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姝佩
摘 要: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精神力量。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入手,概括性地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249-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具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功能定位
价值观是反映人们内在诉求及深层信念的意识形态。任何社会都需要核心价值作为社会公示、共同追求和精神支柱。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来看,我们迫切需要提炼出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的新期待,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要问题,首次用24个字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一表述囊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本质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所遵循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核心中的核心。
十八大报告采用“三个倡导”的形式,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兼容并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理念。对“富强”的追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价值,又有传统意义。“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谐”既包含中华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处世风格,又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自由”是以人为本的本质,是所有人追求的最高价值。“平等”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不平等的自由是特权。同时,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离不开“公正法治”。没有“法治”,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没有“公正”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概括了公民道德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是公民政治道德的集中体现,“敬业”是公民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诚信”和“友善”体现了个人德性和品格,是其他一切道德之本。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与市场经济良性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政治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个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2] 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够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能够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指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背离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偏差,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改革只有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才能保证改革的每一项措施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规定,确保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政治体制改革失去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失去生机和活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夯实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政治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确保市场经济体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步前进,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经济基础。
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国家的发展存在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缺点和负面作用,及其给人们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市场机制的盲目性、收入分配的差距悬殊及其他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反映出人们的思想存在偏差,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盛行;弄虚作假、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的现象依然存在;钱权交易、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建立良好、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有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endprint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筑牢思想道德基础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也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能够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团结全体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凸显,利益格局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上述因素对人们的思想认识既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又产生了空前冲击。困此,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建构一个共同的、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核心价值观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至关重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能激发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潜能,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坚实堡垒,抵御西方文化攻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筑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好社会基础
社会基础包括社会公平和社会管理,社会公平强调社会对个人权利和义务的分配、财富收入的分配及其合理性。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一直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社会管理是社会向心力的整合,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基础离不开公平、正义和法治,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的矛盾凸显,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不断涌现。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题中之义。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使思想道德建设与时俱进。只有形成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和掌握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为人民所遵守和奉行,才能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价值诉求,才能凝聚十三亿中国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和精神纽带,才能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 黄力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7-02-20.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