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探玄

2015-01-23 19:11王洪忠
中医药通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竹茹医案

● 王洪忠



疑病探玄

● 王洪忠*

本文回顾了疑病的释义,浅析了与五神、七情的关系,结合古代医案对疑病病理、心理因素、个性体质的认识重新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其发病模式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疑惑 多痰多疑 心主不明 五神-心理-病理因素

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强迫症,属于强迫思维中的强迫怀疑,可归于传统医学中七情“思虑过度”的范畴[1],零散见于古人的著述中,尤其明清医案之中。实际上临床中疑病者并不少见,但是以此就诊的不多,本人主要结合古代医案对此病做一下梳理。

1 古代对疑的认识

1.1 疑惑释义 在唐宋以前文献中疑、惑多互用。如:惑,《說文》亂也;《廣韻》迷也;《增韻》疑也;《论语·宪问》:“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惑志乃疑心也。惑同迷近义,迷,《說文》:惑也。迷惑多为迷恋,模糊不清之义。疑,《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廣韻》不定也;恐也。可见疑惑相通,但惑兼有迷恋之义,而疑有恐惧之义。

1.2 疑惑与五神、七情、个性、体质的关系 《论语·大心篇》:“意则因惑而生”,“志者……乃一定而不可易者。”《景岳全书》载:“善疑者深言则忌,此情性之有不同也。”《灵枢·本神》中载:“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寿世保元》:惑,疑惑而志不一也。可见意为忆也,乃心有所发,具有偶然性、波动性、不确定性,志为具有明确指向性。善疑者多为意因惑生,惑因意起,志弱意亢,志不御意,魄盛魂抑[2],无法准确的判断而致病。《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思虑惑而无所定,故气乱矣”。可见疑与惊恐、思虑等心理因素相关。《不居集》中较为全面的论述了疑病的病因病机, “疑病多于无中生有,气结以成”;“多痰多疑”;“心小易疑。”[3]并认为疑与其他病相互因果,其根本原因为“由于心主不明”。此处善疑者,无中生有、心小易疑为个性心理特征;多痰多疑为体质特征。

在明清的各家医话医案中较多论述疑病的为《王孟英医案》、《王九峰医案》、《不居集》、《花韵楼医案》、《丁甘仁医案》、《张聿青医案》等共有近二十则。

2 疑病的病理因素

2.1 疑病多痰

2.1.1 痰火致疑 《王孟英医案》胡孟绅患疑,坐卧不安,如畏人捕,自知为痰,饵白金丸吐之,汗出头面,神躁妄闻。孟英切其脉,弦滑洪数,不为指挠。投石膏、竹茹、枳实、黄连、旋复花、粉胆星、石菖蒲加雪羹、竹沥、童溲吞礞石滚痰丸下其痰火,连得大解,夜分较安,惟不能断酒。为加绿豆、银花、枳椇子吞当归龙荟丸。旬余脉证渐平。神气亦静。尚多疑惧。改授犀角、元参、丹皮、竹叶、竹茹、贝母、百合、莲心、猪胆汁、炒枣仁、炒黄连吞枕中丹。

2.1.2 痰蒙心窍而疑 《丁甘仁医案》李左,肾阴不足,心肝之火有余,此离坎不交之象也。痰热蒙蔽清窍,神不守舍,舍空而痰热踞之,痰火上炎,如彻夜不寐;痰蒙心则多疑,时闻申申之詈。脉弦滑带数。治宜益肾阴,清心火,助入安神涤痰之品。大麦冬、朱茯神、石决、淡竹油、川雅连、炙远志肉、生甘草、金器(入煎)、细木通、紫贝齿、川贝母、 鲜竹茹叶。

2.1.3 心阳过扰,火动神浮而疑 《王孟英医案》洪张伯孝廉令弟苏仲乡试后自以场作不惬于怀,快快数日,……稍合眼辄以文有疵累如何中试云云。延孟英视之。时时出汗,不饥溺少,舌绛口干,切脉虚软以数,曰:此心火外浮也。……今心阳过扰,火动神浮,乃铜质将熔之候也。法宜坚之使凝,是为虚证,良由阴分素亏,心营易耗,功名念切,虑落孙山,病属内伤,……而有药治病,无药移情。余有一言,可广其意:文之不自惬于怀者,安知不中试官之意乎?且祸盈福谦,《易》之道也。……病者闻之,极为怡旷,服药后各恙渐安,半月而愈。……其方则甘草、干地黄、麦冬、红枣、枸杞、盐水炒黄连、紫石英、龟板、龙齿、珍珠也。

2.2 诸虚不足致疑病

2.2.1 精血不足致疑 《景岳全书·不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舍此之外,则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其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知此二者,则知阴虚阳亢。

2.2.2 阴虚阳亢致疑 《张聿青医案》:费统帅肝升太过,则胆降不及,胆木漂拔,所以决断无权,多疑妄恐,……脉象细弦而带微数,亦属阴虚阳亢之征,为今之计,惟有静药以滋水养肝,甘以补中,重以镇摄。阳气得潜,则阴气自收,盗汗亦自止也。特内因之症,不能急切图功耳。玄武板、龙骨、辰砂、大生地、生牡蛎、白芍、天冬、茯神、生熟草、洋青铅、淮小麦、南枣所以治此矣。

