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自学,王祖龙,陈建设,门 波(河南省中医院生殖与男科诊疗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学术探讨·
中医男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孙自学,王祖龙,陈建设,门 波
(河南省中医院生殖与男科诊疗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医男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男科学学科在对中医男科学古今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结合临床实践,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规划及研究目标,对中医男科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作出了界定,并从学科建设角度进行探讨。
中医;男科学;内涵;外延
确定中医男科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规范学科名称、提出本学科下一个层次学科的分化设置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之一[1-2]。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男科学学科于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十二五”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在近3年的学科建设工作中,通过对大量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男科学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有了一定的界定和认识。笔者就本问题进行阐述,以飨同道。
男性有睾丸、阴茎、前列腺等生殖器官,具备生精、藏精、排精、种子4大生理功能,这是区别于女性生殖生理的显著特点。中医学对男性生理的认识是中医男科学的起源与基础,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对男性的生理特点有高度的概括[3],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1.1 中医学对肾与男性生理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及生精、种子等功能均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肾气之盛衰又与天癸之至、竭有直接关系[4]。肾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肾之阴阳是肾气功能表现的两种形式,它们相互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封藏之本”。
生殖之精的生成与排泄是男性特有的生理特点之一。生殖之精的生成以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正常及其协调作用为基础,而肾气的强弱和天癸的至竭又是其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肾气与天癸直接影响生殖之精的生成。心主调神,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脾主统摄,肺朝百脉,诸脏功能正常并协同作用,共同维持排精功能的正常进行。肾的功能正常,男性有了足量、质高的生殖之精,便具备了种子功能。
肾主生殖,并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3],男子一生所经历的自然盛衰现象即肾气自然盛衰的外在表现。中医学揭示了男子性能力和生殖能力的基础是肾气、天癸和生殖之精,3大物质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天癸来源于先天之精气,靠后天水谷的滋养;肾气盛则天癸盛,伴随着天癸的充实,精室产生成熟精子而精液溢泄。三者之中,天癸是促进男性性能力和生殖能力旺盛的关键物质,性能力和生殖能力的强弱随着天癸的盛衰而发生变化。因此,男性的生理特点是以肾主生殖为中心,以肾气、天癸、精3大物质为基础,以“肾气—天癸—精”为主轴的变化过程;而中医理论所谓的“肾”,多指一个功能系统,很少仅指代实质器官。在中医男科学中,肾的功能一般是指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以及其相关系统的功能。男性的外阴和内生殖器可以通过经络与肾直接联系,而天癸的充实和生殖之精的生成与排泄又与肾密切相关。故肾在男性的生理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中医学对肝、脾、肺、心与男性生理的认识
肝是人体血液藏泄的调节中心,且能主润全身筋膜[6]。在男科中,肝与男性生理主要通过肝主润宗筋、协同精液排泄,以及精血互生等来体现。肝藏血,肝对血液流通、贮藏及血量等具有调控的作用[4]。宗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宗筋泛指全身筋膜,狭义的宗筋则专指外肾,即位于前阴的男性生殖器官,包括阴茎、阴囊和睾丸。外肾需要肝血的濡养,并且对血液的需求量较高。在正常的性事活动中,肝一方面可及时、充分地供给外肾足够的血液,促使阴茎骤然勃起并使之持续坚硬以完成性事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在性事完成后,肝又可迅速调节外肾过多的血量而使阴茎松弛以恢复常态。另外,肝主疏泄,除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等运动有疏畅作用,对精神情志活动也有疏达调畅作用[7]。对男性生理来说,肝主疏泄除助心行血濡养外肾外,同时对性活动也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脾主运化,吸收水谷精微以充养各组织器官。脾与胃相表里,纳运结合,燥湿相济,升降相因,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与吸收,同为气血生化之源[8]。脾胃与男性生理的关系主要是营润外肾与充养天癸和肾精。心藏神,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人之精神、生理活动都必须在心神的支配下才能完成。在男性生理活动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主血脉以养外肾和主神明以司性欲[9]。肺者,相傅之官,肺朝百脉,主气、主治节,可宣发气血精津以养全身;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共司身体之气机升降;肺属金,肾属水,肺肾之阴相互滋生,金水互化;肺肾相生,在男性生理中主要体现为肺对生殖之精的影响,如肺肾协调,肺气清肃下行,则肾的气化功能正常,生殖之精得以正常化生。
中医男科学的命名是依据前人对男性医学的命名,如《男科证治全编》《医学正印种子编·男科》《傅青主男科》等,并符合中医临床学科的命名习惯,如“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而且充分覆盖了中医男性医学的学科内涵。笔者在筹备重点学科的建设中,通过整理和研究大量的古今中医药文献,再结合临床实践,认为中医男科学即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学方法,以五脏之肾为中心,以中医男科疾病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和阐释中医男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一门学科[10]。
