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华,王兴刚,李冰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盐酸川芎嗪制剂研究综述
朱艳华,王兴刚,李冰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从剂型角度,介绍临床常用药物盐酸川芎嗪各种制剂的研究近况,目前已上市的制剂有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等。研究显示,其缓控释制剂、经皮给药系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盐酸川芎嗪;制剂;剂型;进展
川芎嗪是从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制成,也可人工合成,化学名为2,3,5,6-四甲基吡嗪,易升华,不易溶于水,对胃肠道及肌肉有刺激性,常制成盐类使用,如磷酸盐和盐酸盐。盐酸川芎嗪为其盐酸盐二水合物,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集、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改善微循环等多种功效[1]。现对其制剂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盐酸川芎嗪的熔点为91℃,高温配制时易升华而导致含量不易控制,大生产时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否则会导致含量偏低。何秀国等[2]在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工艺改进研究中,对蒸气夹层锅进行改造,可使配液所用注射用水快速降温到40~50℃,配制的注射液药物含量均大于99%;而高温配制法配制的注射液盐酸川芎嗪含量均低于90%,室温条件下放置半年,低温法制备的注射液有效成分含量均大于99%,有关物质含量均低于1%,符合质量要求。刘智等[3]研究认为,配制溶液温度应控制在80℃ 以下;活性炭对盐酸川芎嗪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盐酸川芎嗪应采用稀配投料;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采用软包装输液袋包装时,含量下降较多,说明软包装输液袋对药物有吸附作用。
盐酸川芎嗪为生物碱的盐酸盐,在配制时,还应注意溶液的pH。程亮等[4]为避免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长期放置后析出小白点、小白块等现象,在不考虑使用助溶剂的情况,选择柠檬酸钠作为调节剂,pH调至 4.0,使川芎嗪尽量以盐形式溶解于溶液中,解决因为使用NaOH碱性太强,使盐酸川芎嗪游离成川芎嗪而沉淀。
对盐酸川芎嗪片剂的研制多集中在缓控释制剂。周江聪[5]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了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乙基纤维素(EC)为辅的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处方设计中考察了HPMC和EC的型号和用量、润滑剂的用量、粘合剂的种类和用量对释放的影响,并对压力、粒度、冲头形状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岳红坤等[6]采用干法包衣法制备盐酸川芎嗪脉冲控释片,以十八醇、聚乙二醇和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结果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聚维酮(PVPP)的用量和包衣材料中致孔剂聚乙二醇(PEG)6000的用量是影响药物体外释放的主要因素,故可根据需要调节药物的释放时滞。
苏春梅等[7]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以 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基质与药物配比为5∶1,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滴制温度90℃ ,滴速为40滴/分,滴距为8 cm。孙红梅[8]对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最佳工艺进行研究认为,以PEG6000∶硬脂酸(4∶1)为基质,药物∶基质(1∶3),料液温度为70℃,冷凝剂温度梯度为30~0℃,滴速为45滴/分,滴距为5 cm,制备的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成形性好,与普通滴丸比较,释放速度缓慢、释放完全、重现性好。胡海洋等[9]制备了盐酸川芎嗪口服定时释药微丸,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底喷式流化床进行内外两层包衣,内层选用水溶胀性高分子材料,外层选用惰性高分子材料,考察了内层溶胀层、外层控释层及增塑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由于盐酸川芎嗪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t1/2=2.8 h)、肝脏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限制了临床作用的充分发挥[10],为此将其制成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比较多。窦义之等[11]将盐酸川芎嗪与阿拉伯胶、聚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共混制成了一种宏观均相、微观非均相的经皮给药系统,试验表明,阿拉伯胶含量为15%时可抑制载药量为5%的贴片中药物析晶,同时增加盐酸川芎嗪的体外释放与裸鼠皮肤的透过量。高朝琴[12]采用明胶、聚乙烯醇作为制剂的骨架材料,甘油为增塑剂和保湿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胶黏剂,制成凝胶贴剂,该经皮给药系统具有药物容量高、贴着舒适、透皮性贴敷性好、不污染衣物等优点。杨芳芳等[13]对盐酸川芎嗪水凝胶透皮贴剂进行研究,分别将聚乙烯醇(PVA)、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90℃水浴溶解,混合。待温度降至60℃时加入甘油、氧化锌,搅拌均匀,加入盐酸川芎嗪,即得聚乙烯醇凝胶混合物。将混合物在水浴上保温脱气,均匀倒于涂有液体石蜡的平板玻璃上,自然冷却后放入冰箱里冷冻(-15℃)24 h,再解冻24 h,即得。汤湛等[14]制备了盐酸川芎嗪凝胶剂,处方的最佳组合为5%氮酮、5%薄荷油、8%羧甲基纤维素钠、8%盐酸川芎嗪,其体外经皮渗透近似零级过程,具有较好的经皮渗透特性。
