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致静脉炎的防治研究进展

2015-01-22 15:57田晓玲王玉果宋立霞程美玲程宁宁
中国临床护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田晓玲 王玉果 宋立霞 程美玲 程宁宁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技术。PICC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可由护士单独操作[1],近几年里PICC得到普及[2]。但PICC同样存在着并发症,静脉炎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3],其发生率3.1%~24.0%,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经济负担,也是导致留管失败的重要原因。现将近年来PICC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治疗综述如下。

1 静脉炎的分级

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制定的静脉炎国际分级指标:0度,无临床症状;l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 PICC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包括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过敏性静脉炎。

2.1 导管因素

2.1.1 导管的材质和型号

导管材料过硬、导管型号和血管内径大小不适宜,增加了血管内膜的损伤,使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增加。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秦英等[4]比较硅胶、聚氨酯两种材质的PICC导管,发现应用硅胶材质的导管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2%,应用聚氨酯材质的导管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3%。

2.1.2 导管位置

PICC导管尖端不在中心静脉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5]。

2.2 操作者的因素

2.2.1 操作者技术水平

操作者反复穿刺、送管速度过快、送管过程粗暴、选择穿刺部位不合适均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若穿刺部位在活动关节处,患者上臂每一次屈伸时,导管均会与血管内膜发生摩擦,多次重复此动作可使血管内膜磨损而导致机械性静脉炎。

2.2.2 血管的选择

一般首选管径粗、直和静脉瓣较少的贵要静脉,如果选择的静脉管腔小、静脉瓣多,容易出现送管困难,诱发静脉炎的发生。梅思娟等[6]报道,不同静脉进行PICC置管,贵要静脉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2.58%,正中静脉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4.39%,头静脉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5.29%。

2.2.3 无菌观念

操作者未经过专业培训,置管过程及置管后维护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3 患者因素

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过频、活动幅度过大使血管受到肌肉的挤压,造成血管与导管反复摩擦致静脉内膜损伤。避免过度活动置管侧肢体,以免导管刺激或损伤血管壁引起无菌性炎症而致血栓性静脉炎[7]。此外,患者性别、年龄、凝血状态、是否为过敏体质等均是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2.4 药物因素

血液pH值为7.35~7.45,选择pH值在6~8之间的中性液体,对血管壁刺激最小[8]。

3 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3.1 置管前评估

3.1.1 严格掌握PICC置管的禁忌证

穿刺部位感染或损伤、乳腺癌患者患侧臂静脉、机体有菌血症或败血症迹象、凝血功能障碍、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放射治疗血管已萎缩者均不适合行PICC置管。

3.1.2 心理疏导

穿刺前向患者介绍PICC的相关知识,包括介绍穿刺目的、过程、应用优点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预防血管痉挛,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穿刺过程,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2 置管操作规范

3.2.1 保证良好的置管环境

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d,30min/次,保持环境清洁、明亮。

3.2.2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质和型号

首选硅胶材质的PICC导管,因其导管质地柔软,尖端到达上腔静脉后可在血管中漂浮,不会损伤血管内膜,与组织的相容性好,不易产生静脉炎。置管前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避免导管过粗引起的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形成异物刺激[9]。尽量选择对血管壁和周围组织损伤小的硅胶细孔径单腔导管。

3.2.3 选择合适的静脉

贵要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少,到达上腔静脉途径最短,能降低发生静脉炎的风险;而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表浅,有分支,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细,静脉瓣多,置管难度增加,容易导致静脉炎。高玲[9]指出,应首选贵要静脉且首选右侧。和晓美[10]也同样建议PICC置管时首选贵要静脉。

3.2.4 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2cm的位置,若穿刺点过低、血管相对较细,导管易随着手臂肌肉的屈伸在穿刺点内外来回进出,不仅容易造成穿刺点出血及感染,还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液回流障碍等[11]。

