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大麦在家禽饲料中营养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2015-01-21 06:10刘松柏谭会泽彭运智赵江涛尹玉港陈永均
饲料工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酶制剂葡聚糖大麦

■ 刘松柏 谭会泽 彭运智 赵江涛 尹玉港 陈永均

(1.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云浮 527400;2.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广东云浮 527400)

皮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全球重要的谷物原料之一。据统计,2009年全球皮大麦产量约1.5亿吨,仅次于玉米、稻谷、小麦居第四位(FAO,2011)。皮大麦是重要的畜禽饲料原料,皮大麦生产总量的85%用于畜禽饲料。皮大麦在100多个国家均有种植,其中主要的种植地为俄罗斯、法国、德国、乌克兰、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皮大麦品种较多,如六棱、四棱及二棱皮大麦。其中六棱皮大麦的蛋白含量更高,更适合作为畜禽饲料。二棱皮大麦的淀粉含量更高、粗蛋白略低、发芽整齐(粗蛋白低于11.5%才可用于酿造啤酒等)更适合作为酿造原料使用。皮大麦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早期由于受皮大麦中抗营养因子(如β-葡聚糖、植酸等)的影响,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Jacob等,2012)。随着分子生物学酶技术的快速发展,β-葡聚糖酶、植酸酶等的应用日趋成熟,这使得皮大麦的应用更加广泛。近年来,玉米的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寻求质量稳定的主粮替代原料对于降低饲料成本至关重要。皮大麦可作为替代玉米的一个重要选择。目前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皮大麦用于畜禽饲料,国内关于皮大麦对家禽的营养价值评估的研究极少。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外关于皮大麦理化指标及其对家禽有效能值、氨基酸消化率、抗营养成分及其解决方案、饲料中适宜添加量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皮大麦在家禽饲料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1 皮大麦的常规理化指标

在欧洲很多国家,小麦和大麦作为主要的谷物原料用于畜禽(Bergh等,1999)。Feedipedia(2014)综合上万份皮大麦样品的理化指标均值如表1所示。和玉米、小麦一样,皮大麦含有较高的淀粉,约占干物质的60%(55%~63%),但低于玉米和小麦的相应含量。皮大麦的粗蛋白含量与小麦接近(9.5%~13%),高于玉米。皮大麦的纤维含量高于玉米和小麦,粗纤维含量约4%~6%,酸性洗涤纤维含量5%~7%,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约18%~24%。皮大麦壳中的粗纤维含量高达18%~34%。皮大麦去壳后纤维含量减少一半,粗蛋白增加1%~2%。胶质皮大麦中含有较多的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7%),同时胶质皮大麦含有更多的β-葡聚糖。综上可见,受皮大麦中纤维、脂肪含量及抗营养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其营养价值明显低于玉米、小麦。

表1 皮大麦常规理化指标分析结果(均值±标准差)

2 皮大麦的代谢能值评估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的研究报道了鸡对皮大麦的表观代谢能值,如表2所示。尽管选用的皮大麦品种、试验动物、试验方法等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评估的鸡对皮大麦的表观代谢能值基本一致,干物质基础的表观代谢能值为13.24 MJ/kg(3 164 kcal/kg),折合到风干基础(87%干物质),表观代谢能值为11.52 MJ/kg(2 753 kcal/kg)。另外关于皮大麦代谢能值的动态预测也有一些研究报道。Francesch等(1992)报道,AME(MJ/kg)=3.014+0.032×容重-0.225×粗纤维-0.058×粗蛋白+0.002×总能-0.115×总β-葡聚糖。以上模型说明皮大麦能值与容重和总能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粗纤维、粗蛋白及β-葡聚糖存在显著负相关。Janssen等(1979)报道,AME(MJ/kg)=12.878-0.378×粗纤维+0.038 5×淀粉。Janssen等(1989)后来报道中,六棱皮大麦:AME(MJ/kg)=9.258-9.258×粗灰分+6.810×淀粉;二棱皮大麦AME(MJ/kg)=9.258-9.258×粗灰分+7.516×淀粉。以上预测模型说明皮大麦的粗纤维、粗灰分与其能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淀粉含量与其的有效能值存在正相关。近年来发现谷物容重与淀粉的关系以及纤维与灰分的直线关系说明以上模型的预测规律基本相同。另外,近年来对于皮大麦中β-葡聚糖及其对肠道内容物黏度的研究逐渐深入。Fuente等(1998)报道,肠道的黏度能预测大麦型日粮的有效能值,对于30日龄的肉鸡,肠道内容物的黏度能解释大麦型日粮约38%表观代谢能的变化。建立的预测回归方程为:AME(kcal/kg DM)=3 172-15.4×肠道内容物的黏度(cps),R2=0.38;P<0.01;SEM=48.48。综上,关于皮大麦有效能值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能值的动态预测还有待深入研究。

