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布希拉图 海 山 宝 龙 玉 山 双 福
(1.巴彦淖尔市蒙医医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2.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兴安 029000;3.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灸疗是具有蒙医特色的一种传统外治法,是蒙医传统“五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和多年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独特的非药物疗法。它不仅是临床疗效显著,且源远流长,在《四部医典》和《蒙医药选编》等古籍文献中均有记载。蒙医灸疗是使用灸草炷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系列穴位上烧灼、熏慰的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烧灼对皮肤的刺激,促进机体代谢反应,有效调节气血,增强体质,预防和保健的目的[1]。该疗法具有适应症范围广,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痞病、寒性“希拉”性头痛、关节“希拉乌素”病、疖痈、炭疽、虚热病、癫狂、健忘症、新旧疮疡、妇女“赫依”病和血病、“赫依”性腰关节佝偻、一切脉病,以及热病后的多数疾病,皆可用灸法施治。总之,凡是“巴达干”和“赫依”所转化之一切寒性疾病,尤其是脉病、“希拉乌素”病均适用灸法治疗,并有安全、经济、疗效肯定和无副作用等优点[2]。在临床中各种“赫依”偏盛,“巴达干”偏盛,“希拉乌素”偏盛等诸多病症,以及对某些疑难杂病的预防有着特殊的临床价值之外,可治疗失眠症、健忘症、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癫狂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将近年来对蒙医灸疗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蒙医灸疗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能避免药物依赖性,在蒙医临床治疗失眠方面较常用的疗法[3]。乌云格日乐等采用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PCPA)制造失眠小鼠模型,观察蒙医灸疗治疗失眠的作用研究发现,蒙医灸疗显著提高对PCPA 致失眠模型小鼠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 -HT)及多巴胺(DA)含量,表明蒙医灸疗具有较好的治疗失眠作用,这可能通过提高血清5 -HT 和DA的含量而起到改善睡眠作用有关[4]。乎宝力格等通过施灸“顶会穴”与“赫依穴”,观察蒙医灸疗对睡眠紊乱模型小鼠的一般生存状态、自发活动、站立数的影响,探讨其镇静作用研究发现,施灸“顶会穴”与“赫依穴”可改善睡眠紊乱小鼠的一般生存活状态之外,经统计模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自发活动次数和站立次数明显多,而空白组与治疗组比较自发活动次数和站立次数无显著性差异[5]。本研究不仅验证了蒙医灸疗的镇静催眠作用,也证实了“顶会穴”与“赫依穴”主治夜不安眠、白昼嗜眠的记载[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有关。西医治疗FD 主要采用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抗幽门螺杆菌等对症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明显[7]。所以揭示FD 的本质,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对治疗FD 极为重要。蒙医学认为“胃穴”、“火降穴”是具有调节体素、助消化、促进精华与糟粕分解、强肾固精之功效之穴,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火衰败、慢性胃炎、FD、胃痞症、消化性溃疡,以及用于抗衰老、抗疲劳等[8]。乌云格日乐等使用大鼠夹尾激怒法可形成FD 模型大鼠,夹尾激怒大鼠而互相打斗,使大鼠长时间处于警惕、害怕、抑郁状态,而造成FD 模型大鼠[9]。这与蒙医学认为FD主要是由于心情抑郁、郁闷、极度悲伤等心理性原因造成理论相符,也与现代医学对FD 病因病机报道一致[10]。本实验结果显示,蒙医灸疗对FD 大鼠血清胃泌素(GAS)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表明灸疗能较好地调节FD 模型大鼠的血清GAS,而灸疗组和模型组血浆胃动素(MTL)无显著差异,说明灸疗对血浆MTL 无显著调节作用,但灸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灸疗组血浆MTL 也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本实验研究不仅为灸法防治FD 提供了可靠依据,也验证了“食不消、胃寒症皆灸胃穴、火降穴”记载[11]。
人体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目前抗衰老研究正处在不断探索和深化过程中,因此揭示衰老本质,寻找有效的抗衰老方法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医灸疗为抗衰老研究提供了效果可靠的天然物理疗法,其疗效独特、毒副作用少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阿古拉等通过对疲劳大鼠肝脏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研究认为蒙医温针疗法可通过提高肝组织内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活性,发挥其抗疲劳作用[12]。包伍叶、斯钦图等通过蒙医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血清SOD、MDA 的影响的研究证明蒙医灸疗法通过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具有调整机体功能和保健抗衰老功效[13]。
蒙医学自古以来强调自我养生及保健结合治疗,蒙医开窍补肾灸疗法研究历史悠久。18 世纪《四部甘露》“…尤其对年老多病者宜灸顶会穴、肾穴…乃开窍补肾、通白脉,名曰开窍补肾灸…”[14]。近年来逐步推进蒙医灸疗法的系统研究,在挖掘蒙医经典文献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实验方法验证开窍补肾灸疗法作用机理。已有研究者研究发现,蒙医灸疗法能提高大鼠CAT 含量、降低MDA 含量,能够提高大鼠血清SOD 活性等,达到抗衰老作用[15-16]。以上研究不仅对蒙医开窍补肾灸疗法研究打下了基础,还对蒙医开窍补肾灸疗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实践依据,通过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此功效,故开窍补肾灸法是具有理论、实践依据的传统疗法。
总之,近年来蒙医灸疗作用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为揭示蒙医灸疗作用及其机制、扩展其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实验研究基础,并加快了灸疗法的发展。目前,蒙医灸疗法的实验研究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在蒙医灸疗的系统性实验研究方面尚存在许多欠缺,在对其临床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研究不足,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加强蒙医灸疗的作用深层次机理的研究,深入探讨其作用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和整体机制,加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同攻关,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揭示其作用机制。且以传统蒙医理论为指导,与临床实验紧密结合,逐步深入,以探索蒙医灸疗法的作用机制。
[1]明干巴雅尔.蒙医灸疗[J].中国针灸,1993,32(2):38-40.
[2]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31.
[3]哈斯高娃,白春梅,敖其.蒙药配灸法治疗失眠35 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3):9.
[4]乌云格日乐,阿古拉.蒙医灸疗对PCPA 致失眠模型小鼠血清5 -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4:49 -50.
[5]乎宝力格,高玉峰,邓国艳.蒙医灸疗镇静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3):36 -37.
[6]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31.
[7]程秋实,汪龙德,刘俊宏,等.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70 -72.
[8]博·阿古拉.蒙医传统疗法大成[M].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2000:110 -116.
[9]邱彩花,王建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5.
[10]白青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下册)[M].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1:149.
[11]伊希巴拉珠尔.四部甘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92.
[12]博·阿古拉.蒙医温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7(6):116.
[13]包伍叶,斯钦图,等.蒙医灸疗对衰老模型大鼠血清SOD、MDA 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73 -74.
[14]伊希巴拉珠尔.四部甘露[M].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8:54.
[15]文梅,斯钦图.蒙医单穴灸疗对模型大鼠衰老因子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
[16]斯钦图,于天源,阿古拉,等.蒙医灸疗法抗衰老组穴配伍规律实验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1(6):25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