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野七生:今天读古罗马史有什么用?

2015-01-21 16:34
商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恺撒古罗马罗马

六七年前,当这套书在港台出版,王石如获至宝,逢人就推荐《罗马人的故事》。有趣的是,笔者的朋友也在读,而他是接受了读过此书的人的建议。就像是投入水中的石子,不断泛起涟漪。盐野七生将枯燥的历史写出“可以触摸”的感觉,回味隽永,余韵悠长。

2013年,《罗马人的故事》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内地,受到了学者、企业家乃至普通读者们的热捧。去年深秋时节,盐野平生第一次来华,几天时间里连续参加了多场活动。她说去日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媒体,参加过这样热闹的读书会。

在华系列活动中,盐野七生通常着一身黑,像一只矜持的鸬鹚,伺水而渔。她叼着白色的烟嘴,翘着脚,在很多日本人眼中,她不像个女人,因为她用一生在写古罗马的男人们。“我的心理上是意大利人,身体上还是日本人。”盐野笑着,拿起手里细长的日本七星女式烟,悠悠然吐出一口烟圈。“但我离真正的罗马人还有距离。这样很好,很自由,站在外边观察,能看到里边的人看不到的东西。”

“日本的电车中,如果男子举了一本林真理子或山本文绪等女作家的漫画,会让周围人投去怪怪的一瞥。而拿着一本盐野七生作品的中年叔叔,绝对可以昂首挺胸。”客居东京的读者杜海玲在博客中这样描述。

日本大学的文学部,当初选学西洋史都会首选希腊史。拜《罗马人的故事》热销所赐,现在选修罗马史的人已然超过了选希腊史的。

“盐野七生说古罗马是今天中国最需要懂的国家。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传媒人何刚这样理解。

偶然的巧合

如果不是一次天折的恋情,盐野七生的古罗马写作史或许将无法展开。

16岁的时候,她读到荷马的《伊利亚特》,爱不释手。“觉得日本这个国家有些暖昧、模糊,人也很温和,不太喜欢争论。对于这样的一个日本,总觉得待着不是那么爽快,于是去了罗马。”

盐野就这样欣欣然去了意大利,跟未婚夫说好去一年,结果3个月后,对方跑来意大利,让她跟他回日本结婚。盐野七生说,“不是说好一年的吗,你再等等。”结果对方一光火就走了,回到日本相亲,两个星期就跟别人结婚了。

虽然失恋,但这个年轻而自我的日本女子也就此从一纸婚约中解脱了出来。

“我那个曾经的未婚夫是当时天皇的同学,要是当时和他结婚,恐怕现在也早成了日本上流社会的贵夫人了吧。”盐野拿自己调侃,语气里毫无留恋。

既然失恋了,就好好在意大利待下去吧。抱着这种想法,此后的两年,她以地中海为中心,游遍欧洲。

谁能想到,写出浩繁古罗马史的女作家,50年前却以前卫之举叩开了日本媒体和意大利设计界的大门。

那时世界的时尚中心还是巴黎,盐野向日本有名的刊物《妇人公论》主动请缨写意大利的时尚。她找到设计师,自荐当模特试穿服装,拍那种今天已蔚然成风的“街拍”照片。

“我应该是把意大利时尚介绍给日本的第一人。如果那时有点经济头脑,拿到那些意大利设计师在日本的销售代理权,早成大富翁了。”

之后,男性杂志《中央公论》主编在意大利偶遇盐野。交流时她告诉主编,自己的专业是哲学,毕业后在佛罗伦萨学15世纪的美学。“主编就直接给了我一个题目,《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我就这样放下时尚,开始了历史写作。写了二十多年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心态也是文艺复兴的心态了。慢慢地对古罗马感兴趣了,也开始想写。”

“不过年轻时,我真的没想过要成为作家,只不过一个偶然的巧合,当了作家。结果一写就写了50年。”盐野七生表示,“人生会开启另一条线,一定会是一个偶然的契机。但有一点很重要,当你决定要‘转的时候,就不要回头,坚持下去。”

写出了“可以触摸”的感觉

“这15本书需要你在特别安静的情景下去读。就像是在一片和暖的阳光下,安静坐在这儿,听一位中年女性给你娓娓道来地讲述一段故事。”北京行知传媒文化公司董事长曲向东建议。

这也正像盐野七生创作时的感觉:“地中海地区太阳璀璨明媚,正像古代诗人们在葡萄园里,或者在太阳下面,饮着葡萄酒,光影非常的清晰。”

1992至2006年,15年的光阴,盐野七生的作息如她书房的那张木头长桌一样固定:

每年1月到4月研究资料,5月到8月写作,9月到11月校对和制图。每天上午工作5个小时左右,下午和晚上都不工作。“所以我工作的时候连灯都没有,要坚持15年,如果太勉强自己,是没法坚持的。”

