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地区绿色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2015-01-21 16:12:45昌晶亮
关键词:湘西绿色旅游

昌晶亮,邹 映

(湖南城市学院 商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大湘西地区绿色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昌晶亮,邹 映

(湖南城市学院 商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绿色旅游推崇的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大湘西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政府政策支持、名人轰动效应等发展绿色旅游的天然优势。但目前大湘西地区绿色旅游发展还存在深度挖掘不够、体验性不足、人才流失以及营销宣传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资源挖掘与保护、旅游商品特色开发、专业人才有序管理、配套设施完善以及营销宣传创新等方面入手,力求使大湘西地区走上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大湘西地区;绿色旅游产品;开发

“绿色”已成为一种安全、文明、高尚的标志,正如绿色食品、绿色消费一样,“绿色旅游”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虽然我国绿色旅游发展较晚,但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和旅游资源,绿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值得探究。尤其对于拥有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的大湘西地区来说,充分挖掘绿色旅游资源的价值,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绿色旅游圣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绿色旅游产品的涵义

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极力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世纪80年代“绿色旅游”一词开始传入我国,并且得到不断发展,再加上2008年“绿色奥运”的提出,“绿色旅游”受到极大关注。虽然目前对“绿色旅游”的概念学者们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大家对绿色旅游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即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保证旅游资源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让游客在良好的绿色环境中获得欣赏美景、享受生活、学习、探究自然与地方文化的体验。[1]

旅游产品一般可以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两个不同的的角度来定义。由于目前尚未对绿色旅游产品的概念做出界定,我们只能在旅游产品概念的基础上融入绿色的理念。从经营者和旅游者两个角度分别来对绿色旅游产品进行概念界定:从经营者的角度定义,绿色旅游产品是指以绿色旅游资源为核心,凭借绿色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所需要的所有服务。从旅游者的角度定义,绿色旅游产品则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经历和金钱所获得的崇尚自然、环保、健康的一次旅游经历。[2]绿色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绿色旅游产品、度假绿色旅游产品、专项绿色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绿色旅游安全用品等。

二、大湘西地区开发绿色旅游产品的优势

(一)绿色旅游资源丰富

大湘西即“湘西地区”,是指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3]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大统。但由于交通不便利、经济不发达,有些地域未曾有人类的涉足,从而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加上大湘西又是多小数民族聚集的区域,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绿色旅游资源。大湘西自然绿色旅游资源主要有猛洞河、南华山、栖凤湖、龙山火岩溶洞、乌龙山大峡谷等;人文绿色旅游资源主要有凤凰古城、芙蓉镇、吉首德夯苗族风情、民族文化村、湘西山寨等。再加上湘西地区淳朴的民风、民俗,使其浑然天成,成为了让游客感受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风水宝地。

(二)政府政策支持

大湘西地区近年来一直是政府经济扶持和大力发展的地区,目前国家将投入大量国债用于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湘西自治州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这为湘西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和机遇。湘西“十五”计划产业发展设想中指出要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湘西旅游服务业。实行猛洞河—吉首—凤凰“三点一线”开发战略,突出生态游、风情游、历史文化名城游三大特色,重点开发猛洞河、栖凤湖、老司城、小溪原始次生林生态胜地、吉首德夯民族风情、凤凰历史文化名城及南方长城、龙山火岩溶洞等景区。[4]

(三)名人轰动效应

大湘西有一大批古今著名人物,这将吸引大量名人崇拜者前来寻找名人成长的足迹,瞻仰名人故居。湘西人杰地灵,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远古时期有中华苗族祖先蚩尤,土家族祖先八部大王;[5]近现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抗倭英雄彭荩臣和彭翼南,抗英英雄郑国鸿,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杨岳斌,抗击八国联军的英雄罗荣光,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开国元帅贺龙;现当代的文学家有沈从文、彭学明,艺术家有黄永玉、何继光、宋祖英、黄永厚。这些名人给孕育他们的家乡增添了吸引力,使大湘西更加具有神秘的色彩。

三、大湘西绿色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湘西已开发的绿色旅游产品

大湘西目前已开发的绿色旅游资源主要有猛洞河、南华山、沱江等。猛洞河漂流是大湘西旅游中开发较早,比较成熟的绿色旅游项目,现在此河上开展了上游的天下第一漂和下游的民俗生态游两个项目;同时,在大湘西旅游业发展中无论是景区内还是景区之间都已开发了一定的绿色交通,如沱江中供游客使用的木筏、猛洞河漂流中的皮筏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轿子与畜力,它们都是绿色交通的组成部分;另外,大湘西目前还开发了一些绿色旅游商品,主要有:旅游文化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湘西特产等。绿色旅游文化纪念品主要以土家织锦、蜡染、踏虎凿花为代表;绿色旅游工艺品主要以竹编工艺品、天然材料粘贴塑画等为代表;湘西特产以葛四腊肉、边城醋业、黄金茶、古丈毛尖、土司王酒等为代表,同时“神秘湘西”有机礼品醋和古阳河毛尖两件旅游商品已入选“湖南大礼包”。[6]