3 皮大麦的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消化率评估

皮大麦氨基酸含量及鸡对其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如表3所示。由于皮大麦的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其主要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玉米。目前主要的数据库给出的皮大麦的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鸡对主要氨基酸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也基本一致,只有CVB(2007)的相应报道结果偏低。如标准回肠赖氨酸消化率大约为78%,标准回肠含硫氨基酸消化率大约为80%,标准回肠苏氨酸消化率大约为76%,标准回肠精氨酸消化率大约为83%,标准回肠色氨酸消化率大约为77%。

4 皮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解决方法

皮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麦芒、植酸、霉菌毒素(呕吐毒素)及戊聚糖(β-葡聚糖)。麦芒主要引起机械性损伤,研究表明,有芒皮大麦刺激导致口腔炎,皮大麦在作为饲料原料使用时要去除麦芒(Göhl,1982)。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大麦易感染镰刀菌,镰刀菌产生毒素,如呕吐毒素(Burrows等,2008)。所以使用皮大麦要做好呕吐毒素的监控,最好保证皮大麦中的呕吐毒素小于5 mg/kg。如果呕吐毒素超标会导致家禽增重降低、皮炎等。谷物中的植酸与磷结合,降低了家禽对磷的利用率。谷物中磷的利用率取决于磷结合植酸的水平(Leytem等,2008)。与其他谷物相比,皮大麦中的植酸磷含量低于小麦和燕麦,但高于黑麦(Bartnick等,1987)。Salarmoini等(2008)测定了大量不同品种皮大麦的磷水平。研究表明所有大麦品种的总磷的含量是十分相似的,其差异主要在于植酸磷的含量。正常情况下皮大麦磷利用约28%,所以在使用皮大麦型日粮时要注意使用植酸酶。

表2 皮大麦对鸡表观代谢能值的评估结果

表3 皮大麦氨基酸含量及鸡对其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结果(%)

皮大麦大约有7.74%的外壳,皮大约0.41%,胚芽大约1.29%,粉质大约7.19%,胚乳大约83.43%(Novacek等,1966)。在大麦中,β-葡聚糖大约占胚乳细胞壁的70%(Chesson,2001)。皮大麦中含有较高的戊聚糖(β-葡聚糖),如表4所示。可见皮大麦中的β-葡聚糖远远高于燕麦、黑麦及小麦中的相应含量。大麦中β-葡聚糖含量受遗传、气候、收割阶段及贮存等的影响,相对而言遗传的影响更大。早期发现家禽饲喂大麦型日粮的生长性能较差,认为可能与皮大麦壳中的纤维含量较高有很大关系。但是后来发现将皮大麦去壳后仍出现该问题(McNab等,1992)。Preece等(1952)从皮大麦中分离了β-D-葡聚糖,同时Fleming等(1977)确定为β-(1→3)和β-(1→4)结合。White等(198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从皮大麦中分离的β-葡聚糖加入到玉米-豆粕型日粮中饲喂肉鸡发现其生长性能同样降低,同时发现消化道内容物的黏度增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β-葡聚糖都会带来同样的问题(Bagriacik等,2009)。如酵母细胞壁中的β-葡聚糖与皮大麦中的β-葡聚糖就有很大的差异。酵母细胞壁含有的葡聚糖为(1→3),(1→6)-β-葡聚糖,而皮大麦含有的葡聚糖为(1→3),(1→4)-β-葡聚糖。尽管一般认为β-葡聚糖是抗营养因子,但是肉鸡饲粮添加酵母细胞壁来源的β-葡聚糖能刺激肉鸡的免疫系统(Cox等,2010)。皮大麦中的β-葡聚糖在小肠可结合水导致形成胶样类物质,该物质能增加小肠内容物的黏度。其实小肠内容物的黏度依赖于几个因素,包括分子大小、是否是侧链或线性及浓度(Smits等,1996)。Storsley 等(2003)报道,胶质裸大麦中的β-葡聚糖的分子量更大,因此在肠道,比普通大麦的黏度更大。在低浓度时,多糖可以直接和水分子发生交互作用。当浓度增加时,多糖分子开始与其他分子发生更为复杂的交互作用。肠道内容物黏度依赖于分子间的交互作用形成。当分子间的交互作用增加,凝胶开始形成(Cox等,2010)。Wang等(1992)报道,小肠内容物的黏度与肉鸡的日均增重存在负相关。肠道内容物黏度的增加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负面影响。White等(1983)认为,小肠内容物黏度的增加降低了小肠内容物的混合,改变了营养物质在小肠黏膜表面的转运特征。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酶在小肠的固定位置,需要与小肠内容物充分混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小肠内容物黏度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时间达到完全混合,而食糜的排空速率不能满足达到完全混合。实际上黏性的食糜可能起到营养屏障作用。Fuente等(1995)报道,肠道黏度能解释大麦型日粮表观代谢能97%的变异。黏性肠道内容物导致黏粪。另外,增加粪中的水分含量,导致家禽舍内的空气环境变差。皮大麦对肉鸡生长性能负面影响还与肠道形态、内源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Shakouri等,2009)。皮大麦取代玉米型日粮中的玉米会导致肠绒毛变短、萎缩及肠壁变厚,杯状细胞的数目和大小增加(Viveros等,1994;Onderci等,2008)。肉鸡饲喂大麦型饲粮会增加肠道内容物的黏度,导致消化道酶活性降低(Almirall等,1995)。高的肠道内容物黏度与消化道的健康有一定的关系。消化道食糜排空速度降低可能更有利于有害菌在肠道定植(Yegan等,2008)。家禽坏死性肠炎是肠道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与产气荚膜梭菌有直接的关系。研究表明,肉鸡饲喂皮大麦型日粮使得其坏死性肠炎的发生有增加趋势(Kaldhusdal等,1992),其与产气荚膜梭菌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Annett等,2002)。Schutte等(1999)报道,增加肠道内容物的黏度依赖于家禽微生物的状态。当无特定病原(Specefic pathogen free,SPF)鸡和自然条件下鸡饲喂皮大麦型饲料,肠道内容物黏度的负面影响在SPF鸡上没有发生。肠道微生物是肠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动物的消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及分布。而微生物的组成依赖于动物采食的饲料类型。改变饲料的组成、营养浓度能动态地影响微生物的组成,进而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Bedford等,2001)。

