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芳
调查研究
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及随访结果分析
郝淑芳
目的 探索早产儿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的主要特征。方法 对93例早产儿采用数码摄像机进行GMs记录,获得每名观察对象GMs个体发育轨迹,通过GMs录像对GMs进行评估,总结分析早产儿GMs质量评估的主要特点。结果 93例早产儿中扭动运动期GMs评估异常36例,其中痉挛-同步性11例,其他异常25例(单调性GMs 19例,混乱性GMs 6例),未发现异常57例。不安运动期异常13例,其中不安运动缺乏9例,不安运动混乱4例。随访12个月时,发育结局异常11例,其中脑性瘫痪8例,中枢性发育落后3例;随访18个月时,发育结局异常10例,其中脑性瘫痪8例,中枢性发育落后2例。结论 早产儿GMs形式多样,不安运动缺乏和痉挛-同步性是早期预测早产儿神经发育后遗症的可靠标志。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脑性瘫痪; 低出生体重儿; 婴儿,早产
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进步,使得早产儿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早产儿存活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医学问题随之而来,据研究发现早产儿的脑性瘫痪患病率是足月儿的6倍,孕期<34周的早产儿中约18%有脑性瘫痪后遗症[1];低出生体重儿脑性瘫痪患病率是正常儿童的12倍,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中5%~15%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2],除脑性瘫痪外,早产儿在发育过程中还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动作技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适应困难和学习困难等神经发育后遗症,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运动功能、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超早期在早产儿中开展神经发育后遗症的筛查、诊断和干预对于预防其日后各种发育行为问题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早期发现早产儿在生长发育中可能出现或潜在的问题呢,目前国内少见系统研究,本文拟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旨在了解早产儿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是可靠的有效手段,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0-06/2013-12在平顶山市中医医院小儿康复科高危儿随访专科就诊进行随访的早产儿140例,完成随访的93例,其中男48例,女45例;胎龄28~36周,平均(33.49±2.22)周,以胎龄35周居多,占20.4%;体质量1.4~2.4 kg,平均(2.12±0.18)kg,以2.1 kg最多,占39.8%;出生体质量≥1.50 kg者92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早产儿的诊断标准;(2)出生体质量<2 500 g;(3)监护人同意配合后并签订《早产儿定期随访协议书》。
1.4 排除标准 (1)母亲末次月经日期不明确者;(2)有明显视觉障碍无法完成量表评估者;(3)存在合并脑损伤疾病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或遗传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者。
1.5 研究方法 采用数码摄像机进行GMs记录,摄录时房间温度与婴儿年龄和衣着相适应。尽量在活动觉醒时记录,避免在哭闹、烦躁、持续打嗝或使用安慰奶嘴时记录。摄录时尽量记录婴儿的脸部,以确认婴儿的僵直运动是否源于哭闹(因为后期评估时一般是在关闭声音信号时完成的)[4]。GMs记录至少2次,扭动运动期和不安运动期各1次,即扭动运动期一般在首次就诊在出生后至足月后9周龄内至少记录1次,在足月后9~22周龄至少记录1次;每次记录约15 min[4]。
1.6 随访内容 出生后6个月(纠正后月龄)内每个月检查1次;6个月以后每2~3个月检查1次;发现异常情况增加检查次数。将研究时间点2、4、6、12、18个月(纠正胎龄达40周后计)的随访资料计入研究记录表。(1)向家长了解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运动、视听觉、情感、语言、与周围人交往能力等)、常规的健康体检(包括体格测量)和神经系统检查(肌张力、姿势、神经反射);(2)GMs质量评估;(3)其他测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分数<35分判定为异常)、格塞尔发展量表测评,6个月内行B超检查1次,12个月内行脑部CT或MRI检查1次,对异常者18个月予复查。
2.1 随访结果 140例早产儿中93例完成随访,47例未完成随访,其中有13例为随访任务目标数完成而终止随访。另外34例失访原因:认为患儿健康无必要再随访的23例,死亡1例,不愿再接受1例,变更居住地而不方便的3例,无法联系的6例。
2.2 完成随访的93例早产儿首次就诊时间分布状况 以不纠正月龄为0.10~4.21个月,平均(1.98±0.71)个月,其中1~2个月最多,占57.0%,>2~3个月次之,占32.3%,二者合计占89.3%(注:纠正月龄后0.95~2.50个月,平均(0.48±0.81)个月)。
