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

2015-01-23 09:22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原动力高考状元国际象棋

王拥军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有一部纪录片叫《天才是怎样炼成的》(how makes a genius)(图1),很有意思,我看了好几遍。纪录片中有一位神经科学教授Ognjen Amidzic(图2)。这位教授的经历很有趣,年少时,Ognjen非常喜欢国际象棋,希望能够成为像国际象棋大师Stuart Conquest那样的高手,于是他坚持学棋20年,甚至曾经搬到前苏联,进入顶级国际象棋学院学习。遗憾的是,尽管竭尽全力,Ognjen也没有能够跻身国际一流象棋选手的行列。于是他转行做了神经科学家,他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天才的基因和大脑与常人有什么分别……。

图1 纪录片《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纪录片中说Ognjen试图创造一种类似“天才发现机”的机制,来预测人的潜力。我暂时还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但是Ognjen的经历却让我印象颇深。假如Ognjen在我们身边,他的人生会是这样的选择吗?他会为了好奇心而跨界进入看上去高深晦涩的神经学领域吗?

图2 Ognjen Amidzic教授在做神经科学实验

前不久,我们去深圳调研,在和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图3)谈到我们未来的合作时,他强调说,咱们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出发点上,就是满足我们作为科学家的好奇心,而不是被一些外在的标准所束缚。这让我很有同感。

中国人似乎一直对天才的养成很感兴趣,从科大的少年班,到前两年中国某地政府计划投入5000万打造10个乔布斯,再到最近有消息说苹果公司要在中国建大学,培养东方乔布斯,听上去感觉天才可以是工业流水线上组装出来的。中国校友会网最近发布了一份“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1952-2013年间中国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当初出类拔萃的所谓“天才”多数没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而获得过“国字头”成就的,包括获得院士、长江学者称号等在内的顶尖人才则不足高考状元总数的1%。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图3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

按照某些宗教的观点,天才是上帝的恩赐。《天才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纪录片则试图从科学角度解读天才的诞生。Ognjen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国际象棋大师在下棋的时候,不同于普通人大脑颞叶活跃的特征,高段棋手的大脑额叶与顶叶较为活跃,这个区域负责长时间记忆和计划的制订,而这种脑模式的形成,大多是源于基因。听上去有些天注定的意思。

不过天才一定是少数,否则不会有“天才”这个称呼,但是人才却是可以打造的。就像纪录片中的Ognjen,尽管很遗憾他不是国际象棋的天才,但是却成为了神经科学研究的人才,而他的成功跨界转型仅仅源于最初的好奇心。

18世纪英国文坛巨匠塞缪尔(图4)曾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好奇心更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

图4 英国文学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2014年是中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元年,新的体制将会克服科技计划碎片化和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两个问题。未来的科技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来优化科技计划,课题将采用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脑血管病正是中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自然会迎来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而在此时,保持好奇心才能为脑血管病研究提供强大的原动力。在这个原动力的推动下,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将会在全链条设计的思想下,使得脑血管病防治的科学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这个时代需要你的好奇心。

猜你喜欢
原动力高考状元国际象棋
俄罗斯为什么被称为“国际象棋王国”
释放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动力
——广东省特级教师·江伟英
第二个喉咙
充电盆栽
大黄蜂当上“背包客”
高考状元炒作高考状元:别拿教育焦虑当生意
捉“妖”记(六)
追梦路上要做——象棋达人
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何以低于社会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