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莉 李军(河南省信阳农林学院 464000)
肉牛育肥核心技术探讨
汤莉 李军(河南省信阳农林学院 464000)
我国肉牛育肥模式大体有3种:6个月以内的短期育肥模式和6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的中期育肥模式以及12个月以上、20个月以下的长期育肥模式[1]。饲养肉牛,养殖散户都想养大型肉牛或者是采用国外肉牛改良我国本地黄牛,少用料,使牛长得快,多长肉,即有较高的饲料报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拟通过本文阐述肉牛育肥中具体核心技术。
母牛养殖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一年一胎,是发展养牛业的物质基础,自繁自养比从市场上买牛育肥成本低得多,效益好。母牛产母牛,增加繁殖母牛数量,使繁殖母牛比例提高;母牛产下公犊,1岁半至2岁即可育肥出栏,增加肉牛出栏率,能显著提高养牛经济效益。既扩大养牛生产规模,又可避免牛传染性疾病的传入。但在自繁自养育肥肉牛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选择优良的父本;加强孕牛的饲养管理;狠抓犊牛断奶体质;强化后期肉牛催肥[2]。
目前,由于散户饲养粗放,基本谈不上什么管理,使得一些地方牛品种退化严重,生长速度慢,育肥周期长,体形小,体型也不好,产肉性能低,经济收入少,已制约着养牛业的发展。广大研究者提倡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采用夏洛来等国外专用肉牛品种冻精,杂交改良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牛吃料少,长得快,出肉多。18个月龄杂交肉牛体重可达300kg左右,比同龄黄牛提高50%以上,能充分发挥牛的杂交优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曹兵海等(2007)认为肉牛育肥不仅要提高产肉量,还要提高肉质,可以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对于优良的地方品种,可采用“以用促保”,例如用鲁西牛公牛回交被利木赞牛杂交的鲁西黄牛后代进行横交选育[3]。二者为我国肉牛改良方向提供了重要思路。
牛是食草动物,消化利用粗纤维能力比其他畜禽都高,能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秸秆饲料和糟渣类。但秸秆饲料质地粗硬,质量太差,尤其冬春季长期喂,易发生消化障碍病,是一种粗放传统的落后喂法。应喂优质青干草,如用秸秆粗饲料,须合理利用,应经过青贮、氨化或微贮喂牛。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喂牛5kg青贮玉米秸或4kg氨化麦秸,可顶1kg精料。即利用了秸秆,价格低廉,降低了成本,又增加营养,两全齐美,效果甚好。
现在仍有养牛户沿用落后的老办法喂牛,即有啥喂啥,多有多喂,少有少喂,饥一顿饱一顿,饥饱无度,喂牛的饲料单一,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面,牛吃不适口,挑挑拣拣,吃一半丢一半,浪费草料大,不上膘,营养缺乏病多。解决的办法是喂全价配合饲料。因为没有一种饲料能包含牛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因此,要求饲料品种多,至少在6种以上,以互为补充营养,牛爱吃,保证牛营养的需要长得快、健康,既防止营养缺乏病,又克服了挑食浪费饲料的毛病,减少耗料,降低养牛成本,增加了效益。但要现配现喂,保持新鲜,防止冷天冻结和热天酸败。
饲养肉牛,只有在满足牛维持机休消耗养料的前提下,剩余的营养才能转变为脂肪储存在牛体各部,而使其增膘长重。如所供营养不足,除维持自身消耗没有剩余营养,牛自然就不能增膘长重。特别在饥饿条件下,还要动用体内脂肪营养来维持消耗。如恢复营养水平,虽生长发育和脏器不能补偿,但在体重方面还可部分得到补偿,但受阻时间越长,营养越低,年龄越小越严重,其补偿也越不易。供给肉牛的营养条件,按营养水平的高低,大体可分为极高、高、中、低型。如肉用犊牛营养永平,按高(断奶前)-高(断奶后)型饲养,牛体增重最快;如按中(放牧加补料2.5kg,干草7.5kg,百日平均日增重0.756kg)-高(放牧加补料2.5kg,干草自由采食,百日平均日增重0.950kg)型饲养,最为经济;如舍饲强度肥育,喂精料(混合精料)4.5~5.5kg,干草15kg,80d平均日增重1.473kg,肥育效果最好;最次的育肥方法是由高-中型,或由中-低(放牧加补料,精料1kg,干草5kg,百日平均日增重只有0.208kg)型饲养,肥育效果差,经济效益低,是不可取的。
饲养到位了,如果不加强育肥管理一样不能取得好的育肥效果。
