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少尊主任中医师从心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

2015-01-23 12:19董新刚武继涛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医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血管性气血临床

董新刚,武继涛(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名师高徒·

黎少尊主任中医师从心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

董新刚,武继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黎少尊主任中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确定的第五批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余年,近10年致力于研究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血管性痴呆多发生在中老年,临床以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人格行为改变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黎少尊教授根据心主神明,心主血脉等传统中医理论提出从心论治血管性痴呆,并取得较佳疗效。

黎少尊;中医师;血管性痴呆;从心论治;临床经验

黎少尊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确定的第五批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余年,近10年致力于研究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一类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我国VD患病率为1.1%~3.0%,早期干预及规范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1]。随着社会的老龄化,VD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VD约占所有痴呆的10%~20%[2]。在中医学大多归属于“呆病”“文痴”“愚痴”“痴症”“善忘”“神呆”“郁证”“健忘”等范畴。血管性痴呆多发生在中老年,后世医家多认为是久病脏腑虚衰,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而致脑髓不充,或瘀血内阻蒙闭清窍,扰乱神明,导致灵机记性障碍,神明失用所致。现将黎少尊主任中医师从心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体会整理,以供同道参考。

1 从心论治理论基础

1.1 心主神明

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在心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云:“心藏神。”《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人到中老年,髓减气衰,血滞瘀生,痰浊内留,在上则血脉不通,在下则弥漫心窍,脑与心气不相接,心火上扰以致心无所主,神无所依,而成痴呆。

1.2 心主血脉

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脉者,血之腑也。”《素间·平人气象论》曰:“心藏血脉之气。”《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血者,皆属于心。”《灵枢·本神》曰:“心藏神,脉舍神。”任何原因引起的心气不足,都会出现继发的生血乏源,最终出现气血均亏虚的表现,气血亏虚又可以进一步加重络脉空虚,气血渗灌不足,则有神机运转和信息传递异常。久而久之,影响脑髓内诸多元神的升降、运转、行令,进而发为痴呆。由于心主血脉,心气充足则神清志明,现代医学也证实心脏功能正常,泵血有力,则脑的循环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才能够不会出现痴呆表现。

2 VD从心论治原则

《诸病源候论》记载:“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乘,或恐惧忧迫,令心气虚……”“则惊不自安,惊不己”“虚则外气不足,风邪乘之”“故令恍惚。”王清任《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进而“灵机记性受困”出现痴呆症状。对于该症候的治疗则以补充元气、温煦心阳等为主,多选用补阳还五汤等辨证加减,临床用药多采用黄芪、人参、当归等益气补元、鼓荡血气、充盈脑髓之药而达到治疗痴呆的效果。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男,74岁,2005年3月5日初诊。主诉:渐进性健忘伴有定向障碍近4 a。现症见:记忆力衰退日趋严重,白昼静则嗜卧,无自觉症状,舌质偏红,脉寸部沉弱。体格检查:面色潮红,反应迟钝,不完全性识物困难,折纸试验(+),画钟试验不能完成,血压130/76 mm Hg(1 mm Hg=0.133 kPa)。4 a前,家人发现患者遇事易忘,以后症状逐渐加重,0.5 a前开始出现离家忘返情况。曾在某医院诊治,经颅脑CT 检查发现弥漫性脑萎缩,未见梗死灶,给予双益平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西医诊断:弥漫性脑萎缩。中医诊断:呆病,属心肾不足证。治宜滋补心肾。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党参15 g,熟地黄15 g,枸杞15 g,当归12 g,覆盆子 15 g,石菖蒲12 g,远志6 g,茯苓15 g,川续断15 g,肉苁蓉15 g,石斛12 g,肉桂6 g,葛根20 g,白芍25 g,白术15 g,川芎15 g。14剂,水煎服,1 d 1剂,1 d 2次,早晚分服。患者服药及转方治疗1个月后,症情未进一步发展,未再发现离家后不能返回现象。

按 本例病案使用的处方是先生创立的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专用方药“疏心方”,其基本组成:党参、茯茶、石菖蒲、远志、桂枝、甘草。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养血除烦;茯苓健脾安神,石菖蒲怡心宁神、豁痰开窍、醒脾和胃,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益智。诸药共奏益心气、振心阳、化痰浊、通心窍之效。经20余年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该方通过多个途径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靶点发挥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学习记忆等认知障碍。

