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泽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畜牧兽医站,甘肃 武威733000)
凉州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也是甘肃省重要的肉牛生产区域之一,肉牛生产在凉州区畜牧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凉州区肉牛生产历史悠久,发展肉牛生产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和技术服务条件,肉牛生产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成为了凉州区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支柱产业,对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1]。自2009年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和全省肉牛产业大县项目以来,凉州区肉牛生产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全区肉牛存栏达到50.13万头、出栏达到20.69万只,牛肉产量达到2.07万吨。全区实现畜牧业增加值21.8亿元,其中肉牛产业增加值达5.57亿元,占到畜牧业增加值的25.55%,农民人均养牛业纯收入达684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58%。肉牛产业已成为凉州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之一。
通过近年来的逐步发展,2013年,全区肉牛存栏达到50.13万头、出栏达到20.69万只,肉牛出栏率达到41.3%。牛肉产量达到2.07万t。全区实现畜牧业增加值21.8亿元,其中肉牛产业增加值达5.57亿元,占到畜牧业增加值的25.55%,农民人均养牛业纯收入达684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58%。
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契机,全区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全区累计建设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98个,肉牛规模养殖户达到8 652户,标准化暖棚牛舍达到261万m2。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4%。肉牛产业生产方式、养殖方式和经营方式正逐步由“院到场”、由“散到集”、由“零到整”转变。
通过省上认定无公害肉牛产品产地1个,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10.41万头。积极创建凉州区玉霖养殖场、武威市金绿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威市锦泰亨绿色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凉州黑牛科技有限公司等4个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
全区现有饲料生产企业达33家,年饲料生产能力达到80万t;累计建成青贮池117万m3,购置秸秆加工机械达到6 457台(套),完成玉米秸秆青黄(贮)160万t,玉米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85%。青贮设施设备逐步完善,青贮数量逐年加大。
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武威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屠宰分割3万头肉牛生产线;发展森泰种畜育种公司等肉品深加工、牛肉精分割、皮革、乳品加工生产企业10余家,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975个,发展畜产品运销户180多户,年外销活畜10多万头(只)。加快无公害牛肉生产步伐,森泰种畜育种公司生产的“憨娃牌”冷冻、冷鲜牛羊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受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户饲养母牛退出了役用的历史舞台,基础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降,肉牛产业发展过多的依赖于外购犊牛育肥,牛场自身能繁母牛群建设跟不上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土地流转、外出务工等原因的制约农户忙于在外务工挣钱,疏于对自己饲养的母牛管护,造成现阶段饲养的能繁母牛的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
通过近30年的黄牛冻配改良,目前凉州区范围内的黄牛均达到了西门塔尔二代杂交母牛,牛的良种化程度达到95%。但是没有形成独立的地方的肉牛品种品系,品种选育滞后,对于全区基础母牛和肉牛的缺乏系谱管理。虽然,每年通过使用不同地方的细管冻精进行基础母牛的配种,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近亲繁殖的发生,但所产生的犊牛遗传代数混乱,易陷入“引种改良致使品种退化再回到引种改良”怪圈,造成30年来的黄牛改良成果的回流。
目前我区虽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武威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屠宰分割3万头肉牛生产线,同时森泰种畜育种公司生产的“憨娃牌”冷冻、冷鲜牛羊肉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但是我区的牛肉生产均以肉牛的屠宰、生产为主,没有形成独特的分割、精细化加工模式,产品的附加值小,外围市场占有率低。对于皮、毛、骨等副产品的深加工对外地企业的依赖程度大,肉牛的综合价值体现程度不够。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玉米秸秆青黄贮技术的推广已深入到各大型养殖场之中,但是,在各中小养殖场(户)中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技术推广力度不够。肉牛的分段式饲养、犊牛的早期断乳技术、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加工利用等主推技术应用效果不明显。
据调查,凉州区从事肉牛生产的养植户中具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占84.7% 文盲占3.9%,高中文化程度占11.3% 大中专仅占0.1% 大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离家外出务工,肉牛养殖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新技术接受能力更低,肉牛生产的潜力的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2]。
设 饲草料生产和畜禽良种繁育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全面推广玉米秸秆整株带穗青贮、秸秆与优质牧草混合青贮等技术,使秸杆转化率达到65%以上。同时要建立健全完整创新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加强肉牛的良种培育、引进和扩繁,形成与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推广能力。建立“河西肉牛”新类群选育和母牛繁育基地,不断扩大母畜饲养数量,提升草食畜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标准化和规模化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特征。有规模,才能出效益;有标准,才能保质量。按照走出庭院、人畜分离、集约化、生态化养殖的原则,突出规划设计,整合项目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强化配套技术服务,严格实行登记备案管理,把养殖小区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推动养殖大户、养殖场、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走集约经营的路子。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改造提升养殖企业、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围绕饲草料生产、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疫病防控、营销等重点环节,引进国内外知名畜牧企业、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养殖企业建立紧密连接、互利共赢的运营机制。着力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拉深产业链,努力改变以销售活畜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增强物流营销能力,加强畜产品销售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仓储吞吐能力,拓展畜产品配送、“农超对接”、域外销售辐射范围和数量,推进订单农业,以销促产;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全方位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打响我省绿色、安全、优质牛羊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3]。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动物疫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保证,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严格落实《甘肃省动物防疫条例》,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责任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要完善畜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对主要畜禽产品生产、收购、储存和运输等环节严格把关,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实现现代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科技研发和服务上实现大的突破。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与联合,抓好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健全完善肉牛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管理标准,大力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强化养殖户科技培训,指导农户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以窖贮、袋贮为主要方式,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黄)贮,降低肉牛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4]。
[1] 甘肃河西地区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0(2):86-89.
[2] 陈其兵.甘肃武威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101-105.
[3] 梁天军.凉州区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0(11):12-13.
[4] 顾忠斌.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