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鸭业发展情况调查

2015-01-24 06:45董闽鲜刘党生江西省吉安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吉水县板鸭万羽

文│董闽鲜 刘党生(江西省吉安市畜牧兽医局)

罗义春(江西省吉水县畜牧兽医局)

刘志富 廖章荣(江西省万安县畜牧兽医局)

吉水县是江西省吉安市家禽养殖大县,形成了肉鸭、肉鹅、蛋鸡养殖和加工的“三大”特色产业。其中吉水县肉鸭产业有更久的历史、更完整的产业链、更好的群众基础。近几年,受“禽流感”和群众消费习惯的改变,一些地方的养鸭数量和板鸭加工量不断减少,与这些地方相比,吉水县养鸭数量仍能保持较快发展,板鸭加工保持平稳发展。为了准确掌握情况,笔者近期对吉水县鸭产业进行调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发展现状

1.鸭产量稳步增长。吉水县鸭养殖品种绝大部分是肉鸭。2012—2014年吉水县年出笼鸭分别为898.8万羽、918.1万羽、973.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5.7%、2.1%、6.0%,鸭存笼分别为297.6万羽、310.7万羽、336.1万羽,同比分别增长7.8%、4.4%、8.2%。

2.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升。

2012—2014年肉鸭养殖户分别为4557户、4578户、4709户,其中年出笼5000羽以上的规模养鸭户分别为99户、109户、126户,这三年出笼5000羽以上的规模养鸭户分别出笼687.6万羽、742.5万羽、809.9万羽,占全县鸭出笼的比例分别为76.5%、80.9%、83.2%。这说明吉水县鸭规模养殖比例很高,而且在逐年提高。

3.区域格局已形成。吉水县养鸭区域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吉水县八都镇,辐射带动周边峡江县、永丰县部分乡镇。

4.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养鸭投入不高,劳动强度不大,技术要求也不高,适合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农户,是解决一些留守农户创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养鸭户大部分是在水塘(库)、小溪边搭建简易鸭棚或围栏。养鸭是一些农户的重要产业或主业,也是他们家庭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年养鸭能为鸭农带来稳定的收入是吉水县养鸭平稳发展的根本原因。

合作养鸭户都是当地农民,利用周边的水塘或水库养鸭,为公司每养一只毛鸭平均有2元的利润,有的合作养鸭户利用早、晚稻收割后以放养的形式每羽毛鸭有5元以上的利润。近年吉水县养鸭产值突破1亿元,2014年板鸭和毛鸭产值约1.1亿元,白条鸭0.3亿元。

5.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吉水县鸭产业能保持平稳发展重要的原因是有龙头企业的带动,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公司+农户”既解决了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户卖鸭难的问题。

2009年前,吉水县鸭产业没有真正的龙头,八都镇板鸭加工是由6家板鸭加工厂各自为政,管理、生产规模、条件参差不齐,各板鸭加工厂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和争抢客户,互相竞争和压价,造成肉鸭养殖户和板鸭加工企业处境艰难。为做大做强吉水县的鸭产业,吉水县委、县政府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作出了整合板鸭加工企业带动鸭产业发展战略决定。当地政府经过反复做各个板鸭厂老板的工作,分析合并组建公司的优势,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加以扶持,各板鸭厂老板思想得到大的改变和统一,于是在2009年4月份组建了江西省吉水八都板鸭有限公司,并投资对厂房进行改造升级。

目前吉水县鸭产业的龙头企业是吉水八都板鸭有限公司,属集种鸭饲养、孵化、育肥、销售和板鸭加工于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有3个肉鸭育肥场、一个种鸭场(种鸭户30多户,种鸭3万羽)、一个加工区(日加工1万羽)、一个孵化车间,同时成立了吉水八都富民养鸭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60多户),目前公司固定资产达到5000多万元。

板鸭加工,一般每年7月份开始, 12月份结束,加工量是根据上半年得到的订单安排生产。板鸭是腌制品,季节性较强,现在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板鸭的大众消费有所下降,相比其他板鸭加工大县加工量下滑,但还是保持平稳发展。每年的板鸭加工量在200万羽左右,产品销往广东等沿海城市,也会为一些名牌板鸭加工企业代加工。

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按照订单生产。公司统一向农户提供鸭苗(赊销)、饲料(赊销)、技术、防疫,养鸭户饲养到50~55天后按合同价统一回收毛鸭,回收后在育肥场再育肥30天左右,此时鸭子骨骼已经硬化,就可以制成板鸭了。公司回收毛鸭从回收款中直接扣除鸭苗和饲料款,剩余的为合作养鸭户的利润。公司为开发新产品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科技含量,2015年和江西省南昌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发板鸭新产品。

二、存在问题

1.传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吉水县鸭产业链对科技的要求并不高,没有专门用于板鸭加工的鸭种,是通过传统饲养、传统孵化、传统育肥获得原料鸭,板鸭也是通过传统的擦盐、晾晒的腌制品,加工方法和工艺没有特别之处。

