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蛛网膜囊肿57例治疗分析
万永泉郭根明
河南舞钢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舞钢462500
【摘要】目的探讨网膜囊肿(IA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5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切除囊肿壁同时打通颅底蛛网膜池26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8例,神经内镜造瘘11例,保守治疗2例。对患者术后症状体征改善、影像学囊肿体积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57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不同程度的改善。影像学随访结果表明开颅手术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囊肿体积明显缩小,脑组织膨隆较理想。结论手术切除囊肿壁同时打通颅底蛛网膜池近期效果明显,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神经外科手术;囊肿-腹腔分流;神经内镜造瘘
【中图分类号】R74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2013年共收治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9岁;病变部位:左颞31例,右颞16例,双颞4例,左顶6例。
1.2临床表现本组以头痛就诊者26例,其中头痛伴头晕8例;头晕12例,其中以癫痫发作就诊11例,多表现为全身大发作,发作性意识丧失。
1.3辅助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和MRI检查。应用CT和MRI标准体积测量法测得囊肿体积最小19 mL,最大210 mL。
1.4治疗方法 (1)开颅手术组:显微镜下切除囊肿壁同时将颅底蛛网膜池打通26例。(2)脑室-腹腔分流组18例。本组所用分流管成人均为普通低压分流管,儿童均为儿童普通低压管。选择病变最近颅骨处钻孔,置入分流管脑室段,分流泵位置在病变同侧耳后缘稍上方。分流管腹端在上腹部正中、剑突下3 cm处。安放分流管头端时应注意颞极部位的囊肿头皮切口在病变侧颞部尽量靠近颧弓,保证不出发际的前提下尽量靠前。逐层切开头皮颞肌筋膜分离颞肌后应用小的磨钻头在靠近颧弓部位的蝶骨大翼根部磨一骨孔。自该骨孔开始向后上方斜行磨出由深到浅的骨槽用于固定分流管,同时使分流管在进入颅内阶段成最大的钝角。“十”字切开硬脑膜,切口尽量小,以能放入分流管为宜,迅速将分流管头端插入囊腔内,插入方向为斜向前下,使分流管顶端指向颞窝的前下极,深度一般掌握在分流管头端最末一侧孔后1~2 cm。其他部位的囊肿分流管头端则尽量靠近囊肿外壁,以避免囊肿缩小后脑组织膨起导致分流管头端插入脑组织。(3)神经内镜造瘘组11例,均为颞部囊肿。病变侧颞部切口3 cm,颅骨钻孔一枚扩大至2.5 cm,“十”字切开硬脑膜,先切除囊肿外壁部分包膜,腔内置入硬质工作镜,手术在电视监视下进行。行囊腔内探查后,在右侧第2间隙以双极电凝笔烧灼该处形成小孔,将微压扩张球囊导管头端置入小孔内,将瘘口扩大至0.5 cm,内镜经瘘口将其下的Liliequist膜造瘘0.5 cm,使囊肿与基底池彻底沟通。再在右侧第3间隙、第1间隙各造瘘一处,直径0.5 cm,以37 ℃平衡液冲洗瘘口,观察水流情况,确认瘘口通畅。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行配对F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头痛完全缓解29例 (85%),明显减轻4例 (12%);头晕症状缓解率100%。11例癫痫患儿停药后未再发。
3讨论
蛛网膜囊肿亦称软脑膜囊肿,是由于发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所致,属于先天性疾病。尸检发病率为5/1 000[1]。蛛网膜囊肿亦可继发于外伤、感染、出血等。蛛网膜囊肿应与其他先天性疾病或获得性畸形相鉴别,如脑池扩张室管膜囊肿、脑室息室、脑穿通畸形等。蛛网膜囊肿还应与炎症、外伤、颅内感染及出血等造成的硬膜下腔积液相鉴别。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运动迟滞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小儿还可出现头颅增大、局部颅骨畸形、生长迟滞、早熟等,偶见交通性或梗阻性脑积水。CT和MRI是诊断蛛网膜囊肿的最好手段[2]。蛛网膜囊肿的治疗,对无临床症状者保守观察,对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则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囊肿壁切除及脑池交通术、囊肿切除术、神经内镜下囊肿造瘘术、囊肿-腹腔分流术等 。目前为止在手术方法的选择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囊肿壁切除及脑池交通术最为常用,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囊肿切除术疗效确切,但对于较大较深的囊肿,往往难以做到;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引进,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偏爱于神经内镜手术,但内镜治疗的可靠性即远期疗效仍缺乏长期的大宗的病例随访[3];囊肿-腹腔分流术并发症较多,应用受到限制。我们认为大部分IAC适用于囊肿壁切除及脑池交通术,只要切除囊壁充分并与周围脑池广泛交通,全切囊肿并非必要,本组以此法手术26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开颅手术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囊肿体积有明显缩小,脑组织膨隆较理想。
蛛网膜囊肿手术的目的是清除囊液,切除囊壁,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建立有效的脑脊液循环并防止复发[3]。我们认为,显微镜下切除囊肿壁加囊肿周围蛛网膜下腔脑池沟通术效果肯定,对颞叶、顶叶多房性或合并囊内出血的囊肿效果最好,在促进颅内蛛网膜囊肿缩小消失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4
[1]赵继宗主编. 神经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08.
[2]陈礼刚主编. 神经外科学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4-405.
[3]孔文龙,彭玉平,漆松涛.颅内蛛网膜囊肿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4):425-427.
[4]冯祖阴. 也谈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6(5):206.
(收稿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