苏春梅等[15]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磷酸川芎嗪脂质体,以磷脂浓度为40 g/L、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5∶1,制备温度为55℃、水化时间为40 min,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最高。杜兆香等[16]以乙醚注入法制备川芎嗪脂质体,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了工艺,即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2∶1,药物∶大豆卵磷脂为1∶12,乙醚∶磷酸盐缓冲液为1∶2,磷酸盐缓冲液pH为7.5。牟晓莹等[17]也以乙醚注入法制备川芎嗪脂质体,最佳工艺条件为胆固醇∶磷脂为1∶3,药物∶磷脂为1∶10,乙醚∶磷酸盐缓冲液为1∶6,磷酸盐缓冲液pH为7.0。川芎嗪脂质体制剂包封率高、稳定性好。黄义昆等[18]采用主动载药与被动载药多种方法制备脂质体,以主动载药制备方法中硫酸铵梯度法所得的脂质体包封率最高,达48.63%;处方组成为,以磷脂和胆固醇(2∶1)为脂质材料,加入十八胺(为脂质量的2%)使脂质体带正电荷,药物加入量为1 g/L。
除以上剂型外,曾凡彬等[19]用乳化法以明胶为材料,药物与明胶投料比2∶1,戊二醛为固化剂,制得圆整度好、粒径范围大小7~30 μm,水中分散性好的肺靶向微球。施义[20]以OP为表面活性剂,丙三醇为附助表面活性剂,油酸乙酯为油相,盐酸川芎嗪水溶液浓度为50 g/L,其比例为4∶4∶2∶0.95,配制盐酸川芎嗪微乳,制剂稳定。徐彦等[21]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发现40%P-407原位凝胶与2%~3%甲基纤维素制得的温度敏感型缓释凝胶剂,使盐酸川芎嗪的体外释放度明显延长,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何梅凤等[22]将盐酸川芎嗪制成滴眼液,并考察了其眼内吸收和代谢情况,与以川芎嗪经腹腔注射后在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相比,提示将川芎嗪制成眼局部用缓释制剂,延长其在眼内的滞留时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截至2014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网站公布的盐酸川芎嗪药品共81个,其中原料药5个、盐酸川芎嗪注射液34个、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25个、盐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10个、注射用盐酸川芎嗪7个。由于盐酸川芎嗪的理化性质特殊,研究显示其缓控释制剂、经皮给药系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胡文铎,崔乃杰,高仲阳.国家基本药物及新特药临床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6:182.
[2]何秀国,戴 立,汪成明,等.低温法配制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4):4 758-4 760.
[3]刘 智,黄武军,陈洪玮 .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制剂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01,10(9):30-31.
[4]程 亮,聂 飞,杨群慧,等.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处方和制备工艺改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7):30-34.
[5]周江聪.盐酸川芎嗪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剂的设计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143-145.
[6]岳红坤,朱云云.盐酸川芎嗪脉冲控释片的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3):25-28.
[7]苏春梅,杨 红,朱爱民,等.盐酸川芎嗪滴丸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12,21(24):72-73.
[8]孙红梅.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9]胡海洋,宋华先,陈大为,等.盐酸川芎嗪口服定时释药微丸的制备[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5):342-346.
[10]卞冰瑶,张永萍罐疗促进川芎嗪凝胶剂透皮吸收后血液中盐酸川芎嗪的富集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1,28(5):6-7.
[11]窦义之,滕 虎,汪 晴.盐酸川芎嗪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和透皮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10):745-749.[12]高朝琴.盐酸川芎嗪经皮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5):51-52.
[13]杨芳芳,孟宪生,张永萍,等.盐酸川芎嗪水凝胶透皮贴剂的初步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176-178.
[14]汤 湛,徐红燕,王 俏.盐酸川芎嗪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 101-2 104.
[15]苏春梅,杨 红,曾 珂,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30(3):224-226.
[16]杜兆香,鞠建峰.正交试验优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制备工艺[J].中国药房,2011,22(35):3 302-3 304.
[17]牟晓莹,于维萍,王 辉,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喷雾剂的研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3):255-257.
[18]黄义昆,张志荣,杜 娟,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J].中国药房,2004,15(6):343-345.
[19]曾凡彬,陆 彬,杨 红,等.盐酸川芎嗪肺靶向微球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6,31(2):132-137.
[20]施 义.盐酸川芎嗪微乳抗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4):131-133.
[21]徐 彦,潘立群,施 义,等.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的制备研究与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 068-1 070.
[22]何梅凤,邓新国,吴 伟,等.盐酸川芎嗪滴眼液在兔眼房水中的药动学研究[J].中成药,2011,33(10):1 685-1 687.
2014-07-31)
R972+.4
A
1006-4931(2015)03-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