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2015-01-23 13:52参本太加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畜牧兽医工作站812399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副伤寒病猪仔猪

参本太加(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畜牧兽医工作站 812399)

浅谈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参本太加(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畜牧兽医工作站 812399)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猪养殖中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会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文中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有效防治仔猪副伤寒、降低损失提供一定的参考。

仔猪副伤寒;流行病;诊断;防治措施

仔猪副伤寒又称仔猪沙门氏菌病,它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多发生于6月龄内的仔猪,以1~4月龄多发。仔猪副伤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急性表现为败血症,慢性表现为坏死性肠炎,有时以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为特征。仔猪副伤寒是影响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养猪业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应搞好预防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仔猪副伤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病原体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坏死性肠炎。猪沙门氏菌为革兰氏短杆菌,无芽孢和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对外界不利因素抵抗力较强,干燥、冷冻对病原体无多大影响,在土壤和粪便中能生存10个月,但阳光直射可迅速杀灭。常用消毒药,如3%来苏儿或臭药水,10~20%石灰乳或草木灰水都能较快的杀死病菌。

2 病因

引起仔猪发病的病因很多,例如外界环境恶劣、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然变化、机体抵抗力下降、长途运输应激、疲劳、饥饿、体内寄生虫和病毒感染、分娩、手术、母畜缺乳、断奶过早、去势、新引进猪未进行隔离、检疫等,能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的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3 流行特点

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断奶后的仔猪,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生。该病有两种传染方式,一种是由于病猪及带菌猪排出的病原体污染了饲料、饮水及土壤,健康猪吃了这些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发病;另一种是病原体平时存在于健康猪体内但不表现症状,当饲养管理不当、寒冷潮湿、气候突变、断奶过早、有其他传染病或寄生虫侵袭等时,仔猪体质减弱,抵抗力降低时发病。该病呈散发,若有恶劣因素严重刺激,也可呈地方流行性发生。

4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2d至数月不等,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4.1 急性型(败血型)

发病数量少。发病初期,突然发生41~42℃高热,病猪精神沉郁、不安、食欲不振、寒战,不爱走动,喜卧于垫草内,拉黄色或灰绿色恶臭稀粪,有时带血,常有腹痛症状。至末期,病猪体温下降,呼吸困难,有时有咳嗽、痉挛等症状,且因心脏衰弱而在胸前、腹下等皮肤出现紫红色的斑点。有时出现症状后24h内死亡,多数病例病程为2~4d,病死率高达50~70%。

4.2 慢性型(结肠炎型)

临床上较多见。体温升高至40.5~41.5℃,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饮水、寒战,喜钻垫草,堆叠在一起,呼吸困难、咳嗽,眼睛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碎片。部分病猪,在整个病程的中、后期,病猪的皮肤出现弥漫型湿疹,腹部皮肤可见绿豆大干涸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溃疡。有些病猪咳嗽、体温稍高。病程2~3周或更长,病猪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偶有下痢,其中部分病情恶化死亡,病死率20~50%。

有的猪群发生所谓潜伏性 “副伤寒”,小猪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污秽,体质较弱,偶尔下痢。体温和食欲变化不大,一部分患猪发展到一定时期突然症状恶化而引起死亡。

5 病理变化

5.1 急性型

全身浆膜和粘膜以及各内脏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炎症和出血;肝脏表面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黄色坏死灶和灰白色副伤寒结节,有时肝实质可见糠麸状极为细小的黄灰色坏死小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心包和心内外膜点状出血,有时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脾脏肿大,被膜偶见散在的点状出血,切面见脾白髓周围有红晕环绕;肺脏淤血和水肿,气管内有白色泡沫,小叶间质增宽并积有水肿液,肺的间叶、心叶和膈叶的前下部常有小叶性肺炎灶;胃肠粘膜可见急性卡他性炎症。肢体末梢淤血呈青紫色,断奶仔猪胃严重淤血而呈暗红色,病程一般在1周以上的,胃粘膜糜烂,肠呈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以小肠下段病变较为严重。若病菌感染毒力强的,还有可能发生纤维素性出血性心包炎,组织学检查为广泛性和明显性的局灶性坏死,微血管玻璃样病变变性和静脉性栓塞。