表4 不同谷物中总、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所占比例(g/kg DM)

解决皮大麦中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等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有很多,如水处理、高湿储存、发酵、发芽、高温处理等。但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添加酶制剂。饲用酶制剂在皮大麦型日粮中的应用增加了皮大麦的营养价值,降低了肠道内容物的黏度,降低了湿粪的发生率。Jensen等(1957)最早报道一种粗制淀粉酶加入肉鸡皮大麦型日粮能改善其营养价值。Willingham等(1959)随后报道饲料中添加真菌和细菌来源酶及发芽大麦能显著改善饲喂大麦型日粮肉鸡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后来,Rickes等(1962)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分离了β-葡聚糖酶。Burnett(1966)报道,大麦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改善肠道内容物的黏度可能与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有关。日粮中β-葡聚糖的水平影响酶制剂的添加水平。Campbell等(1989)收集加拿大五个地区的16个皮大麦品种,发现提取的皮大麦黏度能很好地反映出β-葡聚糖水平。目前已证明水提取皮大麦黏度是评估大麦营养价值一个很好的指标。肉鸡饲喂低黏度皮大麦比饲喂高黏度皮大麦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更优。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但对高黏度皮大麦组的改善幅度更大。Ravindran等(2007)报道,胶质皮大麦添加酶制剂的效果比普通皮大麦添加酶的效果更好,可能与胶质皮大麦比普通皮大麦含有更多的可溶性葡聚糖有关。另外,Leong等(1962)、Friesen等(1992)和 Tilman等(2006)均报道添加酶制剂后大麦型日粮的代谢能增加。Tilman等(2006)报道,添加β-葡聚糖酶后提高了肉鸡对皮大麦型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Arscott(1962)报道,添加酶制剂改善了生长肉鸡饲喂大麦型日粮的生长性能,但是生长性能没有达到玉米型日粮的生长性能。酶制剂的添加效果可能与动物年龄有一定关系。Brufau等(1991)报道,酶制剂添加皮大麦型日粮饲喂肉鸡对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的效果,在肥育阶段比在生长阶段的改善幅度更大。Boguhn等(2010)也报道添加酶制剂改善火鸡饲喂大麦型日粮时的生长性能,在后期的改善幅度更大。但是,Berg(1961)报道皮大麦型日粮添加酶制剂改善青年蛋鸡8周的生长性能,但是对8~21周的生长性能无改善作用。Salih等(1991)报道,成年鸡能适应高黏度的大麦。Almirall等(1994)比较60%皮大麦型日粮添加β-葡聚糖酶对3周龄肉鸡和1年成年公鸡的影响。发现成年动物消化道足够完善可以消除β-葡聚糖的负面影响。对于幼龄家禽,饲喂皮大麦型日粮后消化道食糜更黏,排空时间变长,采食量降低。尽管成年公鸡饲喂皮大麦肠道内容物黏度增加,但对采食量没有影响。成年公鸡饲喂皮大麦食糜水分高,可能增加了肠道的容积,增加容积能导致排空速度变快。Scott等(2001)报道白来航鸡饲喂大麦型日粮肠道黏度是肉鸡的两倍。综合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酶制剂添加改善肉鸡、白来航鸡、火鸡、鸭的生长性能是一致的。但是酶制剂在皮大麦型蛋鸡日粮上的应用效果存在一定争议。Berg(1961)、Brenes等(1993)报道,添加酶制剂对初始蛋重、平均蛋重、蛋壳质量及死亡率没有影响。但Francesch等(1995)研究蛋鸡皮大麦型日粮添加 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及果胶酶对整体的产蛋性能和蛋质量没有影响,但是早期的蛋重增加、粪水分降低、脏蛋数量减少。Lázaro等(2003)也报道,皮大麦型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改善产蛋性能和降低脏蛋率。Roberts等(2006)报道皮大麦型日粮添加β-葡聚糖酶等能改善褐壳蛋鸡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重、蛋壳比重。但是发现蛋白质量降低,蛋壳颜色更亮。另外,皮大麦型日粮添加β-葡聚糖酶改变肠道微生物。Józefiak等(2010)发现,皮大麦型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后肠道大肠杆菌数目降低,益生菌数目增加,因此β-葡聚糖酶有益于肠道健康。Mathlouthi等(2002)报道,皮大麦型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降低了肉鸡肠道食糜的黏度限制了大肠杆菌的生长。Torok等(2008)观察到肉鸡饲喂皮大麦型日粮添加或不添加β-葡聚糖酶对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组成有很大影响。除此之外,Ponte等(2008)报道,皮大麦型日粮添加酶对于放养的慢速型肉鸡没有作用。作者在分析肉鸡消化道食糜,葡聚糖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基础上指出,对于大年龄、长速慢放牧饲喂的鸡可能有足够的β-葡聚糖酶用于降解葡聚糖。综上所述,在家禽皮大麦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特别是β-葡聚糖酶)是有效的。