(二)大湘西绿色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大湘西目前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面临着许多需要调整和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内涵挖掘不够,环保意识不强

一些景区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对绿色旅游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造成许多绿色旅游资源被严重破坏。如凤凰古城,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大量的生活污水的流入沱江水质越来越差,交通娱乐噪声日益加剧;土、木、石房改建为洋楼;非法拉客、宰客、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一些民族文化遗址和民族文化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生存于民间的手工艺品和民间技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正遭受破坏和人为的丢弃,有价值的手工文化资料的记载逐渐减少,许多优秀的手工艺品类型已消失,如土家族织锦、凤凰蜡染、锉花艺术等。

2.商品缺乏绿色,体验性不足

一方面,湘西绿色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很多地方都能买到与其雷同的纪念品,如姜糖、银饰、玉器、民族服饰、头饰、披肩等,游客们在桂林或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能买到类似的商品,这说明大湘西地区的旅游商品地方特色还没有完全凸现出来;另一方面,大湘西体验型绿色旅游商品少,质量低,包装粗糙、缺乏附加价值,竞争力不强。如凤凰和怀化有大大小小的苗寨上百个,都有小型的民族歌舞表演,但表演类型重复雷同,且节目平庸粗略,降低了游客的参与体验性。

3.旅游专业人才流失,在岗人员素质不高

大湘西地区目前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有吉首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每年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至少两三百人,但真正留在该地区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甚少。据调查,该地区目前从事旅游产品开发的工作人员中,只有小部分拥有本科学历,接受过正规的旅游专业培训具备旅游产品开发专业知识的人员比例较小,并且部分讲解员只拥有初高中学历,旅游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相对欠缺,如凤凰古城、怀化苗寨等地都存在很多当地政府认可的导游,即由当地旅游局通过简单的考核即可获得导游证,加上当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这些导游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都很一般,从而让游客不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4.市场研究缺乏,绿色营销宣传不足

当前大湘西一些景区为了增强旅游吸引力,只是一味的追求短期利益,缺乏认真研究,不注重进行市场调研、绿色营销意识不强,主观的判断或跟风,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商业化甚至庸俗化的旅游产品,如凤凰古城,尽管历史城镇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贸易集散之地,但目前的旅游开发由于利益驱使,已经完全演化成一个大型的旅游商品超市,过度的商业化导致了历史风貌的丧失,历史城镇完全失去生活性城市的特性。而大湘西地区虽然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也做了一些宣传广告,但人们对大湘西的认知还仅仅是张家界、凤凰古城,对其他的旅游资源了解相对很少,并且这种情况还导致了旅游旺季游客集中和拥挤的现象特别明显,旅游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四、湘西绿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探析

(一)深度挖掘资源内涵,加大保护力度

首先,挖掘人文绿色旅游景观,如沈从文故居、黄永玉故居、罗荣光故居等,建立爱国主义实地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绿色旅游资源的德育价值,每年寒暑假将成为中小学生前往学习和旅游的好去处。其次,开设水上专项绿色旅游项目,如峡谷漂流探险、两江汇合处水上乐园旅游、江流峡谷探险等众多旅游项目。第三,发挥宜人气候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度假、休养、健身旅游,森林浴,林海观日出等;利用湘西自治州环境幽雅,气候宜人的特点,大力发展以休闲和健身为目的的绿色旅游项目,突出宁静安全,丰富多彩的旅游情趣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回头客,不断提高湘西的绿色旅游品牌和知名度。

同时,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湘西绿色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对当地居民、游客等在内的旅游相关者进行资源重要性和资源保护的教育,提高其保护意识,极力争取社区居民参与资源保护和支持。对于濒危的国家级绿色旅游资源政府应采取实物保护、影视资料保护、传承等保护措施;旅游区或相关管理部门应培训各类民间手工艺、民族歌舞、杂技、戏剧等特殊人才,以防特殊绿色旅游资源的遗失。[7]

