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奶牛业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2015-01-24 03:33辛有昌胡永杰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鲜奶存栏奶牛

辛有昌,胡永杰

(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局,青海 民和810800)

1 民和县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家庭散养为主的奶牛生产达到高峰,曾一度成为全省奶牛养殖的典范。目前全县奶牛存栏5 620头(高产奶牛存栏稳定在3 000头左右)。其中存栏5头以上的养殖户56户、存栏奶牛408头,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30户、存栏1 317头,存栏奶牛820头的养殖场1个,存栏奶牛340头的养殖场1个,正在新建的、预计存栏奶牛500头以上的养殖场3个,鲜奶收购站(点)3个,乳制品加工厂1个(已停产)。牛奶的销售一部分由民和县马聚垣奶牛养殖小区和民和马青牛奶收购点2家企业定点收购,交销到天露、雪峰等乳品加工企业,其余少部分以鲜奶的方式销售到县城内。

2 存在的问题

民和县奶牛产业近年业呈下滑趋势,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低水平的、粗放管理的自然发展阶段,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还十分突出。

2.1 鲜奶收购价格下滑

马聚垣奶牛养殖小区2013年鲜奶交售价格为每公斤5.8元,2014年上半年交售价格为每公斤4.4元,目前交售价格为每公斤3.8元,价格下降幅度达到34.5%。

2.2 饲草利用率低

民和县年玉米种植40万亩以上,可产玉米秸秆160万t以上。都是直接饲喂或经过铡切等简单加工后饲喂,虽然养殖企业和个别养殖农户进行了秸秆饲料的粉碎、青贮加工、氨化等技术,但总体用量不多,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低,仅为50%,致使奶牛的单产水平低,成年母牛年平均单产3 600 kg,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0kg,比全国水平低900kg,制约了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奶牛种群结构不合理,良种奶牛比例偏低

目前,民和县良种奶牛数量偏低,仅占53%。奶牛品质不高、个体产奶量低的问题不但影响了农户的收益。也影响到了龙头企业优质奶源的供应,已成为民和县奶牛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2.4 乳品加工企业停产,导致鲜奶收购渠道不畅

我县只有1家乳品加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2014年下半年已经停产,致使养殖场和众多的养殖户鲜奶交售发生困难。而3个鲜奶收购点由于省内外乳品加工企业压缩生产和降低价格,也相应减少了收购量,鲜奶滞销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2.5 资金投入不足,饲养成本大幅上涨

长期以来奶牛产业的投入过低,投入与奶牛产业的贡献率不相协调,严重制约了民和县奶牛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饲养成本大幅上涨与2013年相比,饲料价格上涨10%~15%;工人工资也逐年增加,由二、三年前的每人每月1 600元上涨到目前的2 600元到4 000元。

2.6 龙头企业带动力弱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未建立起自身的原料基地,也未形成订单生产,企业与农户通过中间商是纯粹的买卖关系,优质优价和保护价未得到真正实行,不注重发展奶牛生产和基地建设,出现了“杀鸡取卵”式的经营和伤农现象,制约了民和县县奶牛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2.7 饲养方式粗放

在饲养繁育方法和管理形式上,大部分养殖户存在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粗放经营等问题,养殖场环境卫生差,尤其是饲料配方不够科学、不够合理,饲料结构单一,达不到营养平衡合理供给,造成传统分散的小生产仍占一定地位,科学养殖的水平比较低,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

2.8 缺乏“龙头”企业仍是制约奶牛业发展的瓶颈

一个强大而功能完善的“龙头”,是带动和支撑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民和县只有1家乳品加工企业,靠原始而缓慢的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质量不高、规模小的弱点。民和县奶牛发展至今的经历的几次大的波动起伏和形不成产业化经营之路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龙头”的支撑和带动造成的。没有一个强大的“龙头”,民和奶牛做大做强和产业化经营是不可能实现的。

