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桐
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切实抓好我县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我校成立了课题组对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作了具体调查分析,并对发展粮食加工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全县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目前,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共有23家,其中大米加工企业10家,面粉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企业6家,油脂精炼企业1家,粮食纯购销企业3家,粮食储备企业1家。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中小粮食加工企业7家,其中饲料加工企业6家,油脂加工企业1家。
(二)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一些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多年的原始积累和滚动发展,已不满足停留在小规模和粗加工上,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加快了设备更新、厂房建设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在生产、销售和利税等方面提质增效,取得明显效果。
(三)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随着我县粮食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就业。大米、面粉加工能力不断增强,调动了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全县小麦产量逐年递增。
二、制约全县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的问题
利津县粮食加工企业与前些年相比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不能将办企业当成一种追求和事业,仅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合作共赢意识淡薄,对政府产业政策不关心、不了解、不研究,经营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既想克服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又缺乏足够的魄力、勇气和能力。
(二)企业管理模式落后。企业在创办初期,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并且这种家族式管理在创办初期是可行并有效的。但随着企业逐步的发展壮大,这种家族式管理的不适应性便会逐渐表现出来。
(三)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多数企业存在着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的现象,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尤其是小型粮食加工企业基本是“作坊式”的生产和经营,几乎没有专利技术和专利技术开发能力,这也造成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企业主素质的高低对一个企业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全县粮食加工企业的企业主,具有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0%左右,大部分企业主只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这就导致了他们思路不够开阔,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五)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规模偏小,融资渠道不畅等现象。虽然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劣势,融资政策难以惠及,导致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增加,融资难问题逐年加剧。
(六)原粮供应不足,产品销路不畅。全县大米加工企业的原粮供应有80%依赖外地购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江苏等地,只有20%依靠本地供应,随着原粮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
(七)粮食深加工发展水平较低。从生产能力和品种结构看,我县粮食加工企业和发达地区粮食加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全县粮食加工目前还只处于初加工,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例如天成同发饲料加工企业只是以生产加工鸭饲料为主,产品品种过于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八)粮食加工技术设备落后。许多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大都是初加工、低附加值、低水平和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少。产品缺乏特色,始终在低水平中重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毫无竞争力可言。
(九)品牌优势不强。影响全县粮食加工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品牌优势不强,企业主品牌保护意识淡薄。大多数企业只重视产品销量,如大米加工企业多为贴牌生产,认为只有单纯的销量才有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生存的命脉——品牌的创立、保持和保护。企业品牌的形成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企业主应该具有这种意识和准备。
三、对加快全县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鼓励发展优质稳定的粮食加工原料基地。我县粮食加工企业在市场上要占有立足之地,首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粮食加工原料基地。积极引导企业在土地流转上鼓励发展集中连片的优质小麦、玉米等生产基地,引导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科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通过合同、合作等方式,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稳控本地粮源,降低原料采购成本。
(二)大力培育粮油批发市场。在搞好全县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拟定全县粮油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按照“政府规划、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购销户参与”的发展思路,探索粮油批发市场建设新机制。充分利用我县交通区位优势,依托现有粮油仓储、加工企业,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集粮食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区,形成以粮油仓储为基础、加工业为龙头、物流为中心、功能配套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三)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可以与县粮食储备库开展购销联合,一方面发挥县粮食储备库在仓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粮食加工企业在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出行业整体优势。
(四)加强粮食产销合作。按照市场主导、政府调控、依托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机制、共同发展的总体要求,引导鼓励各类粮食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指导县内各类粮食企业入市做好夏粮、秋粮收购,全力掌握本县粮源的同时,积极探索粮食产销合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合作,到县外粮食主产区开展委托收购、订单收购和建立生产基地。
(五)重视产品升级,实施品牌战略。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仅仅是简单的量的扩张,而应把产品上档次上水平,要在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方面下功夫,从而创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
(六)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资金投入是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化的前提,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投资倾向,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投入,扭转重视农业产前、产中投入,忽视产后加工投入的局面。
(七)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壮大企业规模。除政府应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投资力度、政策倾斜外,企业自身也应该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引城乡个体私有资本、集体资本、国有资本等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