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义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畜牧兽医站678205)
羊养殖中口疮病的诊断和防治探讨
杨绍义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畜牧兽医站678205)
羊口疮发病于绵羊和山羊,表现为急性接触性传染。羊口疮直接妨碍羊只的正常进食,导致羔羊生长发育缓慢,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对养殖农户的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本文将从羊口疮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角度进行探讨,为羊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羊口疮;养殖;诊断;防治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该病毒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3~6月龄的羔羊是主要的感染群体,经常表现为群体性,成年羊对该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临床表现为急性接触性传染,临床特征主要为口唇、舌、鼻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对羔羊的进食造成很大的障碍,导致羔羊生长发育缓慢,营养不良,病情严重的会发生羔羊死亡,对农户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羊口疮为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羊。健康羊和病羊直接或间接接触后即可被传染,本病病毒主要在饲料、圈舍、饲槽等处,羔羊的皮肤粘膜破溃后即可感染病毒。若养殖羊的圈舍较为拥挤,羊只互相挤压摩擦导致皮肤破溃,或者饲料中有坚硬带刺的饲草、羔羊出牙等情况下均可诱发本病发生[1]。牧区若引进了易感羊群则可于较短时间内导致大部分羊感染,发病率可达15~60%,若为在育肥羊发病率甚至可至90%。据相关研究表明,羊口疮病的发生和饲喂草料质量的好坏有着很大的直接关系。若饲料选料优良、营养均衡,母羊进食量足,膘情好则泌乳充沛,羔羊哺乳质量好则患口疮病的几率就小,反之若饲料质量低劣,母羊进食较差,营养失衡则膘情差,泌乳不足,羔羊哺乳质量差、抵抗力差,患有口疮病的几率就升高。圈舍阴冷潮湿、采光不好,也会降低羔羊的抵抗力,升高口疮病的发病率。若圈舍拥挤、羊群拥挤则羔羊接触密切,只要有1只羊发病则在短期内会感染全群。
羊口疮的潜伏期大约为3d,病羊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鼻、唇和口角等处皮肤可见米粒大的丘疹,后迅速增大为脓疱或水泡,脓疱破溃后结成棕褐色疣状硬痂;或可见口腔粘膜上有灰白的边缘呈红色的水泡生成,脓疱破裂后造成浅溃疡,15d左右可愈合。病情较重的病羊患处持续生成新的丘疹和脓疱,生长变大后互相融合成大面积脓疱,严重的能够覆盖整个唇部和面部,造成大面积龟裂和污秽痂垢,痂垢极易出血且下部常伴肉芽组织增生,导致嘴唇红肿外翻、状如桑椹状,对羔羊的进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病羊由于无法进食而衰弱至死亡,病程较长的可达 14~20d[2]。
羊口疮主要以6月龄以下的羔羊为发病群体,多发于山羊和绵羊,通常是群发性流行状态,以口唇、面部化脓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主要的传染源是带毒病羊,发病无显著季节性,但春秋产羔季节发病率较高。若病羊不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正常,内脏无明显剖检病变,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通过血清实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分离培养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
在引进新羊后为避免感染则要隔离观察1个月,确保未发生感染病例且检疫合格的才能和圈舍中的其他羊进行混合饲养。
为确保羔羊抵抗力强,需保证母羊的饲养质量,牧草质量要高、营养要均衡,这样母羊膘情好、泌乳足,羔羊的抵抗力才会提高。产房与育羔舍饲养的密度不可过高,羊群避免拥挤摩擦,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圈舍内温暖干燥,通风良好,气候寒冷时更换垫草要及时。
羊羔的皮肤粘膜破溃会增加感染羊口疮的风险,因此要避免口腔粘膜创伤,羊羔进食的牧草要柔软粉细,避免坚硬带刺的饲草,保护好羔羊的口腔健康。饲料中搭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为防止羔羊啃食圈舍墙或土,可在饲料中适量加入食盐或者舔砖,避免羔羊口腔粘膜损伤[3]。
本病具有地方流行性,因此在易发地域则要加强预防接种,7日龄以下的羔羊可进行羊口疮弱毒苗皮肤划痕接种,免疫力在10d后获得,免疫效力可维持1年。
(1)首先将疑似病羊迅速进行隔离,并对所有的圈舍和活动场地进行消毒清理,更换柔软、干燥的饲草和清洁的饮水。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对病羊的疮口进行清洗,采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痂垢被软化后利用消毒工具清理干净,再将创面进行清洗,然后在创面上涂抹碘甘油,或涂抹土霉素、红霉素等软膏,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和泰乐菌素,1~2次/d。或用冰硼散、鲜桑树汁涂于患部,每日若干次。
[1]丁许交,段洪峰,易康乐,等.湘东黑山羊口疮病的防治[J].中国草食动物,2011,31(5):75-77.
[2]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第五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78-79.
[3]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第三版.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7: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