3.2.5 导管的预处理

王晴等[12]实验证明,用50U/mL肝素钠氯化钠溶液20mL预冲PICC导管并浸泡5~10min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乙苏北等[13]报道在置管前将导管浸泡在无菌氯化钠溶液100mL+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的混合液中2min,可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陈桂英等[14]研究表明,地塞米松用于预防成人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具有良好效果。

3.2.6 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PICC送管时速度为1cm/min,同时动作轻柔、缓慢,送管过程中,如遇到送管困难可边推注氯化钠溶液边送管。操作时用无粉手套或使用前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以避免感染。王乔凤等[15]亦报道无粉手套可有效减少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熟悉血管走向及置管角度,穿刺时协助患者将穿刺侧肢体外展90°,当导管置入15cm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者,下颌向下紧贴肩膀,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昏迷患者,应协助其正确摆放体位或用手压迫穿刺侧颈内静脉,以确保置管的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3.2.7 妥善固定导管

穿刺成功后,体外导管部分按“S”或“L”型摆放,可以增加导管进出的阻力,防止意外脱管及静脉炎的发生。选用透气性好的透明敷料,便于观察穿刺点的情况,保护穿刺点不被污染,若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透明敷料。

3.2.8 仪器设备辅助

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采用B超引导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张大权等[16]主张在模拟定位机下,多角度三维立体透视观察导管的走向路径,将PICC导管送至上腔静脉中下1/3交界处,既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能克服盲穿置管带来的弊端。通过X线胸部正位拍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确保导管尖端位于正确位置。

3.3 置管后的管理

3.3.1 定期进行导管维护

输液前用0.9%氯化钠溶液10~20mL脉冲式冲管,输液完毕正压封管。每24h至少冲洗导管管腔并封管1次;置管24h后更换第1次敷料,常规每周进行1次导管维护,更换敷料贴及肝素帽。当敷料潮湿、有过多血迹或与皮肤部分脱落时,及时更换,同时更换肝素帽。护理穿刺点皮肤时,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直径约10cm,用洗必泰以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的顺序消毒3次。若用75%乙醇消毒,应避免乙醇碰到导管损伤导管。

3.3.2 功能锻炼

置管1h后,指导患者行握拳、松拳动作,连续20次,每2h1次。告知患者及其家属24h内减少穿刺侧手臂活动,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24h后正常活动,避免提重物、手臂抬高、游泳、重体力活动。指导患者洗澡前用保鲜膜包裹置管侧肢体,洗澡后检查敷料是否被水浸湿,若浸湿需及时更换敷料。

3.3.3 观察、记录

置管后每日观察导管外露长度,并在置管后前3天每天测量臂围,查看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做好记录。如导管部分脱出,不可将脱出导管再送入血管内,可局部固定,以防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观察患者对导管是否过敏,以防过敏性静脉炎的发生。

3.3.4 局部干预

3.3.4.1 药物干预

置管后从穿刺点上方3~4cm处沿血管走向连续7d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具有抗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的功能,能迅速透过皮肤,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缓解疼痛和压迫感[17]。赵丽华等[18]的研究证实,预防性涂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刘艳梅等[19]应用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也会降低。

3.3.4.2 物理干预

置管后6h,于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给予湿热敷20min,4次/d,连续3d,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20]。使用微波治疗仪局部热疗,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碘伏具有渗透组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促进水肿组织消肿等多重作用,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疗效快,治愈率高[21]。吴碧钦等[22]报道薄型泡沫敷料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管的修复,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从而有效地预防静脉炎。笔者认为目前临床上预防PICC静脉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选择操作简便、有效、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及经济负担的预防措施。

3.4 其它

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的规范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及评估、维护能力。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陈锡颖[23]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PICC导管置管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4 静脉炎的护理

4.1 一般护理

一旦发生静脉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发红、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等,可告知患者放松并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水肿消退。