5.2 慢性型

特征病变为坏死性肠炎,回肠后段和大肠发生纤维素性炎症,肠壁上形成纤维素性假膜,假膜下面形成溃疡,溃疡愈合后形成疤痕;肠系膜淋巴结、咽后淋巴结和肝门淋巴结明显肿大,淋巴结呈灰白色脑髓样,散在灰黄色坏死灶,有时形成大块的干酪样坏死物;脾稍肿大,呈网状组织增生;肝脏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红色或灰白色副伤寒结节;肺的心叶、间叶、膈叶前下部常有卡他性肺炎灶。

6 诊断

在诊断副伤寒的时候,极易与其它猪传染病相混淆,所以对此病要做到正确而及时的诊断是较困难的。诊断仔猪副伤寒时,如能先考虑并掌握流行病学的情况,再结合临床诊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就能更准确的做出诊断。

6.1 流行病学诊断

诊断仔猪副伤寒时,应首先考虑流行病学的情况,如患猪的年龄、病状、传染速度、流行季节、既往病史等,并且要了解传染病的发源地是否与饲料或饮水有关,是否与饲养和猪舍条件有关。

6.2 临床症状诊断

在临床症状上,只有某些症状具有诊断意义,如慢性副伤寒病猪的带血恶性下痢,仔猪的高度衰竭等。而急性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一般不易与猪瘟临床症状相区别。

6.3 病理解剖学诊断

主要根据肠道的典型变化,特别是肠道淋巴滤泡的副伤寒溃疡——坏死性病变极为重要。在剖检的时候,应尽可能多解剖几个病例,因为个别病例不一定具备典型病变。并且应该注意到年龄因素对临床解剖情况的差别,所以应该结合流行病学材料,而作数具不同年龄的猪尸剖检。

6.4 实验室诊断

主要包括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两个方面。

6.4.1 细菌学检查

病料可用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椭圆的小杆菌。病料接种麦康琼脂平板,37℃24h,无色,半透明圆形隆起,抵抗力中等,光滑,湿润的边缘整齐的小菌落,染色镜检和生化特性试验证明为沙门氏菌,确定血清型可进行单因子血清试验。

6.4.2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方法有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和基因探针等。

6.5 临床类症鉴别诊断

6.5.1 猪瘟

急性猪瘟与急性副伤寒,慢性猪瘟与慢性副伤寒,在临床上有些相似,容易混淆。患猪瘟病猪的皮肤有小出血点,精神高度沉郁,不食,各种药物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不同年龄的猪都发病,传播迅速,剖检时肝、脾不肿大,无坏死灶,但脾有出血性梗死,回盲附近有扣状溃疡。

6.5.2 猪痢疾

有轻重不等的腹泻,与慢性副伤寒相似,但猪痢疾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持续下痢,粪便经常带血和粘液,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剖检时见大肠粘膜表层有弥漫性坏死,出血或粘液,不发生像猪副伤寒那样的深层坏死。

6.5.3 猪丹毒

3~12月龄猪对猪丹毒敏感,乳猪抵抗力较强,猪副伤寒虽有时侵害月龄较大的猪,但对于哺乳仔猪危害最凶。患猪丹毒病猪脾呈充血性肿大现象,而患猪副伤寒病猪脾则呈现增生性肿胀,且有出血斑。

6.5.4 猪肺疫

猪肺疫(慢性)与仔猪副伤寒都有传染性,出现体温高(40~41℃)、腹泻、咳嗽、皮肤有出血斑和痂样湿疹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猪肺疫在各种年龄段都有发病,多发生于地方性流行的后期,在转慢性前有咽喉型(咽部肿、口流涎、犬坐势)和胸膜类型(有痉挛性干咳、痛咳、扣疹肋部有痛感、并增强咳嗽、肋部听诊有锣音和摩擦音、犬坐、犬卧),剖检可见肺、肝变区扩大,并有灰黄色和灰色坏死灶,内含干酪样物质,胸腔有纤维素沉着。用病猪淋巴结和血液涂片,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明显浓染卵圆形短杆菌。

