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赵飞 李晓莲
川崎病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也可称为血管炎综合征,发病人群以2~4岁儿童居多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川崎病将对患儿机体内冠状动脉造成严重损害,也是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及成年后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我科2014年收治了1例川崎病患儿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冠状动脉扩张患儿,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患儿,3岁,女童,主因高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果酱便5 d于2014-09-27入院。查体:体温40℃,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多形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部分结痂。结膜充血,唇红、皲裂,口腔黏膜糜烂性充血,杨梅舌,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手足末端硬性红肿,无触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70次/min)。心脏彩超示:右侧冠状动脉内径2.5 mm,左侧冠状动脉1.7 mm。血常规示:白细胞27×109/L、血小板360×109/L。尿常规示:蛋白质(±),咽拭子:肺炎克雷伯菌,抗链球菌溶血素O:117 IU/mL,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40),血沉88 mm/h,HS-CRP:67。诊断:川崎病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冠状动脉扩张。诊治方案:本例患儿给予大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大剂量丙球冲击、抗感染、营养心肌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儿的病情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包括高热护理、皮肤黏膜护理、用药护理、潜在并发症护理等,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后患儿体温正常,结膜无充血,口唇颜色较前变淡,口唇皲裂、杨梅舌消失,口腔溃疡弥漫性充血消失,手足末端肿胀消退,手指尖、足趾尖皮肤脱屑。心电图、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患儿痊愈康复出院,随访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2.1 高热护理 患儿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本例患儿体温高达40℃以上,发热长达8 d,虽服用较大剂量阿司匹林,但体温控制仍不理想。体温过高对机体有一定损害,为此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间隔1~2 h对患儿体温进行准确测量1次并给予有效记录,待测量结果降至正常范围可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体温超过38.5℃进行物理降温。给予温水擦浴、头部湿冷敷等,物理降温效果不满意可使用药物降温,以防高热惊厥。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棉质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免受凉;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给予充足的水分,患儿饮水量较少时应遵医嘱及时补液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
2.2 皮肤黏膜护理 ①口腔黏膜护理:川崎病患儿口腔黏膜易出现红肿、糜烂性充血、杨梅舌、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异常情况,做好口腔卫生清洁护理,进食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涂抹石蜡油、维生素E改善或预防嘴唇干裂,饮食原则应清淡、柔软、易消化,鼓励尽量增加温开水饮用量,饭后及时漱口彻底清除食物残渣降低继发细菌感染概率。②皮肤护理:川崎病患儿皮肤大多发生散在多形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且部分结痂,应及时剪除(消毒后剪子)半脱痂皮,严禁将未脱痂皮强行撕脱以免发生出血或继发感染,应待其自行脱落[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剪指甲以免不自觉挠抓过程中导致皮肤破损,提供柔软、舒适、干净的贴身衣物,对生活及医疗用品及时清洗消毒,排便后温水清洗臀部皮肤并擦干,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本文该例川崎病患儿存在球结膜充血情况,需提供针对性的眼部护理措施,如遵医嘱每日给予1~2次生理盐水洗眼或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用眼过度及强光刺激眼睛,指导家属严密监督患儿生活状态切勿揉眼[3]。
2.3 用药护理 应根据家属受教育程度选择合适的语言耐心讲解川崎病相关知识,如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缓解其因不了解病情所致恐惧、焦虑情绪,提高家属配合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丙种球蛋白是川崎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但因其价格昂贵将对患儿家庭造成严重经济压力,护理人员应在用药前详细讲解该药物对川崎病患儿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性,尽早使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降低疾病对机体冠状动脉的损害。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清制品,使用时应现配现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丙种球蛋白作为异性蛋白进入人体后将显著增加过敏反应发生率,提示初期应以10滴/min的速度给药,待滴注30 min后若患儿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可适当增加给药速度(最高不应超过40滴/min)。应避免将丙种球蛋白与头孢哌酮钠使用同一条静脉通道给药,从而有效降低因两种药物产生配伍禁忌所致不良反应发生。丙种球蛋白滴注完成后应给予生理盐水冲管处理,目的在于避免药物浪费或残留药液与其他药物混合后输注发生不良反应。给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面色、神志、体温异常或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阿司匹林属于常用的抗炎、抗凝药物,也是川崎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为患儿提供准确、及时的阿司匹林药物,给药时间应在饭后30 min,给药方式为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患儿是否出现出血倾向(粪便颜色、性质及胃肠道反应)。因此我院在工作中多嘱患儿在餐后服用,可将阿司匹林片剂研磨并溶解后口服,研磨及溶解过程中需保证给药剂量准确性。阿司匹林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儿是否出现中毒反应并定期复查肝功能[4]。
2.4 潜在并发症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需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其实施剧烈活动或发生哭闹,监测面色、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护理人员每日为患儿定时测量心率3次,若测量过程中发现心率增快、心音低钝等异常情况提示其可能出现心血管的损害,需及时将实际情况告知医生。护理过程中及时告知家属患儿实际病情及治疗进展,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2.5 出院指导 指导家属出院后仍需按医嘱要求继续服用药物治疗,告知如何准确监测川崎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若出现心悸、出汗、高热等异常应及时来院就诊。家庭生活时应尽量保持环境卫生及清洁,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条件增加患儿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定期消毒斑疹皮肤。为降低疾病复发率应于患儿出院后1、3、6、12个月分别入院体检1次,提供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运动及休息方案,应尽量避免实施过量及幅度过大的体育运动。告知家属若川崎病患儿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9个月内不宜给予麻疹、腮腺炎及风疹等预防接种工作[5]。
川崎病是儿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若未及时救治将显著增加心、脑、肝、肺、肾等机体重要器官损伤发生率。川崎病会累及全身血管内膜或血管壁的损伤,其中对冠状动脉危害程度较大,可引发冠状动脉扩张、狭窄、瘤样变、血栓等病理改变,甚至导致患儿心肌缺血、猝死等严重后果。心肌梗死是川崎病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亦是成人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因,给患儿造成严重心肌损害。川崎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口腔黏膜炎症、斑疹、四肢末端硬性红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护理人员需根据其实际表现提供针对性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措施,同时家长也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川崎病对患儿危害较大,提示若家中儿童发生发热伴皮疹、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损害等川崎病相关表现后需立即来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平时要注意避免感冒以免复发,让患儿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尽快康复。
[1]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7-188.
[2]付晓蓉.18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z):190.
[3]杨晓峰,张建萍.小儿川崎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263.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1,698.
[5]杨宜萍,熊衍君.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6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