5 皮大麦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在欧洲很多国家,家禽饲料使用的主要谷物为小麦和大麦。由于皮大麦的代谢能值比玉米和小麦低,导致其在高能量的家禽饲粮中的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早期的饲养试验表明皮大麦型日粮中添加脂肪能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在这些试验中都是玉米与皮大麦等量替代,导致皮大米型饲粮的实际代谢能值低。所以早期主要通过添加油脂而不是降低皮大麦中β-葡聚糖的负面影响。低能谷物的使用和油脂的添加对于家禽的消化存在一定的挑战,可能导致湿粪。湿粪会增加禽舍的氨浓度,增加胸肉损伤和关节损伤的比例。早期的研究表明,皮大麦的营养价值仅相当于玉米的70%,裸大麦的营养价值相当于玉米的82%。这种差异主要与不同类型皮大麦有关。据报道,皮大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糖及脂肪在加酶的情况下解释表观代谢能值49%、31%和11%的变异。目前复合酶在皮大麦型日粮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当饲料中含有50%皮大麦时,添加含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能改善肉鸡生长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及粪便质量(Mohamed,1995)。Baelum等(1964)报道,肉鸡饲喂添加40%皮大麦的日粮与相同营养水平玉米-豆粕型日粮获得的生长性能相似。Brake等(1997)报道,饲料中添加20%的皮大麦对大鸡生长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及粪质量无负面影响,当皮大麦的用量增加到30%时粪便的质量变差。Jeroch等(1995)不推荐未处理的皮大麦在小鸡阶段使用,建议皮大麦在中大鸡饲料中使用20%~30%。如果添加酶制剂,使用量可进一步增加。幼龄家禽的饲料中长期使用高比例的皮大麦对于肉鸡的生长性能不利。黏性粪和湿粪经常在家禽饲喂皮大麦型日粮中出现,可能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的影响有关。非淀粉多糖能增加肠道内容物的黏度,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成年家禽饲料中添加20%~30%的皮大麦对于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但是当饲料中皮大麦添加量大于20%,粪的情况开始变差(Brake等,1997)。添加酶制剂能降低消化道内容物的黏度,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降低家禽的饮水量。Gracia等(2003)研究表明,在添加足够酶制剂的情况下皮大麦可以替代所有的玉米在1~42日龄阶段使用,对于肉鸡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无负面影响。Berg等(1999)报道,使用胶质皮大麦在添加酶和不添加酶的情况下,相对于普通皮大麦肉鸡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均降低。Moran等(1968)报道,8~20周龄火鸡饲喂玉米型日粮和皮大麦型日粮的生长性能一致。皮大麦日粮添加酶能降低粪便的湿度。蛋鸡日粮能使用更多的皮大麦。Ernst等(1994)报道,日粮中含40%的皮大麦饲喂生长蛋鸡对生长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开产时间及性成熟均无负面影响。Benabdeljelil等(1994)报道,日粮中添加35%的皮大麦尽管蛋鸡体重降低,但产蛋性能没有影响。皮大麦型日粮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可能与皮大麦中亚油酸的含量较低有一定关系(皮大麦0.40%,玉米1.06%)。皮大麦日粮中加入足够的亚油酸能使蛋鸡获得饲喂玉米型日粮相似的产蛋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Lázaro等(2003)报道,添加50%皮大麦对产蛋性能无负面影响。但是脏蛋的比例有一定增加,添加酶制剂能降低脏蛋比例。Benabdeljelil等(1994)报道,酶添加情况下蛋鸡饲料50%皮大麦对产蛋性能、蛋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无负面影响。Coon等(1988)报道,饲料添加57.8%皮大麦蛋鸡采食量降低,饲料转化效率更高。Mohammed等(2010)报道,皮大麦替代玉米对36周蛋鸡的蛋质量,如蛋壳厚、蛋壳重量及蛋白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加酶的情况下,替代50%的玉米无不良影响。Pérez-Bonilla等(2011)报道,皮大麦日粮加酶条件下使用45%的皮大麦保证亚油酸充足,饲喂褐壳蛋鸡对产蛋性能及蛋质量无不利影响。

