胱,在肾阳的蒸腾气化下,清者上升,浊者化为尿液排出体外,两者共同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总之,肝的宣发与肺的肃降作用相反相成,共同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及全身水液代谢,因此两者的协调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6 “肝主宣发”的临床意义

肝既具有宣发之功能,故凡邪气在上而难出者(如梅核气、鼻塞、流鼻涕等)、邪气在肌表而无力透达者(如外感病、皮肤病、风水浮肿等)、阳气升发无力而下陷者(如疲乏、嗜睡、脱肛等)、卫气虚而肌表不固者(如自汗、盗汗、反复感冒等)、肾水不济而心火亢盛者(如烦躁、口渴、手足心热等)均可补其肝助其宣发,使邪气透达、阳气升发、肾水上济而诸疾易愈也。

补肝助宣发之药首推茵陈和生麦芽。茵陈至春早发,青青郁郁,当阳春三月木之气大盛则为采药之时。其物虽干而青,可见其木气之雄也[3]。麦芽乃大麦之芽,而非小麦之芽。大麦播种于春至夏则熟,独得春木之气,张锡纯所谓麦芽疏肝盖由此也,故诸肝宣发不及之疾可酌加此2味。

然木之宣发必将消耗肾水,此乃“水生木”之理,故宣发肝气之时需考虑肾水之盈亏,常常于宣药之中佐以固肾之品(如山药、玄参、楮实子、生地之类),防止肝木宣发太过而耗伤肾水。

张德英曾治一荨麻疹患者:秦某,女,29岁,初诊时间2000年6月3日:因秋得荨麻疹,迁延不愈12年,现每晨发作来诊,伴小腹部胀痛、痛经、腰痛、腿乏力、脉沉滑。此属痰浊蕴结于内,晨时欲借天时外透而难彻,故致如斯。处方:茵陈蒿15 g,陈皮8 g,广藿香8 g,桔梗10 g,蝉衣8 g,秦艽8 g,生麦芽10 g等。初服疹增多,6剂后疹减少,继服12剂病愈[3]。方中多用助肝宣透之品,怠肝气得以宣发而疹透病愈也。

[1]夏芸.肺主“宣发肃降”调节水液代谢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18.

[2]赵永凯.从肺属金分析肺宣发肃降本质[J].河南中医杂志,2012,32(1):8.

[3]张德英.痰证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9,63.

R222.15

:A

:1006-3250(2015)05-0600-02

2015-02-18

刘少灿(1985-),男,广东汕头人,中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经典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张德英(1954-),男,教授,Tel:13785138829,E-mail:zhangdeying@sohu.com。

猜你喜欢
肝主肾水卫气
中医名言拾粹
光明中医(2024年5期)2024-03-30 17:22:44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从肝主疏泄论治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合并甲状腺结节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32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 04:37:54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翻译界(2020年2期)2020-02-25 06:26:34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新传奇(2019年44期)2019-11-25 01:48:33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金匮要略》大剂量黄芪应用验案举隅
世界中医药(2016年2期)2016-04-06 06: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