2.2.3 心肾不交而疑 《王九峰医案》不寐案:自汗不寐,心肾两亏。汗为心液,肾水不升,心不下交,多疑多虑,心胆自怯。法宜补坎填离,以冀其水火既济。生熟地(各四钱)木茯神(三钱)酸枣仁(三钱)夜交藤(四钱)左牡蛎(四钱)阿胶珠(二钱)杭白芍(二钱)北小麦(五钱)服药虽愈,不能霍然,脉来沉数,肾不交心,心阳上亢,子午不交,寤不成寐。拟六味地黄丸加味。六味地黄丸加熟枣仁、阿胶、鸡子黄。王九峰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所藏者神。曲运神机,劳伤乎心,心神过用,暗吸肾阴,木失敷荣,肝胆自怯,神不安舍,舍空则痰居之,心悸多疑。”

2.2.4 心胆虚怯而疑 《王九峰医案》不寐案:脉来动滑,按之则弦,不知喜怒,多疑多虑,心胆自怯,郁损心阴,胆虚不寐。惊则气乱伤心,恐则精怯伤肾。胆为中正之官,心为主宰,肾为根本。胆附肝之短叶下,肝虚胆虚,胆冷无眠,胆虚亦无眠。十味温胆汤。

3 疑病的心理因素

3.1 情欲不遂,郁热而疑 《先哲医话》:世有面色萎黄,肌肤干枯如老耋,眼多眵泪,鼻流清涕,气逆心烦,胸中怫郁。按其腹鸠尾至脐腹,任脉拘急如张两纽,按之则痛,动悸甚,脉多滑,喜饮茶汤,或吃杂食,每眠睡,心气懒惰,临事狐疑,或愤恚不乐,……特不知此病本因情欲不遂,饮食失宜,不胜其劳,遂蕴蓄湿热。……凡脾劳湿热泛溢于膜外为水肿者,宜圣济紫苏煮散。

3.2 惊恐而疑 《王孟英医案》:秀水严小亭令正,五十八岁。因数年前家有讼事,屡遭惊吓而起,辄疑自欲吞金,……季秋延余视之,脉弦滑而数。曰∶此病不在心而在胆,故能记忆往事而善谋虑,岂可指为神志不足乎?胆热则善疑,愈补则热愈炽,炽极则传于胃,胃热蕴隆,……以菖蒲、胆星、石膏、胆草、知母、元参、银花、栀子、白薇、竹茹、黄连煎调玉枢丹,并令购白马乳饮之。六剂而病减,半月新病愈。

3.3 郁痰而疑 《王孟英医案》:张友三室去春受孕后,忽梦见其亡妹,而妹之亡也,由于娩难。心恶之,……不饥不寐,时或气升,面赤口干,二便秘涩,痰多易汗,胸次如春,咽有炙脔,畏明善怒,刻刻怕死,哭笑不常,脉至左部弦数,右手沉滑。曰:此郁痰证误补致剧也,……此年壮体坚,而成于惊疑惑惧,是为实郁。……即授小陷胸合雪羹,加菖蒲、薤白、竹茹、知母、桅子、枳实、旋、赭出人为方,吞当归龙荟丸。三剂后,蒌仁每帖用至八钱而大解始行,各恙乃减。

3.4 疑虑郁火 《花韵楼医案》汤案: 郁火越冒,冲心为厥,厥后心悸不寐,惊恐疑惧,劫肺而为痰血,不时形凛轰热,经行如崩,月行二次。盛暑而浓衣,稀粥不敢下咽,以脉症参之,非真寒,实由疑虑过深所致也。……以怡畅襟怀,佐以药力,可许向痊者。乌犀尖、小川连、云苓、麦冬、大生地、广郁金、白芍、橘白、枣仁、川贝、建莲子。

3.5 思虑伤脾而疑 《花韵楼医案》谢案:思虑伤脾,郁怒伤肝,血崩之下,气营大虚,彻夜不寐,神不自持,触事惊疑,此乃怔忡疑虑之症,并非癫痫类也,脉症合参,脾藏气血大伤,脾为营之源。……胆怯异常,显属不足之症,切勿执定痰火有余也。大生地、炒白芍、炒枣仁、云苓、制冬术、广郁金、龙眼肉、麦冬、莲肉、川贝。

4 按语

由以上诸家医案可见疑病的病理因素主要牵涉到痰、火、诸虚不足,心理因素多与思虑、惊恐、郁闷、郁怒、欲望不遂等相兼,五神的偏颇多与意的偏亢、志的退缩、神主不明、魂断无权相关,病位在肝、胆、心、脾、肾,起病形式为五神-心理-病理因素模式的第次发病,或相因发病,三者互为影响。由此可见在深刻认识其病机的基础上,针对相应的靶点,治疗上形成方药以及心理疏导(如苏仲案)、移情易性、意志锻炼[1]等中医心理疗法,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1]齐向华.思虑过度状态辨治析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5:152-157.

[2]阎兆君.精神行为病中医论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7.

[3]清·吴 澄.不居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16.

王洪忠, 男,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脉象研究。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255100)

猜你喜欢
竹茹医案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治呃逆中医有妙方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治失眠
中医医案类数据库的构建与数据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