在欧洲、澳大利亚及加拿大谷物的整粒饲喂是常用的管理技术。整粒饲喂可以降低饲料成本。Dávila等(2011)解释谷物整粒饲喂可以降低蛋鸡应激,将整粒谷物撒落在地上,通过观测镇定持续时间、异噬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及波动性不对称发现蛋鸡没有应激。Biggs等(2009)发现,整粒大麦饲喂肉公鸡能改善肉鸡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特别是代谢能和氨基酸。Taylor等(2004)报道,肉鸡饲喂20%的整粒皮大麦能改善肠道,如肌胃更大,整体的生长性能更好,同时改善了小肠液黏度。同样,Nahas等(2001)报道,饲料添加20%整粒皮大麦肉鸡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效率与相同营养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的生长性能相同,发现添加酶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没有改善。Svihus等(1997)发现,肉鸡饲喂粉碎皮大麦或整粒皮大麦在体增重和采食量方面的数据不总是一致的,但是饲料转化效率得到改善。淀粉的消化率提高,可能与饲喂整粒皮大麦鸡肌胃增加有一定的关系。饲喂整粒皮大麦肉鸡的肌胃与活体相对重量最高。粉碎后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特征没有影响。Bennett等(2002)报道,肉鸡添加35%整粒皮大麦对肉鸡整体的生长性能没有影响。Bennett等(2002)报道,肉鸡添加20%整粒皮大麦对后期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无影响。但是当整粒皮大麦的用量超过35%时,生长速度降低,骨骼问题增多。Bennett等(2003)报道,蛋鸡大麦型饲粮中全部替代为整粒皮大麦。用60%整粒皮大麦导致产蛋性能、蛋壳质量降低,但是采食量、蛋重和体重均增加。

6 小结

皮大麦在欧洲、澳洲等地是常用的家禽饲料原料,目前我国也开始大量进口皮大麦在家禽饲料中大量使用。皮大麦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玉米等主粮价格高居不下带来的压力,同时使用皮大麦会使得饲料加工质量有一定的提升(如颗粒度)。使用过程中关于皮大麦对不同家禽品种的有效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添加量、酶制剂的选择和添加量、油脂添加(亚油酸)等都值得注意。另外,由于皮大麦的色素含量低,如果在黄羽肉鸡饲料中使用,在考虑鸡只皮肤着色的情况下,要考虑使用色素或与色素含量高的原料搭配使用。酶制剂(β-葡聚糖酶)的成熟生产为皮大麦的普遍应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皮大麦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品种、容重、蛋白、抗营养成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应根据皮大麦的实际质量调整配方数据库参数。

(参考文献89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猜你喜欢
酶制剂葡聚糖大麦
我的大麦哥哥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β-葡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饲料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实践
大麦若叶青汁
葡聚糖类抗病诱导剂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
酶制剂浓缩方法研究进展
小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