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抗生素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分析
杨静
目的分析抗生素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接受抗生素治疗的食管癌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抗生素治疗后, 由0级改为Ⅰ级8例, 由Ⅰ级改为Ⅱ级19例, 由Ⅱ级改为Ⅲ级23例, 总有效率为94.3%。结论给予食管癌性狭窄患者科学的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狭窄程度, 减轻其临床痛苦, 临床可推广应用。
抗生素;食管癌性狭窄;效果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死亡率较高, 仅次于胃癌。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来说, 由食管癌引起的食道恶性狭窄或者食管气管瘘是加重患者病情﹑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不能顺利进食等现象[1]。本文主要详细分析了抗生素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效果, 现将其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3例接受抗生素治疗的食管癌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28例, 女25例, 年龄49~80岁, 平均年龄(63.1±5.5)岁;狭窄程度:0级10例, Ⅰ级20例, Ⅱ级23例。
1.2 食管癌狭窄分级标准[2]患者精神状态极差, 不能进水, 可视为0级;精神状态较差, 可适当进食流质食物, 可视为Ⅰ级;精神状态较好, 可适当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及软食, 可视为Ⅱ级;精神状态较好, 能够正常进食, 可视为Ⅲ级。
1.3 方法 在食管癌狭窄患者治疗中, 常用抗生素为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氨苄﹑洁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在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敏感革兰阴性菌等导致的感染中常用头孢氨苄治疗, 效果确切且毒性低。对于副伤寒杆菌﹑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以及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治疗, 氨苄青霉素抗菌作用显著, 且对部分大肠杆菌同样具有理想的抗菌作用。氨苄青霉素在治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时, 无明显抗菌作用, 且对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及多数变形杆菌的敏感性均不高。丁胺卡那霉素以及庆大霉素均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有效抑制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 抗菌谱广, 但毒副作用较大,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需注意避免出现肾功能不良以及听力障碍等现象。另外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不宜同时使用, 洁霉素抑制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显著;在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中氯霉素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在对革兰阳性菌及球菌中作用不如青霉素, 和其他类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在食管癌性狭窄患者治疗中选择抗生素, 首先应选择抗菌谱较广且可联合用药﹑协同作用理想的药物;不仅可进一步扩大抗菌范围, 保证治疗效果, 同时还可预防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治疗时需对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以便在基本用药基础上适当加减。抗生素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 一般需连续治疗7 d, 随后每隔10~15 d用药3 d,连续治疗4个周期后改用另一种药物治疗4个周期。采用交替给药的方式能够避免患者产生耐药性, 并且也可一定程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除此之外, 在临床治疗中还可适当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53例食管癌性狭窄患者经规范抗生素治疗1周后, 临床症状有部分缓解, 舒适度增加。连续治疗2周后, 由0级改为Ⅰ级8例, 由Ⅰ级改为Ⅱ级19例, 由Ⅱ级改为Ⅲ级23例,总有效率为94.3%(50/53)。
在食道肿瘤总发生率中, 食管癌占90%[3], 根据病程进展﹑机体反应﹑病理形态等多种表现形式可将食管癌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在临床中早期食管癌无典型性症状, 患者主要有吞咽疼痛﹑胸骨后不适等表现;中期食管癌患者主要有进行性吞咽困难表现;晚期食管癌患者多出现血行和淋巴转移。本次研究的53例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均为晚期食管癌,给予定期﹑联合抗生素治疗, 可有效预防及控制患者因感染造成的炎性反应, 患者因炎性肿胀导致的食道狭窄﹑疼痛以及出血等症状可因此得到缓解。并且采用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 不仅因有效控制了癌性病灶感染, 同时也避免了化疗对患者的严重应激反应。通常晚期食管癌若没有接受手术﹑放射治疗或化疗, 其癌性病灶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 再加上患者因食管癌性狭窄因素造成营养不良, 可导致癌性病灶出现感染, 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增加身体及心理不适感。在临床治疗中, 有效缓解患者因癌肿造成的水肿﹑炎症或食管痉挛, 或促使癌肿脱落, 是缓解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的有效途径, 因此抗生素治疗在食管癌性狭窄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
食管癌主要是因食管鳞状上皮﹑腺上皮等异常增生造成的一种恶性病变, 可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及浸润癌等阶段。所以当患者吞咽时有异物感或吞咽困难需及时接受胃镜检查, 及时发现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病变。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表明, 食管癌性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年龄,所以老年食管癌患者更易出现癌性狭窄, 主要是由于患者随年龄增长, 其细胞代谢能力也随之下降, 血液再生能力较差,并且循环系统功能不足[4]。所以老年患者需改变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遗传致病因素, 积极预防并控制食管癌性狭窄。
综上所述, 给予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定期﹑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痛苦, 改善临床症状, 具有简单﹑经济性强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易被患者认可;并且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年龄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及药物剂量, 可控性强,且采用交替给药方式可预防耐药性发生, 保证了药物疗效及安全性, 临床可推广采用。
[1]程安水. 18例食管癌性狭窄支架置入治疗临床分析.江西医药, 2010, 45(7):652.
[2]苗涛. 抗生素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16):2089-2090.
[3]杨志平, 徐洪军, 黄维莉.食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食管癌性狭窄43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6):3545-3546.
[4]陈永东, 王远东, 李晓宁.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7): 28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11
2015-08-18]
4710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