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5-01-22 19:48:13郭锡吾范兆荣宫秀丽刘子辉付闪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全脑致残率脑血管病

郭锡吾 范兆荣 宫秀丽 刘子辉 付闪闪 刘 会

安徽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太和 2366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类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相对较高,且预后情况较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1]。本文对近年来我院就诊的1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全脑DSA 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4-09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98例,男111例,女87例,年龄31~75岁,平均(55.8±9.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均无其他干扰治疗的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进行全脑DSA 前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素氮、心电图等)及与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仰卧,按照标准的DSA 检查行常规铺单、消毒,穿刺造影等。检查后,均需要对其进行肝素盐水的连续灌洗及24h心电图监护,随时观察记录患者肢体及皮肤颜色以及温度是否有异常等情况,若有异常则及时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情况 198 例患者中,190例异常患者,其中120例颅内血管异常,70例颅外异常,且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较外段程度严重(P<0.05),其中血管狭窄程度<50%50例,50%~70%91例,>70%49例,说明全脑DSA 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有效诊断。

2.2 全脑DSA 检查的安全性 198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短暂性脑血管痉挛,无永久性神经损伤及死亡患者。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不断进展,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快速提高,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意义重大。在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和心脏病都是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2-3]。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高于非心脏病患者2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疾病的总称,发病因素较多,大致可以分为血管因素(主要有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等)、血液动力学因素(高血压及低血压)及血液因素(血液病及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等。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常引发一系列的心电生理改变和心脏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与疾病的应激状态有关,且可能受缺血缺氧和脑水肿的影响。传统的诊断治疗方法只能够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并不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管病变及严重程度。随着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任何获得患者病变血管的部位及狭窄程度非常重要,也成为了众多脑血管疾病医师所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CTA、MRA、TCD 技术突飞猛进,有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脑动脉狭窄程度在0%~95%的患者可实施TCD 检查,其敏感度约为84%,特异性也相对较高,约为96%,但其对血管的变异情况很难予以正确判断。同样在用MRA 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也发现其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伪像现象。然而,Zaharchuk G[4]等的研究发现,全脑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检查技术而言,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能够较好的对血管内部结构、形态及相关变异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反应。DSA 是20世纪80年代继CT 技术之后所兴起的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将DSA 应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有较大作用。利用DSA 技术能够对粥样硬化的斑块表面进行细致观察,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溃疡及钙化斑块等。且DSA 的不良反应较小,其致残率0.3%~5.7%,病死率约<0.1%,提高了DSA 检查技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全脑DSA 技术,可以准确有效的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及时给于早期干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Zubkov AY,Uschmann H,Rabinstein AA.Rate of arterial oc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l Res,2008,30(8):835-838.

[2]Chen Q,Liu Y,Pei L,et al.Characteristics of carotid artery disease(CAD)and presenting cerebrovascular symptoms in an aged group[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09,25(2):127-132.

[3]叶子明,秦超,刘莹,等.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84-386.

[4]Zaharchuk G,Do HM,Marks MP,et al.Arterial spin-labeling MRI can identify the presence and intensity of collateral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moyamoya disease[J].Stroke,2011,42(9):2 485-2 491.

猜你喜欢
全脑致残率脑血管病
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防这个健康杀手,关键有5条
祝您健康(2023年5期)2023-05-08 03:33:53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留学(2019年10期)2019-06-21 12:05:51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非常全脑绘画
童话世界(2016年29期)2016-11-15 07:38:52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50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全脑学习特训营
儿童大世界(2015年5期)2015-06-16 11:51:50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