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万华(辽宁省建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300)
浅析鸡球虫病的诊疗
冯万华(辽宁省建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300)
鸡球虫病是养鸡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原虫病,是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流行病,病原生活力强、传播途径广,难于根除,以3~6周龄的幼鸡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当前各个鸡场虽然十分重视,但却屡防屡犯,难以完全控制,过去该病多发于春夏季节,但随着现代化、集约化规模饲养的推广,养殖密度的增加,如今一年四季都有球虫病的发生,几乎养鸡场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当前在鸡体内已发现的球虫有9种,均为艾美耳属,各种之间致病力也不同,经常是混合感染,其中以盲肠艾美耳球虫(脆弱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主要侵害小鸡和青年鸡。成年鸡大多为无症状的带虫者,对增重和产蛋有可能受到影响,给广大养禽户带来极大经济损失。
病鸡闭眼,无精神,翅下垂、羽毛松乱,头蜷缩,怕冷。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软而膨胀,可视粘膜、鸡冠苍白,消瘦,下痢、排出血粪或酱油色稀粪。发病后数天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病鸡的精神不振,闭目呆立,羽毛蓬松,双翅下垂,食欲不振,喜多喝水,先便秘后下痢,肛门周围羽毛粘在一起。大多数病雏在发病6~10d内死亡。
病鸡消瘦,鸡冠与粘膜苍白,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别有关。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两支盲肠显著肿大,可为正常的3~5倍,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
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胡萝卜色胶冻状的内容物。
巨型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可使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并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损害的肠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
哈氏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大头针头大小的出血点,粘膜有严重的出血。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肠管中有大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本病坚持以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要保持鸡舍通风、卫生、清洁干燥、良好,定期搞好环境消毒。鸡球虫病虽然在春夏多发,但是在集约化饲养的情况下,球虫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适宜鸡生长的环境温度(23~30℃),也恰是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最佳温度。湿度高、通风不良等,有利于卵囊发育成有感染能力的孢子化卵囊。另外鸡舍常用的消毒剂对杀灭球虫卵囊的效果不明显,鸡舍消毒也只能是提供一个最初的安全环境,不能起到彻底的预防作用,鸡雏进鸡后的3~4周时间也是球虫卵囊大量积聚的时候。因此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积、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
采用药物预防是控制球虫病的主要措施。抗球虫药种类很多,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用药。根据不同预防对象,合理选用抗球虫药。肉鸡、蛋鸡、种鸡生长周期长不同,预防性用药浓度的应该不同。采用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方式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应用球虫疫苗预防球虫病可克服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的影响,正逐渐取代药物预防。
球虫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否则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并造成鸡只死亡,治疗时间延长。
抗球虫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在抗球虫药使用中,不仅要考虑到同一批次鸡群的轮换用药,还要考虑与同栏上一批次的鸡群的轮换用药。轮换用药是要轮换不同类型的抗球虫药,而不是随意更换一种抗球虫药。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选择作用峰期在球虫发育第3~4d的药物,这样治疗更有针对性,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