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52例临床分析

2015-01-22 20:43杨声坤简立国河南光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信阳46540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14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华法林心房抗凝

杨声坤 简立国河南光山县人民医院内科 信阳 465400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郑州 450014

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52例临床分析

杨声坤1)简立国2)△
1)河南光山县人民医院内科 信阳 465400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郑州 450014

脑卒中;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是并发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根据2004年在我国14个省市29 079例自然人群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房颤的患病率约0.77%,50~59岁中约为0.5%,>80岁的人群高达7.5%。由于抗凝药物华法林需要长期监测凝血功能,且易出血,安全剂量窗口低,所以患者对预防性抗凝治疗用药的依从性差,致使房颤并发脑卒中的比率仍然很高。本研究通过对房颤及房颤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抗凝、抗血小板对房颤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04—2013-04在我院住院的163例房颤患者,男92例,女71例,年龄56~89岁,平均(71.38 ±12.37)岁。所有患者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符合[1]:(1)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频率350~600次/min;(2)心室率极不规则;(3)QRS波群型态通常正常。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符合:(1)急剧发病,有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并迅速达到高峰,症状持续24h以上或导致死亡;(2)脑梗死经CT检查证实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将通过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确诊的房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52例)和非脑卒中组(111例)。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与脑卒中的关系;房颤的类型与脑卒中关系;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防性抗凝、抗栓治疗与房颤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与脑卒中相关的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 、 性别与脑卒中的关系 脑卒中组平均年龄73.4岁,70岁以上老人占72.3%,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的65.7岁,其中70岁以上占46.5%(P<0.05);而脑卒中组男性也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67.8%vs 50.2%,P<0.05)。

2.2 房颤的类型与脑卒中的关系 房颤的临床分型[1]:(1)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2)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d(常≤48h),可自行转复;(3)持续性房颤,持续>7d,不能自行转复;(4)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a,患者有转复愿望;(5)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a,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复发,无转复愿望。脑卒中组中持续性房颤的比率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59.6%vs 30.6%,P<0.05),脑卒中组首诊房颤和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比率则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

2.3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 脑卒中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衰、糖尿病分别为11例(21.2%)、36例(69.2%)、3例(5.8%)、12例(23.1%),而在非脑卒中组分别为13例(11.7%)、47例(42.3%)、6例(5.4%)、15例(13.5%);脑卒中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比率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

2.4 预防性抗凝 、 抗栓治疗与房颤的关系 2组患者在预防性使用抗凝、抗栓药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脑卒中组仅2例(3.8%)服用华法林,且未规律服用,未检测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例(21.2%)既往因冠心病而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mg/d。非脑卒中组57例(51.4%)既往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华法林,并规律检测INR值,13例(11.7%)服用拜阿司匹林片。脑卒中组服用抗凝、抗栓治疗的比率显著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

2.5 房颤并发脑卒中的各危险因素相关性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5岁以上、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衰、糖尿病、华法林抗凝治疗等OR值均>1,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1。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房颤并发脑卒中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患者年龄>65岁、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未给予或未服用华法林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持续性房颤等是重要危险因素。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欧州心脏病协会(ESC)房颤治疗指南总结房颤发生脑卒中的不同级别的危险因素,其中高危因素主要指既往血栓栓塞史、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和瓣膜置换术后;中度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衰)、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EF)≤35%或短轴缩短率(FS)≤25%]或糖尿病;低危或未证实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74岁、女性、冠心病或甲状腺毒症。目前预防房颤并发脑卒中的关键是积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除非患者为孤立性房颤或存在禁忌证,所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栓治疗。

3.1 年龄 、 性别 、 房颤类型与房颤并发脑卒中的关系 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源性脑血管栓塞事件的重要原因,急性期有较高的病死率,约占房颤并发脑卒中的10%,尤其在高龄人群当中,具有预后较差、恢复期致残率高的特点。复习相关文献,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并发脑卒中的几率会逐渐增大,其中50~60岁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1.5%,80~89岁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约25%,男性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几率高于各年龄段的女性[4],持续性房颤伴左房内径扩大是房颤并发脑卒中的的重要因素。主要与患者年龄增大、心肌缺血所致窦房结功能不全、心肌内淀粉样变、心肌纤维化、心房肌退行性变致心房肌心肌弥漫性缺氧不应期不一致有关;另外,房颤状态下心房激动的无序性和心肌收缩的无力,老年人并发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致使左心房心耳部易形成附壁血栓。

3.2 高血压 、 糖尿病等合并疾病与房颤并发脑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是动脉硬化最为常见的促进因素,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据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以上。主要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所致的血管狭窄,甚至阻塞,加速心房心肌结构和电重构有关。因此,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本文中,脑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所占比例分别为36例(69.2%)、12例(23.1%),与非脑卒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 预防性抗凝 、 抗栓治疗与房颤并发脑卒中 本研究中非脑卒中组预防性抗凝与抗栓治疗均较脑卒中组积极,且华法林的使用率较高。根据当前的临床试验,2006年AHA/ACC/ESC制定的房颤抗凝治疗指南中推荐,依据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使用CHASD2血栓栓塞风险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分层。CHADS评分系统主要包括的危险因素有心力衰竭(cardiac failure,1分)、高血压(hypertension,1分)、年龄≥75岁(age,1分)、糖尿病(diabetes,1分)、血栓栓塞史(stroke,2分),根据该评分系统,若CHADS评分≥2分,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高,推荐常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要求使INR值维持2.0~3.0,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CHADS评分=1分,建议给予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CHADS评分=0分,无需抗凝治疗。同时不建议华法林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因其效果并不优于单用华法林,且会增加出血的风险。临床试验显示,阿司匹林可使房颤并发脑卒中的比率降低约21%,然而更多的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显示,华法林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约46%。因此,华法林降低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总之,房颤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率较高,尤其脑卒中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房颤并发脑卒中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危险密切相关,但积极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8-191.

[2]宋运田.老年人房颤发生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26-27.

[3]马长生,高凌云.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3):245-247.

[4]周自强,胡大一,陈捷.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收稿2014-05-12)

R743.3

B

1673-5110(2015)03-0094-02

△通讯作者:简立国,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E-mail:jlg0919 @163.com

猜你喜欢
华法林心房抗凝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左心房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花开在心房
Mutually Beneficial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