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2015-01-23 14:43:31郭菊杰陈静杨小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肺心病抗凝肝素

郭菊杰 陈静 杨小琴

抗凝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郭菊杰 陈静 杨小琴

目的总结抗凝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56例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抗凝组, 每组2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抗凝组的有效率、显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低分子钙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 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 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COPD虽然是气道的疾病, 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 当合并肺心病时患者处于高凝状态, 也称血栓前状态(PTS), 容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1], 急性发作期常因缺氧等因素加重病情。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减低血小板粘附聚集,改善微循环, 减低小气道受阻程度, 改善缺氧和呼吸酸中毒症状, 增加心肌供氧, 控制血栓形成, 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临床收治的56例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抗凝组, 每组28例。常规组男18例, 女10例,年龄51~87岁, 平均年龄(67.5±7.2)岁, 心功能Ⅲ级14例,心功能Ⅳ级14例, 病程10~20年;抗凝组男20例, 女8例,年龄54~86岁, 平均年龄(65.6±5.2)岁, 心功能Ⅲ级13例,心功能Ⅳ级15例, 病程9~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本组56例均采用脑保护剂、吸氧、消炎、利尿、降糖降压等常规治疗;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赛博利) 1 ml:5000 IU静脉注射, 2次/d,连用7~1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 颈静脉怒张减轻, 下肢水肿减轻, 心功能提高1级, 呼吸困难减轻可平卧;显著有效: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 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基本消失, 颈静脉怒张消失, 下肢水肿消失, 心功能提高2级, 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可少量自主活动;无效:1~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无好转或加重、心功能无提高。总有效率=(有效+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常规组有效10例、占35.7%, 显著有效7例、占25.0%, 无效11例、占39.3%, 总有效率60.7%;抗凝组有效14例、占50.0%, 显著有效11例、占39.3%, 无效3例、占10.7%, 总有效率89.3%。抗凝组的有效率、显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 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轮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升高, 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临床上简称为肺心病[2]。多数肺心病患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致阻塞性肺气肿引起, 多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慢性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程长、死亡率高, 经常发作[3]。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气道痉挛等因素, 常可造成明显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 而缺氧、酸中毒可使肺毛细血管床面积减少和肺小动脉痉挛、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右心衰竭[4]。由于有着抗凝血的作用, 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减低血小板粘附聚集, 改善微循环, 减低小气道受阻程度, 改善缺氧和呼吸酸中毒, 增加心肌供氧, 控制血栓形成, 从而提高心肺功能。目前, 无论是美国和WHO的《COPD全球倡议》还是中国的《COPD诊治指南》[5]均在常规治疗外的其他治疗措施上推荐抗凝治疗, 即对临床、红细胞增多症或脱水的患者, 无论是否有血栓性疾病史均需使用低分子肝素[6,7]。张家洪等[8]报道亦证实抗凝治疗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本组研究显示抗凝组的有效率、显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文献报道相符合。

综上所述, 对于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常规治疗(脑保护剂、吸氧、消炎、利尿、降糖降压)基础上采用低分子钙肝素治疗可有效减低小气道受阻程度,改善缺氧和呼吸酸中毒, 增加心肌供氧, 控制血栓形成, 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宋雅君, 周哲慧, 柳耀康, 等.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抗凝治疗.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10):1500-1501.

[2]乔冬梅.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衰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14):3421-3422.

[3]王建安, 张瑜.抗凝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19):27.

[4]吴淑霞.抗凝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2, 4(4):483.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12-16.

[6]贺兼斌, 易高众, 向志.低分子肝素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的疗效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3):371-372.

[7]郭欣然, 翁育清, 谢灿茂.肺心病血栓前状态及抗凝干预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2002, 22(8):17.

[8]张家洪, 曾金武.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诊, 2008, 17(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21

2015-07-07]

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肺心病抗凝肝素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24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53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2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