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林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堡子镇畜牧兽医站 635033)
高热症状疫病在牛养殖中的鉴别和防治分析
陈茂林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堡子镇畜牧兽医站 635033)
近年来牛养殖传染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给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牛养殖中的高热症状疫病鉴别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探究高热症状疫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牛养殖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牛养殖;高热症状;疫病诊断;疫病诊断
高热症状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疫病,并且常见的蓝耳病细菌、病毒等都能够引发牛高热症状疫病。高热症状疫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蔓延,给牛养殖业甚至是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探究牛养殖中的高热症状疫病鉴别和防治措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牛养殖过程高热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牛体身上会突然发热,温度会超过40℃并且持续数天不退,而且伴有严重的呼吸道发炎症状。为了更好地确定牛体是否感染了高热疾病,测量体温的方式要特别注意,每天在8时到9时之间、16时到17时之间两次进行测量,并且不同牛体的温度上限不同,正常牛犊的温度为38.5℃到39.5℃,青年牛的温度为38℃到39.5℃,成年牛的温度为38℃到39℃[1]。其次,患有高热疾病的牛体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少,并且体力会逐渐下降,运动量比较小,严重的会出现肌肉震颤、运动失调的症状。
很多疾病都能够引发高热症状,最常见的主要有由蓝舌病病毒引发的疾病以及牛病毒性腹泻两种类型。首先,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牛蓝舌病是引起高热症状的常见疫病之一,这种疫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有时候的致死率能够达到90%[2],危害较大。其次,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病发后致死率较高的疫病,发病率也不高,但是一旦感染这种病毒会引起超过40℃的高温,并且持续时间在一周左右,伴有严重的腹泻。
针对牛蓝舌病引起的高热症状,需要使用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并且要用消毒液对牛体的牛蹄和口腔进行清洗。由于牛蓝舌病的致死率不确定,因此要更加强化日常防治措施,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比和饲养管理,对牛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另外,如果养殖过程中出现感染牛蓝舌病的牛体,要立刻进行宰杀,并且加强相关的检疫措施,强化检疫流程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用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进行牛病毒性腹泻感染和并发的速度,同时利用补液疗法和收敛剂来相对缩短病牛的恢复时间。目前还没有针对牛病毒性腹泻彻底治疗的有效方法,因此如果发现了病牛应当立即进行隔离,尽量减少感染的几率。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的高热症状疫病,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严格控制牛养殖的饲养管理措施,强化疫苗的接种工作。
发现牛流行热病的时候,就要立刻对牛场进行全面的消毒,以解热、防感染为主要防治原则,在养殖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阿莫西林和菌毒康粉,严重的可以先进行双路芬酸钠肌肉主色,然后配以克林霉素和呋喃苯胺酸静滴,能够达到较好地治疗效果[3]。在平时的预防管理中,由于牛流行热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蚊虫叮咬,因此确保牛场养殖环境卫生是预防此类疫病的主要途径。注重牛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最好是在第一次接种后的一个月左右进行再次接种,能够达到较好地防治效果。另外,注射血清也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措施,血清能够有效提高牛体的抵抗力,减少发病率。
牛养殖中的高热症状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一旦确诊为高热症状后,治疗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对高热症状疫病的诊断和防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强化防治措施,定期对牛场进行消毒,强化接种和检疫工作。如果发现出现高热症状疫病的牛体,要及时进行隔离,避免疫病的传染,做好隔离防护工作。
[1]张建设.牛高热症状疫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研究[J].当代畜牧,2014(20):39-40.
[2]吴永红.浅议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鉴别与防治 [J].技术与市场,2009(9):19.
[3]迪里拜尔·阿布都热依木.浅议高热症状疫病在牛养殖中的诊断和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