为了保持写作状态,她不吃午饭。即便是下午去阿玛尼买衣服,脑海里也会浮现出灵感。路过奥古斯都神庙时,会口中念念有词“快写到这个部分了”。

每天沿着时光隧道来回于古代与现代之间。精神却高度集中在笔下。如果在描写恺撒时,有人问笔者关于罗马帝国灭亡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目前不关心这个。

她说,有时散步时,虽然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思考,脑子里却是有着很多人的存在。

一次她去台伯河对面买醋,走到桥上时正赶上夕阳西下。“我当时感慨,这里的夕阳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呢。”

她认定磁场非常重要,离开现场超过200公里便无法找到感觉:一有疑问,她会立刻走出门去,前往罗马市内的美术馆进行确认。

如果遇到“无论如何都想要搞清楚的问题”,她就干脆换上牛仔裤和运动鞋,直接前往巴黎卢浮宫,得到特别许可后在仓库里一待就是3天。

15年里,从叙利亚、北非到苏格兰,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旧时罗马帝国的所有领土。

“从罗马前往帝国的任意地方,最多只有两小时的路程。”她说一个地方她会走三次:第一次是按照通常的观光线。第二次会去找自己想去的地方。第三次,则要住一阵子,到处逛逛,想一想。

“北非的阳光十分猛烈,英格兰则是阴雨连绵,如果不去亲自体验一下这两个地方的差异,又怎么能够理解北非出身的人死于不列颠的悲哀呢。”有人评价,盐野将枯燥的历史写出了“可以触摸”的感觉。在涉及到古地名时,盐野还会尽可能地展现这个地名当代的模样,这又多了一层人文的温度。

“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是在替罗马人拍纪录片。”让人吃惊的是,盐野旅行时从不写笔记,也不拍照。“如果有意识地要拍照片,看风景时便会不专注。写笔记也只会专注于自己写的。所以我就是把那时看到的都拼命地记在脑子里。”

宽容和开放

“你最爱古罗马的是什么?”无数次,盐野七生被问到这个问题。

“宽容和开放。”

只要是罗马公民权所有者,连证明身份的文件都不再需要申请。不,甚至不一定是罗马公民,只要是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人们,自由和安全都可以得到保证。

荷马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地球属于每一个人。”罗马把诗人的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你们罗马人测量并记录下了纳入你们保护之下的所有土地,你们在河流上架设了桥梁,在平原甚至在山区铺设了大道……因为这一切,你们罗马人让罗马公民之外的人们懂得了在有序稳定的社会里生活的重要性。”

罗马人告诉我们,纵然人种和民族各不相同,纵然各种文化和宗教难以并存,可是通过完善的法律也能以法制为中心实现共存共荣。

在她笔下,罗马建造圆形竞技场的目的,是为了给民众一个赞扬和反对施政者的地方。

罗马人在寻找统治营运帝国所需的人才时,广泛录用出生于各个行省的人才,不论人种、宗教、肤色。

盐野七生大胆地假设,如果甘地活在罗马帝国,他十之八九将获得罗马公民权,并且在相当于现代国会的元老院中拥有席位,之后获派为印度总督,卸任归国将获选为任期虽然只有一年、但职权近似首相的两名执政官之一,之后成为相当于终身总统的皇帝信任的助手,在外交、军事、内政、经济各个方面,都成为帝国的政治中枢。

“恺撒打了胜仗以后,会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战败的国家和民族,把他们都纳为自己的成员。而罗马以外的其他古代人,却大多度量狭窄,对于失败者一般都会直接处决。”

盐野还认为,罗马人善于学习,不是生吞活剥。“古罗马曾派三人小组到希腊去学习。当时的雅典以政治自由著称,以自由为秩序。斯巴达有秩序,没自由。罗马决定哪个都不学,而是找自由和秩序的融合,还有法律。”

她多次提到,罗马有30万神灵。日本大多数的神灵都是自然神;但罗马却是将其他国家征服,然后将败者的宗教和信仰的神灵也加入罗马神灵的体系之中。为了让这些信仰不同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罗马出台了罗马法,这完全是罗马精神的产物。

她还举了自己很喜欢的一个例子:“古罗马有很多神,其中有一个神是专司夫妻吵架的。去神殿向这个神倾诉的时候有一条规矩,就是夫妻之间只有一个人可以对着神倾诉,另外一个人必须沉默。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许他会觉得原来对方说得有理,也许就会不再吵了。”

对于古罗马的繁荣与和平,盐野不吝赞美之词,甚至语出极端:“250年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是空前绝后的。”

她以“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为例。“哈德良在位的时候,巡视了所有罗马军团的基地,可他并没有带几个卫兵或随从,只是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去巡行。但是他并没有被暗杀。他可是皇帝啊,罗马的最高统治者!而我们当代的首相、总统,他们出行需要多少的警卫随从?所以所谓和平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我写的是我心中的罗马

