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永标
『苏格拉底式』提问
一名中年男性以反复发作性心慌、心悸、呼吸困难主诉到医院就诊。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脏B超检查,没有病变依据,也缺乏心脏疾病的其他依据。于是,医患之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医生:“你没有问题。”
患者:“我心脏不舒服,肯定有问题。”
医生:“你心脏没有问题,你要看精神科。”
患者:“我是心脏不舒服,我不是神经病。”
最后,两者发生了语言冲突。
在以上这个案例中,到底是谁错了呢?实际上,谁都没有错。因为,医生表达的是心脏结构没有问题、判断心脏神经功能异常,而患者表达的是心脏部位不舒服,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问题的焦点在于,两人对“问题/疾病”的理解不同,但又彼此都认为自己所表达、理解的与对方的理解是一样的。由于缺乏换位思考和澄清,误解由此产生,为冲突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在多数医患冲突中,只有核心一小部分来自真正的矛盾,外面包裹着的是各种各样的误解。
除了医患间误解、患者在就医中面临到的不公正感、社会困境、患者的个体和家庭困境等都是医患冲突的因素。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医患关系的困顿已经超出了医患之间,它是一种社会人际关系,涉及健康、生命,涉及情感、信念等精神层面。
目前,医院生存发展与过度医疗之间的对立、公立医院公益性与医院自负盈亏的对立是医患关系面临的体制困境;医疗费用与医疗风险、医疗收益的不对称,患者对手术、导管、支架等治疗措施的分歧是医患关系面临的个体和家庭困境;公费医疗、医疗保险、新农合,不同的医疗参与方式,也容易让一些患者觉得其他患者被优待,自己受到冷落、忽视,并且越是认为自己有价值、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越容易感觉不公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患方乃至社会容易对医生、医院持负面看法和态度。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或消除偏见呢?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偏见减少接触,但接触也减少偏见。此外,接触时如果感觉到的印象与偏见一致,消极情绪会更加强烈。由此,如果医生带着负性的情绪与患者接触,结果会更容易察觉消极情绪,令情况更加糟糕。所以,接触时调整好心态再去沟通十分重要。沟通时,要坚持患者利益至上,多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不把结论直接抛给对方,而是在提问中引导患者得出结论,用行为让患者感受到平等。但在合适的时机,也要袒露医生的困境。
总之,坦诚的接触、合适的沟通技能、换位思考是医患关系在医生层面和解的三大策略。
/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