在大多数牛肉生产国,都把公牛阉割后再育肥,这是因为公牛暴躁凶悍,在育肥过程中经常伤害饲养人员,损坏牛舍和设备、相互之间格斗;而且公牛肉品质不如阉公牛好,主要表现为牛肉嫩度差、肉色暗淡、质地粗糙、质量等级低、剥皮困难等[4]。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2岁前采取公牛育肥,则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2岁以上的公牛,宜去势后育肥,否则不便管理,会影响胴体品质[5]。赫洪生(1996)试验表明:在4个月的育肥期里,幼龄公牛组的平均增重比幼龄阉牛组提高14.2%,饲料利用率提高10.5%。利用幼龄公牛进行快速育肥,可比阉牛育肥显著增加牛肉产量,提高经济效益[6]。印证了这一观点,因此,肉牛育肥时是否去势取决于育肥牛的年龄大小及出栏年龄。
散户在肉牛育肥中,往往存在忽略此问题,放牧育肥时,公母在一起,强弱在一起,导致育肥效果差,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即便舍饲育肥中,也有不少养殖户存在所有牛养在一栏,喂相同饲料,配方也一模一样,而且配方来源于牛源场、别的养殖户告知、网络查询等,均不具有科学性。应该按品种、体重、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进行有效分群,满足不同牛的不同营养需求及管理措施。
育肥方式可分为:舍饲育肥、放牧育肥和混合育肥,应根据不同的饲草饲料资源、放牧场的大小及植被分布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否则会造成成本增大,效益下降或者牛生长发育慢,影响育肥效果。育肥最好的季节是晚春、夏末及秋季,此时牧草繁茂、营养丰盛,应抓紧时间加强放牧或者是补充青绿饲料。早春容易引发消化疾病,注意合理使用青绿饲料及放牧;夏季气温炎热,如气温超过27℃,则要加强防暑降温,补充夜草;冬季气温较低,肉牛需要较多的能量去维持体温,因此,冬季牛舍注意保温,适当补充精料。
肉牛的生长速度随年龄的增大而递减,每千克增重饲料消耗则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因此,选择犊牛育肥,增重速度快,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高[7]。因此,最好选择1.5岁之前的肉牛育肥,并且育肥年龄不要超过2岁,生产高档肉牛可适当延迟。
根据不同肉牛品种、结合销售市场要求、市场需求、市场价格、饲料储备、饲草营养、肉牛生长发育状况等因素综合决定出栏时间,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8]。
环境的温度对肉牛生产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肉牛适宜温度为5~15℃。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5℃时,采食量、日增重都明显下降;冬季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饲料报酬明显降低。牛舍内适宜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下,最高不超过80%[9]。通风应良好,光照充分可促进肉牛生长发育,夏季不应让阳光直射牛舍,冬季应保证足够的采光面积和采光时间,但在育肥期内,应采用较暗的光照。
规模化肉牛场应当建立综合防疫体系,包括的内容主要隔离-消毒-杀虫灭鼠-免疫接种-药物预防-驱虫-诊断与检疫-疫情扑灭等基本内容[10],并且应贯彻始终,保证人、畜、产品安全,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小规模的散户来讲,切不可忽略此项工作,毕竟抗风险能力低,更应严格操作。
[1]曹兵海,陈幼春,许尚忠,等.我国肉牛育肥技术模式与牛肉市场层次[J].动物生产,2007,43(17):55-58.
[2]冯建奎.自繁自养肉牛育肥技术要点 [J].农村实用技术,2014(3):43-44.
[3]陈幼春.新世纪鲁西牛育种总体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07,(2):4-6.
[4]徐贤昆,曾宪垠,等.GnRH免疫在肉牛去势上的应用[J].畜牧与兽医,2005,37(1):55-57.
[5]栾玉春.肉牛育肥技术[J].养殖与饲料,2009(6):1-2.
[6]赫洪生,何永涛,李永华,等.幼龄公牛与阉牛肥育效果观察[J].畜牧生产,1996(2):9-10.
[7]王芝秀,刘红梅,王小娜,等.实施肉牛育肥技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J].黄牛杂志,2005,31(5):68-70
[8]王玉海,董建平,师军锋,等.肉牛育肥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2,29(2):184.
[9]娄玉杰,周海柱,等.肉牛场环境质量及其评价[J].现代畜牧兽医,2010(2):26-27.
[10]朱瑞良,牛钟相,等.规模化肉牛综合防疫体系[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11):17-19.
汤莉(1978-),女,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