6.5.5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传染性,病猪体温高(39.5~40.5℃),腹泻,粪便黄色或绿色,恶臭,多发生于仔猪,剖检脾肿大;而猪副伤寒多在冬季发病,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低,病初有短暂呕吐,水样粪中含有凝乳块,粪便多为黄色、绿色或白色,剖检可见胃粘膜充血潮红,胃内容物鲜黄色混有大量凝乳块,10%有胃溃疡,小肠壁变薄,有透明感,肠内充满黄色,白色绿色泡沫状液体,取腹泻早期的空肠,回肠的刮取物涂片或空肠,回肠冰冻切片经处理后荧光显微镜检查,上皮细胞及没有绒毛的胞浆性粘膜上呈现荧光(阳性)。

7 治疗

在发现病猪时,应隔离治疗。由于病猪机体组织受损较重,应在治疗取得效果4~7d后再停药,以避免病情反复。在治疗过程中应改善饲养管理,先选择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体温偏低者可用ATP、肌苷、辅酶A、VB6;视粘膜发绀者可用Vc静注。

7.1 抗生素疗法

氯霉素、土霉素每日50~100ml/kg体重;新霉素每日5~15mg/kg体重,分2~3次口服连用3~5d后,剂量要减半,继续用药4~7d;强力霉素,口服每次2~5mg/kg体重,每日1次。

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或磺胺嘧啶(SD)20~40mg/kg体重,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时4~8mg/kg体重,混合后2次口服,连用1周;复方新诺明(SMZ-TMP),70mg/kg体重,首次加倍,每日口服2次,连用 3~7d。

7.2 大蒜疗法

将大蒜5~25g捣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口服1天3次,连服 3~4d。

7.3 肌注硫酸黄连素

肌注硫酸黄连素时每次肌注100mg,每日两次,连用2d。对慢性病例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进行如补液,解毒,强心,收敛等对症治疗。

7.4 中药疗法

黄连15g、秦皮20g、黄柏30g、白头翁30g、石膏6g、紫草10g、大黄10g、白茅根(鲜)100g,水煎后直肠灌注,1天2次,连用3d。

黄连9g、木香9g、白芍12g、槟榔12g、滑石15g、甘草6g,水煎,分4次灌服,1天2次,连用3d。

黄芩 20g、 荆芥 20g、 桂枝 20g、 杏仁 15g、 麻黄 15g、防风25g、桔梗25g、川芎12g、大枣12g、生姜12g、甘草12g,水煎灌服即可;或研成细末,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用 3~5d。

白头翁散与乌梅散合用,白头翁散的主要成分有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黄芪、干草等,乌梅散的主要成分有乌梅、柿饼、黄连、姜黄、坷子等。

8 预防

8.1 免疫注射

以仔猪副伤寒疫苗作为接种疫苗,注射次数一般不得少于2次。45~60d的仔猪,每次剂量4~5ml,两次注射间隔7~10d;60d以上的仔猪的剂量不得少于5ml;20~30d的仔猪则应注射3次,第1次剂量3ml,隔7d后注射4~5ml,10~30d作第3次注射,剂量为5ml。

在副伤寒危害最凶的地方执行计划预防注射,能使此病完全消除,可以使猪只因副伤寒导致的损失占所有猪只传染病所致损失总和的22~61%逐渐减少到0.1~1.8%。

8.2 加强饲养管理

出生仔猪要尽早吃初乳,提前补料,给予全价优质饲料,断奶合群时不要突然改变环境,猪群不要过大。保持圈舍及环境卫生,定期用消毒药喷洒猪栏、运动场及墙壁,食槽等经常洗刷。给予清洁饮水,粪便发酵处理。

当有猪发病时同圈猪应及时隔离,饲喂土霉素和杀痢威等药物进行预防,对圈舍用10%石灰乳或3%热草灰木进行消毒。病猪治疗,死猪深埋。

总之,在饲养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控制仔猪副伤寒的重中之重。对于发病的猪要及时进行送检和治疗,病死猪予以深埋,尽可能控制或阻止仔猪副伤寒的流行和发生。

猜你喜欢
副伤寒病猪仔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