(二)开发绿色旅游商品,加强产品体验性

特色是旅游商品的生命,特色的内涵在于所体现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征。大湘西应利用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创建猕猴桃、养蜂等生态农业,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绿色旅游食品。如借鉴贵州开发绿色手工肥皂的经验,湘西自治州可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野生蜜粉源植物资源进行绿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为了避免同质产品的竞争,以及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湘西应建立“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旅游商品开发模式。[6]每个村寨所生产的绿色蜂蜜,应充分挖掘本村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出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其次,大湘西地区也应该充分利用其民族特色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如手工制作的披肩、饰品、民族服饰等,而不是为了扩大规模而粗制滥造。另外,大湘西的自然资源丰富,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漂流、登山、攀岩等等,我们可以为这些活动设计主题,并与当地的人文特色结合起来,从而不仅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而且绿色环保。

(三)完善绿色交通,规范人才管理

大湘西要实现绿色旅游,首先要大力建设和完善交通配套设施。拥挤和排队是近年来各地旅游的主要现象,大湘西地区也是其中的典型。游客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排队等候上,吃饭排队、坐车排队、上山排队、下山排队、坐环保车依然排队。虽然近几年很多景区的环保车和电瓶车普及较好,但还是存在排队等候的问题。因此,对游客进行分流、同时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绿色环保车一般都是不排放尾气的,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人力的交通工具,如张家界金鞭溪的轿子颇具地方特色,解决了游客的困难,同时也解决了当地人的生计问题。我们还可以发展其他的方式,如在凤凰古城里坐着马车或人力车欣赏风景对游客来说应该是一次比较有特色的体验。

绿色旅游的运行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和高素质的旅游产品开发人才。大湘西可以依托吉首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以及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来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门人才,充实旅游人才库,并且通过这些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来提高湘西旅游研究水平。同时,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减少人才流失,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当地颁发导游证或旅游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加强管理和培训,重点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优化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市场研究,宣传突显绿色

大湘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需求量大,市场较为成熟,在国内甚至世界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再做市场调查和研究。相反,我们要发展绿色旅游,在成熟的旅游地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理念,市场调查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在营销宣传中凸显绿色理念,如宣传广告本身就推崇节省、减料、环保的理念,[8]同时,宣传的产品也要突出湘西地区的自然、淳朴、绿色,广告内容也要凸显旅游的文明与和谐等理念。并且要针对各个层次的游客做市场调研,然后结合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发特色的、绿色的、环保的旅游产品与旅游商品。

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目前大湘西地区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资源内涵挖掘不够、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商品缺乏特色、体验性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且素质不高、市场研究不足、绿色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绿色旅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则应该对市场进行分析以及游客进行有效地疏导,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结合湘西地区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一定能使大湘西地区走上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郭海亮,董 梁.西藏绿色旅游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2009,34(2):19-20.

[2] 昌晶亮.南岳宗教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7(5):18-21.

[3] 谢 冽.论“大湘西”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5(3):62-63.

[4] 吴 刚,龙慧勇.湘西是全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N].团结报,2005:10-14.

[5] 成凤明. 发人深省 值得追问——《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构建研究》评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4): 169-170.

[6] 刘艳芳,刘於清.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57-60.

[7] 王文明,刘景慧,王淑员.大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31(10):7-9.

[8] 张广增.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绿色营销[J].安阳工程学院学报,2014,13(5):52-55.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ourism Products in Xiangxi Area

CHANG Jing-liang, ZOU Yin
(Business Schoo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HuNan, China)

Green tourism praises highly respecting nature, protecting nature, and returning to nature. Xiangxi area has richful tourism resources ,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and the reaction of successful person, so it has natural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green tourism. However, green tourism in Xiangxi area still has many deficiencies, such as the product is not enough depth, lack of experience, loss of talent and underadvertising. S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resources mining and protection, development of special tourism products, management of talented people, improvement of facilities, and innovation of marketing promotion, striving to develop green tourism in Xiangxi area sustainablely.

Xiangxi area; Green 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

F592

A

1673-9272(2015)01-0059-04

10.14067/j.cnki.1673-9272.2015.01.012 http: //qks.csuft.edu.cn

2014-12-10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大湘西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12C0567);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委托项目“以旅游为产业动力的大湘西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研究”(12JD11)。

昌晶亮,讲师,管理学硕士;E-mail:21665601@qq.com。

昌晶亮,邹 映.大湘西地区绿色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59-62.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湘西绿色旅游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欢乐湘西
民族音乐(2018年1期)2018-04-18 03:24:25
走进湘西凤凰城
散文诗(2017年18期)2018-01-31 02:43:51
湘西 国画
文艺论坛(2017年4期)2017-05-08 10:48:18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再造绿色
百科知识(2008年8期)2008-05-15 09: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