例2 患者,男,65岁,2014年6月6日初诊。主诉:反应迟钝、健忘6个月余。现症见: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重复、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常有丢三落四现象,神情呆滞,表情淡漠,语音清晰,语声低微,善悲欲哭,倦怠懒言,神疲乏力,眠可,饮食差,舌质暗紫,脉弦细滑,二便基本正常。患者既往高血压病6 a,降压药物服用不规律。患者曾于2010年4月2日因脑梗死入院治疗,经治疗后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状。遂予当地医院就诊,以“脑梗死”为诊断治疗月余后,病情较前稍减轻,但此后病情逐渐加重,近1周来出现烦躁、强哭及不识亲属,为进一步明确诊疗,遂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形体偏胖,步态正常,慢性病容,伸舌左偏,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腱反射存在,多克征(+),左侧巴彬斯基征(+)。颈动脉彩超提示:双侧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心电图提示:前侧壁T波改变。头颅MRI提示:多发性脑梗死,颅内动脉多发硬化及重度狭窄,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西医诊断:1.血管性痴呆;2.多发性脑梗死;3.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中医诊断:呆病,证属心脾两虚、瘀血阻络。治宜健脾养心,益气化瘀。给予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生黄芪90 g,川芎12 g,当归12 g,桃仁12 g,枳壳15 g,白术12 g,茯苓12 g,川牛膝12 g,赤芍15 g,生龙骨30 g,生牡 30 g(先煎),葛根30 g,生地黄30 g,桔梗3 g,水蛭10 g,远志11 g,炙甘草6 g。14剂,水煎服,1 d 1剂,1 d 2次,早晚分服。以上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个月余,患者无烦躁现象,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但仍记忆力差,时有强哭。仍以上方加减服用3个月余,患者反应力较前好转,记忆力改善,已无言语重复,情绪基本稳定,近事记忆较前有所好转,强哭症状未再出现,日常生活能够基本自理。

按 患者为老年男性,平素异常喜欢肥甘厚味之品,长期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损伤,健运无权,水谷精微不可正常运化,痰浊内生,痰郁相互胶结日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中风后患者多可能出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又加上痰瘀互结,阻于脑络而发为此病。《灵枢·邪客》记载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心气不足,则哭笑无常。”脑梗死患者常会出现哭笑失常之临床症状,岐黄医学认为这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此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上蒙清窍为标,精神萎靡、脑神失养则健忘、反应迟钝。《医林错改》中指出:“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治疗的关键环节在于健脾养心,益气化瘀。归脾汤是治疗因思虑过度导致的气血亏虚、心脾两虚,而全方配伍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临床效果。血府逐瘀汤是治疗瘀血内阻的常用处方,具体功效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上述2方合用则使气血生化有源,气旺则血行,气血同治,既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达到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的较好临床效果。方中黄芪、葛根、桔梗皆有升举清阳之效;川牛膝则引血下行,升降相因,既可升达清阳,又可降泻下行;赤芍、枳壳、桃仁、川芎以活血行气;再加上生黄芪、白术、茯苓以健脾益气,气血调和;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安神,改善睡眠。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瘀、镇静安神、健脾养心之效。

4 小 结

血管性痴呆是由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大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壁弹性变差、管腔变窄,甚至出现完全阻塞,从而造成大脑局部的供血不足,局部脑区低灌注最终导致脑细胞的损伤、坏死以及功能障碍[3]。虽然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至今为止,国际上治疗VD的药物种类有限,治疗方法局限,疗效仍难让人满意[4]。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正基于此,挖掘优势,凸显疗效,开展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全国名老中医黎少尊主任医师中医临床50余载,精于内科疑难危重病的治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虽然提及治心,但是临床上仍以辨证论治为其基本原则,从心论治亦是在辨证论治,符合证候运用指征的前提下方才使用。近10余年来,黎老师潜心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对中医的继承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1]胡以慧,朱双成,岑跃南.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 6(17):62-63.

[2]Robert M, Friedlander MD. Arteriovenous malformaltions of the brian[J]. N Engl, 2007, 356(26): 2704.

[3]石苗茜,刘为平.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8(9):860-863.

[4]马莉,姜欢,刘征.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85-86.

(编辑 田晨辉)

《中医研究》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中医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刊物。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2010年起扩版至80页。本刊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临床经验、名师高徒 、针灸经络、实验研究、药学研究、文献研究、综述等栏目。《中医研究》杂志为月刊,每月10日出版,热忱欢迎赐稿、订阅。本刊发行量大,影响广泛,开办有中西药物、医院特色介绍等广告业务,热情欢迎垂询。每期定价6.00元,全年共72.00元。可到当地邮局订阅,漏订者可直接与本杂志社联系。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1-1124/R。国外代号:BM1111。邮发代号:36-130。地址:郑州市城北路7号。中医研究杂志社 ,450004。电话:0371-66322705。

1001-6910(2015)12-0032-03

R749.1+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2.15

2015-05-05;

2015-11-09

猜你喜欢
血管性气血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单胺递质及BDNF的影响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动态变化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