中医男科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男性的生长发育、生殖健康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男科的临床疗效;研究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中医男科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加以系统整理,发掘和继承历代医家有关中医男科诊治的科学内涵;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男科疾病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对中医男科学进行科学研究,以发展中医药技术,提高中医药防治男科病的水平;研究男科患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康复[11]。该学科的内涵建设应以男科疾病“腺、性、精、育”为主线进行研究,其核心内容是提高中医药防治男科疾病的水平。其更细的分化应是男科专病研究,如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性功能障碍、性病、男性附属性腺疾病、男科杂病及男性的养生保健研究[12]。
在界定了中医男科学学科内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医男科学的外延是中医男科疾病及其相关脏腑所属病证的诊疗规范、诊疗手段、治则治法,以及预防和康复等。中医男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是一门独立的中医临床学科,但同时也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并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中医男科学作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整体观念”指导下,与中医外科学(可形成男性泌尿生殖外科学)、中医老年病学(男性老年病学)、中医妇科学(生殖及辅助生育学)、中医康复医学(男性康复保健学)、中医皮肤病学(男性皮肤病学)、中医性病学(男性性病学)等相互交叉。作为中医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与中医内分泌病学(男性内分泌学)、中医肿瘤病学(男性肿瘤学)等相互渗透。“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男科的外延即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与其他学科联合开展与男科相关的泌尿、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辅助生育等的研究,运用“整体观念”探讨男科与其他相关系统疾病的联系及相互作用;运用“治未病”理论预防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好男性的养生保健,这些均是中医男科学的重要外延。
只有准确把握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才可能确定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产生明确的学科建设思路,进而逐步形成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13]。笔者认为:中医男科学的学科内涵在于中医男科的学术发展,学术主要包括临床、科研和教学3个方面,而学术的发展必须通过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队伍的整体素质来实现。所以,临床上应加强中医男科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加强以学术水平、学科队伍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科建设,并逐步提高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的建设,多角度地充实中医男科学的广泛外延。
内涵建设是深化研究中医男科学的核心,也是男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而外延建设则是围绕中医男科学的发展而不断补充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内涵建设与外延建设的结合,才能推动中医男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1]李振吉.关于重点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医教育,2001,20(5):1-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M].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1-3.
[3]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44-346.
[4]秦国政.中医男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5]章茂森.徐福松教授学术思想探讨[J].中医学报,2014,29 (8):1149-1152.
[6]郝高利,陈翔.孙自学教授从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J].中医研究,2014,27(12):39-40.
[7]董德河,何本鸿,曹继刚.男科疾病肝实肾虚证辨证精要[J].河南中医,2013,33(9):1507-1509.
[8]张兆玉,张兆锦.中医肿瘤的内涵与外延探析[J].中医研究,2014,27(9):13-15.
[9]朱勇,杨凯,孙磊.曾庆琪教授辨治男科疾病经验[J].中医学报,2014,29 (9):1290-1291.
[10]陈彩霞,梁勇超.肾气丸治疗男科疾病中异病同治的体现[J].中医学报,2010,25(4):758-759.
[11]李媛,杨智.马居里运用五子衍宗方加减治疗男科疾病[J].河南中医,2013,33(3):401-402.
[12]李俊涛,耿新生.李东垣补中升阳泻火法在男科疑难杂病中的运用[J].中医研究,2014,27(3):47-49.
[13]韩丽华,王振涛,张会超,等.中医心病学内涵与外延[J].中医研究,2013,26(3):1-2.
(编辑 马 虹)
何为国家级杂志
按照豫人职〔2007〕17号《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中规定:“八、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主管、主办的,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中医研究》杂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属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为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
1001-6910(2015)12-0003-03
R246.9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2.02
王祖龙,教授,wangzulong123@126.com
国家中医药“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121PCXTD522);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13HNZY06)
2015-10-15;
20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