2.加工量少,季节性强。吉水县每年出笼鸭900万羽左右,出笼鸭大部分是通过毛鸭销往外地,板鸭用鸭占比很少,而且板鸭生产的季节性强,生产完板鸭厂房就要闲置,工人又得找工作。

3.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吉水鸭除了小部分吉安红毛鸭外,大部分是白鸭、麻鸭,加工产品就是板鸭,鸭毛、内脏等其他副产品主要以初产品出售,没有熟食品加工。用一整只鸭做板鸭,由于腌制后鸭头、鸭脖和鸭脚肉少,消费者基本上不吃这些部位,造成浪费。

4.品牌不响,缺乏知名度。

2010年吉水八都板鸭有限公司被授予“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西省家禽业十佳企业”,2011年公司创立的“八都板鸭”的品牌获得江西省驰名商标,江西省优秀省级龙头企业,这些品牌取得时间比较晚,而且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南安”“遂川”等其他板鸭历史悠久,更没有“煌上煌”“绝味”等国家农业产业化鸭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5.设施简陋,安全生产水平低。由于鸭是水禽,吉水县养鸭户大部分是在水库(塘)养殖,栏舍简易,基本上都没有粪污和病死鸭处理设施,大部分粪污直接排泄在水库(塘),所以一些常年养殖和规模较大的养鸭户,对水体和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板鸭加工的设施化水平低,拔毛、开膛、擦盐等工序大部分还是通过手工操作。

三、发展建议

1.培育专用品系。目前,鲜鸭品种主要还是用快大鸭种或麻鸭,板鸭加工主要是用快大鸭种,用快大鸭做成的板鸭脂肪较多,口味较差,但用吉安红毛鸭加工的板鸭成本较高。当务之急是利用吉安红毛鸭瘦肉率高、风味好的特点,以吉安红毛鸭为母本,培育肉用型和腌用型鸭品系。健全种鸭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合理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种鸭繁育结构,建设标准化的孵化房,减少到外地调种鸭(蛋)和毛鸭,做到自繁自养。

2.推行健康养殖。健康养鸭要从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饲养环境入手。加强饲养管理要做到设施规范、做到全进全出饲养同一鸭种、做到搞好清洁卫生、做到疫病防控。

为了解决没有水面无法养鸭和水面养鸭的污染水体等问题,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大力推广旱床养鸭。旱床养鸭技术非常成熟,有节约用地、减少饲料消耗、降低人力成本、保护环境等优势。旱床养鸭又有地面养殖、发酵床养殖、网床(高床漏缝)等多种模式,各个鸭农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场区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

3.提升产品质量。首先要工艺改进,传统板鸭加工擦盐费人费力,而且盐量没有办法精确控制,晾晒前又要冲洗,造成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板鸭的加工工艺创新就必须推广免擦洗法。

其次实行标准化生产,包括饲养、加工操作规程、腌制和晾晒等要建立标准并认真执行,建立标准化的板鸭加工车间。

再次要开发新产品,除板鸭加工外,还可以进行分割加工,鸭脖、鸭脚、鸭翅膀、鸭脸、鸭肝等可以做成熟食品,分割鸭通过冷链可以向大型超市、餐饮酒店配送的,尽量做到产品的多样化、多元化。

4.加快品牌创建。首先要在产品的开发科技方面进行成果鉴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科技知名度;其次在产品特色、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品牌宣传,突出产品的地域特色和加工特色;再次在特产店、网点等建立新的销售形式,拓宽销售渠道;还有在媒体上做广告,扩大产品信息覆盖面。

5.加快产业化进程。吉水县鸭产业近几年能保持平稳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能做到全产业链都覆盖和控制,包括育种、孵化、饲养、饲料、加工、销售,所以只要保持每一个环节的一点利润,企业就可以生存和发展下去。而且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与鸭农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持养鸭户等产业前端的合理利润,建立诚信、双赢、合作的共生模式,避免恶性追逐利益关系。要加快新加工厂的建设,高标准设计建设厂房,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推进产品深加工,加大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加快新食品工厂投产和达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组建产业集团,建立鸭饲料加工厂,完善种鸭、孵化、育肥、销售、加工产业链条的生产和配套服务。

6.加大产业的扶持力度。由于企业刚组建,力量比较薄弱,所以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在企业创办初期大力给予扶持,特别是在厂房用地方面上要给予优惠,吸收劳动力就业给予补贴,前几年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和科研院所做好服务和技术指导。

猜你喜欢
吉水县板鸭万羽
蛋鸡规模养殖现状调查报告
长芦板鸭
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绿色发展纪实
双重疫情下上杭县家禽业的“危”与“机”
海南临高蛋鸡养殖扶贫项目投产
“建瓯板鸭”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铁老板变身“养鹅哥”
板鸭为媒
吉水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