如果跟着盐野参加完几场活动,任谁都能得出结论,她最爱的男人当然是——恺撒。

“他懂政治,能够为国家定下方向。他有改革的勇气,打仗他也会战胜。经济上也很精明。他还是识人之人,早早定下屋大维做继承人。有人说,他很会借力。关键是,我觉得没有几个人能像恺撒那样全能。”

她毫不掩饰地公之于众:自己的初衷只是想要描写一个叫作恺撒的恋人,结果,却写成了全15卷的罗马史。为了表明对恺撒的痴迷,她特意用了整整两卷来讲述恺撒的故事。“客观说,不描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显得奇怪。”

“其实我不生活在罗马帝国,我也会爱上恺撒。不过我只会让他当情人,不会嫁给他。”

有人追问,恺撒的继承者奥古斯都怎么样?她坦然回答:“我既不会嫁给他,也不会让他当情人。准确地讲,奥古斯都是比恺撒更加高明、更加伟大的一个政治家。”

提到恺撒、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权力与情感的精彩段落,她的回应是:“我就像站在他们的身边,看着他们发生的一切故事一样。我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呼吸,能感受到恺撒的肌肉。”

不光是从女性角度欣赏恺撒,盐野认为古罗马的许多领袖忍受劳累困顿,接下这个并非美差的职位,都是出于“用权力改变他人命运”的责任感。好比“辛辛纳图斯一接到独裁官的任命通知,马上扔下锄头,率领国人与敌作战。战斗结束后,尽管离6个月的任期还很远,辛辛纳图斯却在第16天就奉还了独裁官的权杖,重新回到地里,开始日常的百姓生活……”

在盐野七生北大见面会上,历史系教授彭小瑜忍不住发表了不同见解:“对于屋大维(奥古斯都),当然盐野先生是很礼貌、温和的表述,我却觉得他更加心黑手狠。包括恺撒,在有一些层面比较让人遗憾。我其实不是太喜欢,对伟大的男人我都有一点嫉妒。”

盐野有些激动地辩解:“过去所写的罗马史都是欧美的基督教徒写的,罗马就是他们的敌人,这一直束缚着我们的想法。我绝不是对罗马的黑暗面不去描写,但我不想通过揭露人的弱点来取悦观众。”

“学界常常对一个人要盖棺定论,这很荒谬。我写的是我心中的罗马,别人对罗马有不同的认识,很自然。至于谁有说服力,读者来判断。非要把不同的意见归纳为一种意见,是非历史的做法。”

今天读古罗马史有何用?

去年10月24日,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金融博物馆。盐野七生与任志强和王巍对谈的讲台,上方中央是中国的古钱币模型,旁边则巧合地立着两株白色的“罗马柱”。盐野七生笑说:“自从到了中国,受到大家的亲切接待,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要从意大利移居到中国来呀。”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中国台湾的繁体版面世并流传到内地时,这股“热流”就已经开始涌动。

有人从中寻找历史的细节,有人讲求“经世致用”。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君建议:“你要学习魅力性的领导人就读恺撒,要是学制度建设者就读奥古斯都。我们也可以学到罗马军团的组织、人才的培养。”

“我觉得这本书很光明,和风细雨,田园牧歌,一个美好、浪漫的远古帝国,可它在历史上存在过吗?有可能,但我不相信它真的存在,它不是历史。”两年前的读书会上,何刚便提出过这样的质问。

但他继而指出:“作者主观的解读和对当下的指向性,比对历史本身的还原更重要……比如说我们的学校、公司、NGO,能不能以更好的方式来尊重每个成员的权利和想法,在大家充分讨论沟通的基础上,形成集中决策和执行,这是这么多企业家对古罗马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对我们今天的治理结构可以带来一定的启发。”

因为行业属性,王石对书中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

有热心网友在知乎提问:《中国好声音》选秀赛制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是否有类似之处?我们能得到什么借鉴?

一位香港《大公报》的特约撰稿人则希望盐野能指点,“古罗马史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设,能够给出什么样的启发?”还有媒体提问,是否也像中国的《孙子兵法》一样,中国人可以从中学很多的战略?对此,盐野表示“无法回答”。

“我写这些东西目的并不是要给现代人来做参考,我不写以史为鉴的作品。”言谈中,盐野七生也否认了“写历史为了指导现实”一类的说法,“一来如果我一开始的写作就抱有这样的目的,思维会朝这个方向集中,而我只想把那个年代忠实地呈献给读者;二来时代变化非常快,如果你只考虑现在去抓住一些东西来写,也许10年后就会过时,对作家来说风险太大,因为这意味着那时你的书就卖不出去了。”

玩笑之余,盐野七生也郑重向读者提出了自己的期待:“我的读者中有智慧的人很多,希望大家阅读我的书之后多多思考。我写的这些东西究竟对当前有没有参考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是读者要考虑的问题。”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恺撒古罗马罗马
恺撒:拒绝王冠的人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法医出手,恺撒瞑目
古罗马祭品搬运队
隆力奇遇见古罗马
恺撒应对罢战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