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
张波
目的探讨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使用抗生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用药原则, 观察组患儿采用督导用药原则,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0%(7/50)优于对照组的44.0%(22/50) (P<0.05);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7.35±4.26)d, 观察组为(7.35±1.2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督导合理用药原则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由高等动植物及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的代谢产物, 对致病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抗生素的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但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引起体内微生态的紊乱﹑真菌感染, 进一步危害了儿童的健康[1]。为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本院特分析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集的使用抗生素患儿10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儿中女24例, 男26例;年龄2~9岁, 平均年龄(5.25±1.26)岁。观察组患儿中女22例, 男28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32±1.29)岁。其中呼吸道感染40例, 胃肠道感染45例, 泌尿道感染1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使用头孢﹑青霉素﹑大环内酯﹑硝咪唑类药物进行治疗。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实施抗生素常规用药原则:在使用抗生素前对患儿进行过敏测验, 根据药物的疗效及患儿的免疫情况选择药物。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实施督导用药原则:①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 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配伍, 以免发生理化反应。不要盲目的更换抗生素, 若使用抗生素疗效不显著,可考虑增加药物的给药时间﹑剂量等, 针对疗效及患儿的免疫情况对抗生素进行调整使用, 以此增加抗生素的疗效,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选好剂量, 控制药物的浓度。②临床检验: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之前, 抽取患儿的痰液﹑尿液进行细菌鉴定, 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为保证用药安全, 药剂科人员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让医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抗生素类药物的药理机制﹑使用方法﹑禁忌及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情况,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采取应对措施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次试验中, 对照组患儿出现6例胃肠道反应﹑9例过敏性休克﹑7例皮疹, 不良反应率为44.0%(22/50), 观察组患儿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3例过敏性休克﹑2例皮疹, 不良反应率为14.0%(7/5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7.35±4.26)d, 观察组为(7.35±1.26)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抗生素是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能够干扰细胞发育的化学物质, 对细菌﹑霉菌等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儿童处在生长期, 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发育不成熟, 抵抗能力较弱, 若抗生素使用不当, 易引起体内微生态的紊乱﹑真菌感染﹑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 危害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2]。
通过对患儿进行督导合理用药, 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提高治疗效率。进行督导用药, 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之前, 了解患儿是否有过敏史, 抽取患儿的痰液﹑尿液进行细菌鉴定, 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不要频繁的更换药物, 避免引起耐药性, 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无明显感染指征的情况下, 尽量不选择抗生素,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若使用抗生素疗效不显著, 可考虑增加药物的给药时间﹑剂量等, 针对疗效及患儿的免疫情况对抗生素进行调整使用, 以增加抗生素的疗效;对于出现配伍禁忌的药应分开使用, 以免发生理化反应。长期的不合理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使抗生素分解失去活性,改变细胞的特性,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易产生不良反应。与常规用药原则相比, 督导用药原则能够有效降低耐药性, 提高治疗效率,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比两组服用抗生素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可知, 实施督导用药原则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用药原则的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实施督导用药原则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磊, 孟春艳.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 吉林医学, 2013.
[2]杨晓凤, 刘文林, 胡晓红. 浅谈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14):78-79.
[3]刘华珍, 罗群, 姚小军. 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6):172-173.
[4]孙成林, 赵晓双. 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20):17-18.
[5]张凤巧, 刘红农. 抗生素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3, 5(7):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09
2015-08-24]
265600 山东省蓬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