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惜英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体会
盛惜英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6例, 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CK-MB、cTnT、cTnI、LVEF、LVES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临床上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瑞替普酶;还原型谷胱甘肽;临床效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其主要出现在老年群体中, 且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瑞替普酶属于一类糖蛋白, 其对纤维酶原具有激活作用, 主要用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患者机体中的各种酶具有显著激活作用, 进而促使脂肪、糖类和蛋白质代谢, 有效保护患者肝脏, 促使胆酸代谢[1]。为进一步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26例, 男18例, 女8例;平均年龄(70.3±2.1)岁;对照组26例, 男17例, 女9例;平均年龄(75.4±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瑞替普酶, 患者静脉注射10 mU瑞替普酶+10 ml注射用生理盐水, 注射时间超过2 min, 注射30 min后再注射1次。溶栓12 h后, 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钙,1次/12 h, 持续使用7 d。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通过镇痛、营养心肌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方法治疗, 持续治疗1个月。
1.2.2 治疗组: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 瑞替普酶用法同对照组一致。同时, 静脉滴注1.2 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 ml生理盐水, 在2 h内滴注完毕。溶栓12 h后, 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钙, 每12小时1次, 持续使用7 d。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通过镇痛、营养心肌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方法治疗, 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cTnT、cTnI、LVEF、LVESd和LVEDd水平变化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cTnT和cTnI水平变化状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CK-MB、cTnT和cTnI分别为(17.1±3.2)U/L、(0.03±0.02)U/L、(0.04±0.02)μg/L, 治疗24 h后为(50.3±7.5)U/L、(1.32±0.11)U/L、(0.72±0.42)μg/L;对照组治疗前为(16.3±2.8)U/L、(0.03±0.01)U/L、(0.05±0.03)μg/L,治疗24 h后为(72.4±11.2)U/L、(0.72±0.07)U/L、(1.48±0.63) μg/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CK-MB、cTnT和cTn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CK-MB、cTnT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 两组患者CK-MB、cTnT和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Sd和LVEDd变化状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 LVEF、LVESd和LVEDd分别为(47.6±7.8)%、(58.6±8.3)mm、(68.1±9.2)mm, 治疗1个月后为(61.4±8.9)%、(40.3±5.7)mm、(52.4±6.6)mm;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为(48.3±8.2)%、(59.1±8.7)mm、(67.9±9.6)mm, 治疗1个月后为(52.4±8.6)%、(49.3±8.1)mm、(60.2±8.8)mm。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Sd和LVE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Sd和LVEDd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产生血栓, 进而导致血管内栓塞产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同患者自身心脏缺血之间具有一定关系, 心肌坏死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为其主要表现, 随着病情加重会演变为Q波心肌梗死, 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应及时通过溶栓治疗, 打通患者梗死血管, 挽救生命。瑞替普酶为第三代纤溶药物, 为一种单链蛋白, 同纤维蛋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但其对人体血浆中正常纤维蛋白的亲和力较弱, 因此, 对蛋白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对成形的纤维蛋白血栓具有良好溶解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患者治疗24 h后, 其心肌坏死生物标志物(CK-MB、cTnT、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原型谷胱甘肽为一种由半胱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形成的三肽, 为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 将人体内多余自由基有效清除掉, 巯基还原作用对患者体内多余的脂质过氧化物具有良好清除作用,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3]。因此, 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临床上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 通过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患者治疗后CK-MB、cTnT、cTnI、LVEF、LVESd和LVEDd均同通过单纯瑞替普酶治疗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 且较为安全。
[1]吕云, 高彦.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对比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1197-1199.
[2]刘绍义, 杜保全, 杨春龙, 等. r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河北医学,2013,19(8):1140-1144.
[3]张嘉宁, 张海柱, 罗进光.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2):143-1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89
2014-12-16]
130600 长春市双阳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