3 促进奶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奶牛产业政策,全力推进奶牛出户入园

围绕奶牛产业现状,从实际出发,制定奶牛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配套完善奶牛产业规划的具体实施办法,在基地、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快奶牛产业基地建设步伐,确保民和县县奶牛产业发展的后续能力,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同时,以现有的2个奶牛养殖小区(场)和新建的3个奶牛养殖场为平台,在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的基础上,将农户散养的奶牛以入托、入股分红的方式,集中在养殖场,让散养农户逐步退出,形成规模、集约、标准化生产。

3.2 优化种植业-畜牧业混合生产体系,强化饲草料生产与调制

发展奶牛产业,草业要先行,因此,要坚持把发展饲草产业作为推动奶牛业发展壮大的保障工程来抓,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等饲草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饲草加工技术服务。同时,扩大苜蓿等高蛋白优质饲料的种植,强化饲料生产与调制,全面推进青贮技术,奶牛场可修建大型青贮池进行青贮,农户可引进简单易行的裹包式青贮等饲草料加工与调制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确保饲草的利用率及饲料饲用价值,满足奶牛对营养的常年均衡需求。

3.3 选好良种和优化种群结构,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

不同品种的奶牛产奶差异很大。在选购优良奶牛品种的同时,应合理调整牛群的年龄结构和品质结构,以形成合理的牛群结构:一般情况下,奶牛群的年龄结构宜控制在1~2胎母牛占奶牛群数的40% ,3~5胎母牛占40% ,6胎以上母牛占20% ;从品质结构来讲,高产奶牛要占牛群数的30%以上,一般生产牛群占60%左右;及时淘汰老弱病残母牛,有计划地选留健康高产奶牛,以保证牛群结构合理。

3.4 培植龙头企业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坚持基地、龙头企业、农户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选择马聚垣奶牛养殖场等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规模化养殖场,在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设备引进,原料供应,产品外销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尽快形成产品优势,联合具有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把民和县的饲草料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的奶牛产业优势,市场竞争优势。要抢抓乳品加工的市场机遇,积极推进牛奶精深加工。积极内引外联,兴建乳品加工企业,全面延伸奶牛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开发效益,真正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3.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奶牛业效益

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进行奶牛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强化技术培训。依托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开展奶牛产业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科学养殖。积极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使其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生产。二是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统一管理、农户饲养、集中挤奶的方式,由公司负责原奶收购,兑现奶资、技术咨询、疫病防治、繁殖育种、牛谱档案、品种改良、饲料购买、技术服务等工作,提高奶牛养殖集体化水平,使企业和奶农结盟,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产业链中形成一个紧密的组织系统,既保障了奶农的利益,降低了经营风险,又有效地控制了奶源的质量。

3.6 加强奶牛的繁育改良、疾病防治工作及规范奶牛的饲养管理

要繁购结合,逐步走向以繁为主,使现有的低产牛逐渐得到改良。目前民和县奶牛平均产奶量普遍不高,因此品种改良势在必行。要充分发挥奶牛性控技术的作用,抓好奶牛的繁育改良工程,使产奶牛平均产奶量达到6t以上。做好奶牛的疾病防治工作,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奶牛生产安全,减少成本的投入。

3.7 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之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要积极申报绿色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检测,优先认定奶牛生产绿色产品产地,为争取绿色产品认定或争取项目奠定基础。二是要积极推广无公害奶产品生产,严格管理禁用、限用等投入品,使生产的产品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三是要由政府参与,适当补贴的办法,强制扑杀检测出的布病、结核病牛,确保产品安全。四是全部实行机械挤奶,在降低农户劳动强度的同时,保证鲜奶卫生和质量。五是培养和打造一批品牌,以优质的品牌去开拓市场、扩大市场。

猜你喜欢
鲜奶存栏奶牛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生鲜奶更健康吗?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援助鲜奶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奶牛吃草
生鲜奶更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