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贺琳晰,杨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沈阳 110004)
脉博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PICCO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Septic Shock
姜莉,贺琳晰,杨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沈阳 110004)
对PICU中25例脓毒症休克患儿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并给予从导管到心理护理等全方面的护理措施。25例患儿均病情好转出院。提示对于脓毒症休克的患儿,应及早使用PICCO并做好导管护理及数值测量等,可更准确直接地提供患儿循环系统各项指标,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脓毒症患儿;护理
脓毒症休克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毒素或炎性因子对机体的作用,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综合征[1]。严重的脓毒症休克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血管功能损害[2,3]。因此,及早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科学地指导脓毒症患儿的液体复苏,对于提高脓毒症休克患儿的疗效有重要意义[4]。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仅通过1条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精确、连续地床边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项操作,同时可测出心排血量、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的数值,从而指导临床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估,以调整输液速度、输液总量及药物用量[5~7]。我科自2012年1月开展此项技术后取得良好效果,大大提高了脓毒症休克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科共有25例脓毒症休克患儿使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治疗,使用时间均为7 d。25例患儿均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出院。
1.2 方法1.2.1 血管通路的准备:备好置管物品及配套PICCO动静脉连接管路。协助医生于患儿的右颈内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留置三腔中心静脉导管1枚,于左股动脉留置PICCO专用动脉端导管1枚。置入导管后,连接所有导线于导管末端和监护仪上,并监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开机后,于PICCO监护仪上输入患儿的住院号、体质量、身高、中心静脉压。
1.2.2 零点校准:患儿平卧位,准备开始校正动脉压零点,将压力传感器调至0,并将动脉端压力传感器放置于心脏同一水平线,校正后即可开始测量动脉压力。测量心输出量前,暂停中心静脉输液30 s以上。正确连接压力测量导线,从中心静脉开口端注入冰盐水(0~4℃)。重复进行3次热稀释测量定标。PICCO监护仪上基线处于稳定状态后,于4 s内迅速推入冰盐水,并将PICCO显示页面切换至脉搏轮廓测量的显示页面。每次冰盐水使用量为10~15 mL,每8 h 1次。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意识,准确记录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压及心输出量的数值,及时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准确记录患儿尿量及其他出入液量,每2 h总结患儿的出入液量1次。
观察药物使用后疗效,掌握所用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和作用。及时配制药物,尤其血管活性药物应提前配置,并于静点中将总量提前结束。
熟悉并初步掌握PICCO的各项监护指标及临床指导意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了解正常值,其中最关键的正常值范围: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为70~90 mmHg,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为5~12 cmH2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为3.0~5.0 L·min-1·m-2,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为25%~35%,心功能指数(cardiac function index,CFI)为4.5~6.5 L/min,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10%,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为3.0~7.0 mL/kg,肺血管通透指数(pulmonary vessel permeability index,PVPI)为1.0~3.0 mL/kg。
2.2 管路的护理
用无菌纱布包裹静脉及动脉留置导管末端与管路连接处,并注意观察连接处有无松动、脱落、渗血,导管有无血液反流。连接管整齐放置,避免导管及连接管打折,扭曲,受压及污染。
中心静脉导管每8 h先抽回血后,用无菌盐水正压脉冲式冲洗管路,冲洗后重新校正零点。动脉导管应使用加压袋,压力维持在300 mmHg,予肝素盐水(盐水500 mL+肝素0.4 mL)持续以3 mL/h的速度静点,防止导管堵塞及血栓的形成。若出现导管堵塞,应立即通知医生更换管路,切勿强行通管。
应用PICCO监护患儿时,应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并对患儿动脉留置肢体予以适当的约束。注意观察肢体表皮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肢体活动度的情况,每4~6 h于固定位置测量大腿围1次。掌握拔管时机,进一步防止左下肢缺血式血栓。
2.3 心理护理
PICCO作为一项新技术,并未被家属认知了解,且使用费用较高。因此,必须对危重患儿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使用PICCO监护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告知使用方法,取得家属及患儿的信任。
2.4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导管当天予无菌纱布加压覆盖包扎24 h,以后每3 d更换敷料1次,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有渗出时及时更换。各连接管及动脉端输液器每天更换1次。将患者置于隔离房间,减少人员流动,操作集中进行。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若发热超过3 d应通知医生考虑拔管。
2.5 拔管的护理
患儿病情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时,应及早予以拔管。拔出的导管应予培养。拔管后按压15~30 min,并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包扎。24 h内应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肿胀[8]。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根据病情可适当延缓拔管,拔管后予1~1.5 kg的沙袋加压止血6~8 h。
综上所述,PICCO是一项应用于脓毒症休克患儿的全新技术。只有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使护理团队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患儿抢救数值,增加抢救成功率,并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作为重症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熟悉掌握操作方法,熟知监测值的意义,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沈萍.重组人活化蛋白C治疗儿童脓毒症休克的临床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2014,35(9):547-549.
[2]王勇强,张立亚,王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8):841-843.
[3]陆莹,肖刚.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12):1150-1152.
[4]伊敏,么改琦,朱曦,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3):202-205.
[5]麦舒桃,韩云,谢东平,等.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中医证候要素与PiCCO监测指标的关系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3):335-338.
[6]纪奕玲,许颖琪.PICCO在救治脓毒性休克的作用及护理对策[J].河南中医,2013,33(4):411-412.
[7]朱雪芬,王雁娟,浦敏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2-34.
[8]周志婉,俞乃英.PICU导管置入的配合和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7-79.
(编辑 王又冬)
R473.72
A
0258-4646(2015)11-1047-02
姜莉(1981-),女,护师,大专. E-mail:helx@sj-hospital.org
2015-01-04
网络出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