4.2 药物治疗

黄育玲等[24]指出用0.9%氯化钠溶液调制双柏散外敷治疗机械性静脉炎效果明显好于50%硫酸镁湿敷。双柏散有促进炎症吸收、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林欣等[25]报道对PICC术后出现静脉炎的67例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发现红树液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明显好于硫酸镁。董荣芝等[26]认为发生静脉炎时可外涂有抗炎、促进血液循环、使受损组织再生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3次/d,加50%硫酸镁湿热敷,2次/d。冯俭[27]指出云南白药气雾剂具有活血通络、抗炎镇痛等功效,预防PICC所致静脉炎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樊荣华等[28]认为使用四神汤药治疗后患者静脉炎处的皮肤红、肿、疼痛、静脉条索样改变及硬结明显好转,且临床操作简便。于晓军[29]用皮炎平联合马铃薯敷贴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疗效确切,易于操作,便于护理。

4.3 物理治疗

频谱仪照射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

4.4 新型敷料的应用

美皮康用于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可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30]。康惠尔透明贴透气不透水,可以隔绝细菌,弹性好,透明,易于观察皮肤状况,很少发生过敏现象[31]。

5 小结

PICC的临床应用,解除了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笔者认为控制和减少静脉炎发生的关键在于避免诱发因素,置管前应准确评估,置管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定期行导管维护,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同时,重视患者心理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 Bellesi S,Chiusolo P,De Pascale G,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s)in the management of oncohematological patients submitted to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13,21(2):531-535.

[2] Chopra V,Kuhn L,Coffey CE,et al.Hospitalist experiences,practice,opinions,and knowledge regard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a Michigan survey.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2013,8(6):309-314.

[3] 周雪贞,李利华,冯晓玲.儿科104例PICC置管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50-51.

[4] 秦英,江庆华,王关芬,等.两种不同材质的PICC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比较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9):924-925.

[5] Jain A,Deshpande P,Shah P.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tip position and risk of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neonates.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13,33(4):307-312.

[6] 梅思娟.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5):13-14.

[7] 陈玉秋,黄利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现代护理,2007,13(33):3189-3190.

[8] 刘梅娟,徐沛纯.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1):59-61.

[9] 高玲.循证护理在防治PICC导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23-25.

[10] 和晓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防护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71-3572.

[11] Tilton D.How to fine-tune your PICC care.RN,2006,69(9):30-36,44.

[12] 王晴,任海玲,贾辛婕.肝素钠生理盐水浸泡导管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1):1036-1037.

[13] 乙苏北,王岩,李丹,等.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预处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1):93-95.

[14] 陈桂英,王惠琴,林丹妮.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6-9.

[15] 王乔凤,陈苑莉,岑敏琼.无粉手套置管PICC术后减少静脉炎.护理学杂志,2011,26(7):74.

[16] 张大权,邓维容,李永红.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67-1568.

[17] Hoppensteadt DA,Neville B,Schultz C,et al.Comparatives Studies on the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mucopolysaccharide and heparin ointments in nonhuman primates.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0,16(1):13-20.

[18] 赵丽华,朱林,陈爱云.采用新式置管法降低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率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6):3173-3175.

[19] 刘艳梅,吴云娣,林国英.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西南国防医药,2014,24(4):421-422.

[20] 吕翠侠.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后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6):31-32.

[21] 孙波.碘伏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疗效观察.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4(1):142-143.

[22] 吴碧钦,黄朝青.新型敷料预防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护理研究,2014,28(22):2753-2754.

[23] 陈锡颖.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中国实用医药,2014,5(13):229-230.

[24] 黄育玲,梁仁瑞,王翠连.双柏散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2):94-95.

[25] 林欣,雷艳,黄朝芳,等.红树液外敷治疗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14,25(1):42-43.

[26] 董荣芝,张晓丽,王晖,等.185例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09,4(6):72.

[27] 冯俭.云南白药气雾剂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下):18.

[28] 樊荣华,王勇,廖咏梅,等.四神汤药熨用于治疗PICC机械性静脉炎.护理学杂志,2013,28(21):43-44.

[29] 于小军.皮炎平联合马铃薯敷贴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54.

[30] 黄珍华,谭斌.使用安普贴防治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127-128.

[31] 王盛菊,马娟,李涵.水胶体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的应用.中国病案,2012,13(1):73-74.

猜你喜欢
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相关性皮肤损害及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