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观培养的途径研究

2015-01-21 03:44陈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6期
关键词:道德观提升途径

陈红

摘 要:动手能力强、上手快是社会各界对高职学生的普遍认识,但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道德缺失问题制约着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道德观培养及途径研究,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道德观;提升;途径;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220-03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数以千万计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凭借娴熟的技能得到了企业界的普遍认可,但高职学生在具备高技能的同时,道德素质方面却存在着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基本道德修养缺失,团队意识缺失,不诚信等问题。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学生拥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不仅影响到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影响着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学生道德观的培养与研究,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当前最为核心的任务。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上道德缺失问题很突出。具体表现为:

1.遵纪守法意识缺失。闯红灯、跨越隔离栏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比较普遍;挑战校规校纪,上课玩手机、睡觉或干与课堂无关的事等。

2.诚信意识缺失。学生考试作弊、替考现象日趋严重;作业、毕业论文抄袭;争当“贫困生”骗取国家助学金;各类评优评奖等过程中搞人情拉关系;恶意拖欠学费;求职简历造假;就业中随便毁约等问题屡见不鲜。

3.社会公德缺失。乱刻乱画、破坏公物,在宿舍玩牌、喝酒,在外通宵上网,夜不归宿……,将粗野的行为、庸俗的谈吐等看作洒脱;把穿名牌、摆阔气看作是人生价值体现;把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看作是义气等等。

4.责任感缺失。缺乏对对国家、对长辈、对老师、对传统文化、对权威的敬畏感;不能换位思考问题,缺乏对父母、对朋友、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恩、宽容之心;没有担当,对待所犯错误,百般抵赖,不愿意接受相应的惩罚等等。

5.职业道德缺失。急功近利,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中傲慢自负、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团队协作互助精神;奉献意识弱化、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素养等等。

二、高职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追求效益、竞争进取成为社会的主旋律,但在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一些享乐、利己、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人情就业”等价值观和社会舆论不同程度地充斥影响着学生。原有的一些道德伦理准则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已渐渐不合时宜被淡化,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一些反道德观念的不和谐因素侵蚀影响着广大学生,使得本来就缺乏分辨能力的学生感到迷茫,以至在不知不觉中偏移了思想道德规范的正确航线,导致道德行为失范。

2.家庭教育因素。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家长们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给孩子好吃好喝,本应在家庭接受到的尊老爱幼、文明礼让、勤劳吃苦等良好的社会基本道德伦理却不被重视,可谓是饱了孩子的肚,空了孩子的脑。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作为家庭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的健康,更要重视学生品德的陶冶和个性的形成。

3.学生自身因素。高职的生源一部分是由高考最后批次录取的,一部分通过中职升高职或单考单招形式升入高职的。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思想活跃却相对散漫、自律意识差、受环境影响大、在遵守社会公德言行方面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思想认识肤浅、对思想教育有逆反抵触心理,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对道德思想品质提升的内在要求,部分学生的道德行为失范令人堪忧。

4.高职院校因素。在高职教育发展中曾出现了唯专业技能论,即片面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理论上“够用”就行,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专业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减少理论课课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类课程课时也被大量削减,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德乃人之本,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的职责所在。随着对德育工作的重视,高职院校不仅在课时分配上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人文类课程的课时安排,加大教学投入,但学生的道德现状仍不容乐观。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方法手段落后,内容陈旧,以传统的说教为主,根本不被“90后”甚至“00后”所接受,教育两层皮现象严重。另外,作为学生德育标本的师德师风近年来也问题频出,部分老师只“言传”不“身教”,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缺失的又一原因。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道德观培养的途径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整合教材内容,设定五大版块:入学适应、好学生、好公民、好职员、好儿女。这五大版块也是五个任务,涵盖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观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多个方面。同时结合社会实际及热点问题,剖析身边问题,得出正确结论,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空谈理想信念;要了解授课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和就业方向,注重对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学方法上可运用讨论式、专题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法,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也可以尝试实施思政课程项目化、专题化等方法,在项目化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专题化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专题都成为精品。在教学评价上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可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考核、实践性综合测评考核等方式进行,把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知识点考核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endprint

2.加强各专业学科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各专业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确立学科德育培养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材、教法、课堂氛围与自身的道德表率作用,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指导,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要做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思想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做及时的思想教育与引导,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内容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应领域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还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专业行业精神,如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等。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各专业学科的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德育的培养,真正实现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激活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发挥第一课堂的德育渗透功能。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主题教育,发挥其在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中的德育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人。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一是要加强班级建设,发挥班级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主阵地作用。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学生自主管理手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细则》等制度,让学生有章可循,同时要开展各类评比,将结果与奖、助、补等挂钩,实现奖罚分明。三是要重视发挥学生会、团委、公寓自律会的作用,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保驾护航。按照“主题教育模块化”的思路,通过政治教育、励志教育、道德教育、规范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的内驱力,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的行为习惯。

4.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网络已逐步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第三课堂”,这个课堂没有“考勤”,但“出勤率”却很高。“第三课堂”的出现,对于高校德育而言,传统工作方式、途径和载体都将面临转型,对于高校管理者、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而言,德育工作理念急需转变,以适应网络及学生特点变化的节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互动平台建设,紧密贴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方面的需求,运用主流网络技术构建综合性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依托高校信息化建设,整合“选课系统”、“招生就业”、“后勤服务”等信息资源,吸引名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等进驻互动社区,实现对学生一站式信息化教育服务的建设目标;要鼓励学生自行建设“励志讲坛”等网站,拥有视频点播、延伸阅读、在线预约等多种功能,增强了网络思政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建立和形成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队伍,如由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开辟“网上工作室”,辅导员老师开设实名制“思政博客”、微博等,传播主流声音,提升新媒体德育的穿透力和影响力。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师德修养成为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师德是学生德育的第一标本,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需要营造浓厚的重师德的氛围,同时又需要教师具备加强自身修养内动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从提高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入手,对教师的工作要求不仅仅是按时上下班,按时上下课,而是应该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结合学生实际、专业发展以及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同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从老师身上不仅仅学到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学习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还要注重提高教师在做人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良好师德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对学生道德形成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才,更需要有德,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是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学校德育中有着这样的误区,有相当多的专任教师认为德育是学生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教师的事,是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其实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任何教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权利,任何教师也没有权利放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义务。

6.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在高职学生道德实践中的载体作用。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行动,“三下乡”服务,红色之旅,大学生进社区等,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以切身的体会去感悟人生的价值,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洗礼,行为日渐规范,促进道德内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定期专业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切实发挥专业实践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的作用,校企双方还应结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研究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和企业认可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模式,使职业道德素养教学有符合当代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内容、措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傅雪梅.《师德修养是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师德修养与德育工作关系研究》的调查报告[N].湖南科教新报,2011-12.

[2] 李金法.市场经济下道德体系的消解与重构[J].人民论坛,2010,(11).

[3] 肖平,朱孝红.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

[4] 贾振宇,张少平,张芬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与原因透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1).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观提升途径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