2.3 GMs评估结果与发育结局的关系 93例早产儿中扭动运动期GMs评估异常36例,其中痉挛-同步性11例,其他异常25例(单调性GMs 19例,混乱性GMs 6例),未发现异常57例。不安运动期异常13例,其中不安运动缺乏9例,不安运动混乱4例,未发现异常80例。随访12个月时,发育结局异常11例,其中脑性瘫痪(CP)8例,中枢性发育落后(CDD)3例;随访18个月时,发育结局异常10例,其中脑性瘫痪8例,中枢性发育落后2例,见表1。
注:表格空白处为该患儿发育结局为正常同龄儿水平。
GMs评估是一种源于欧洲的高危儿神经发育随访中的新型高效的评估工具,其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早产儿,特别是3月龄以内的高危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育神经学研究领域,提出了个体发生适应的概念,即个体发育过程中[5],神经组织功能必须满足机体本身及其周围环境所需,生物体在不同发育阶段应与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需要相适应[6]。由于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具有年龄特异性差异,需要一种与年龄相适应的诊断标准[7]。欧洲“发育神经学之父”Prechtl教授于1990年首先提出在人类发育早期存在一种自发性GMs,身体所有部分都参与的运动[8-10],其典型的特征是运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流畅性,在运动强度、力量和速度方面具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运动开始和结束都具有渐进性[11]。这种方法通过记录并评估孩子仰卧位时的全身运动录像,能够在3月龄内早期鉴别脑性瘫痪,比现有方法提早很多时间,促使脑瘫儿童可以获得宝贵的早期康复,从而大大减轻他们的残疾程度,同样GMs评估可以早期预测运动发育正常的孩子,利于缓解整个家庭的焦虑紧张和过多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首次就诊时全部患儿均处于扭动运动期,符合研究所需观察研究对象的GMs个体发育轨迹的要求;如以痉挛-同步性或不安运动缺乏,直接提示CP或CDD的异常率极高。早产儿GMs表现多样,扭动运动期GMs评估36例异常,不安运动期13例异常,随访到18个月时,发育结局异常10例,与痉挛-同步性或不安运动缺乏有关,提示脑性瘫痪或中枢性发育落后的异常率极高,有较好预测作用。
[1] 李丽华,孔祥永,孔令凯,等.早产儿与远期神经发育障碍[J].中国医刊,2011,46(7):10-11.
[2] 施荣富,唐红霞,王克玲,等.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J].河北医药,2004,26(12):967-968.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22-423.
[4] 杨红,史惟,邵肖梅,等.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学发育结局信度和预测效度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3):172-180.
[5] 杨红.全身运动(GMs)评估在高危儿运动发育随访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
[6] 罗莹莹.社会因素剖宫产对婴儿神经精神发育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
[7] 张晓燕,芦红茹,宋红霞,等.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对早产儿脑发育及脑损伤的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2):159-162.
[8] Ferrari F, Cioni G, Einspieler C,et al. Cramped synchronized general movements in preterm infants as an early marker for cerebral palsy[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2,156(5):460-467.
[9] Hadders-Algra M. General movements: A window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children at high risk for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 J Pediatr,2004,145(2 Suppl):S12-18.
[10] Einspieler C,Prechtl HFR,Bos AF,et al.Prechtl's medthod of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general movements in preterm,term and young infants[M].London:Mac Keith,2004:5-45.
[11] Einspieler C, Prechtl HF. Prechtl's assessment of general movements: a diagnostic tool for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youngnervous system[J]. Ment Retard Dev Disabil Res Rev,2005,11(1):61-67.
(本文编辑:刘颖)
467000 河南 平顶山,平顶山市中医医院儿科
郝淑芳(1978-),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早产儿疾病的诊治。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4.040
R722.6
B
1674-3865(2015)04-0393-03
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