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观察

2015-01-21 15:42徐小新开封市中医院心电图室河南开封475000
关键词:右室时限持续性

徐小新(开封市中医院心电图室,河南 开封 47500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观察

徐小新
(开封市中医院心电图室,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观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50例。全部患者窦性心律下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扫描,放大全部图像结果,测量心电图参数,将精确度升高到1 ms。结果 出现Epsilon波4例(28.0%),V1~V3导联QRS平均时限为(121±20)ms,其中41例(82%)患者>110 ms;V4~V6导联QRS平均时限为(104±21)ms;QRSd1/QRSd2=1.15。出现T波倒置27例,S波升支时间≥55 ms 21例,室壁阻滞22例,持续性或是非持续性心动过速29例。结论 ARVC多见于青年男性,多数ARVC患者会出现Epsilon波异常、V1~V3导联QRS时限>110 ms、T波倒置、QRSd1/QRSd2>1.2、室壁阻滞、S波升支时间延长等,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判定。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电图特征;临床观察

ARVC是右室心肌组织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替代,导致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疾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1]。ARVC多发于年轻人,且以运动员较为常见,多可诱发患者心力衰竭,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ARVC的心电图特征,旨在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ARVC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19例;首发病年龄14~55岁,平均首发病年龄(32.4±7.8)岁;入院年龄20~65岁,平均入院年龄(37.4±7.4)岁;心悸、胸闷44例,伴晕厥9例,有家族性猝死史1例。

1.2 纳入标准[2]

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1994年制定的标准的患者。

1.3 方法

全部患者窦性心律下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扫描,放大全部图像结果,测量心电图参数,将精确度升高到1 ms。心电图相关参数定义及测量方法如下。PR间期: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的时间;QRS时限:从QRS波起点到QRS波终点的时间;Epsilon波:从QRS末尾或ST段起始处低振幅向上或向上的小棘波;S波升支时间:从S波最低点到S波回到基线的时间;QT间期:从QRS波起到T波终点的总体时间;QRSd1/QRSd2:V1~V3导联(QRSd1)与V4~V6导联(QRSd2)QRS波时限平均值的比值;室壁阻滞:V1~V3导联平均QRS时限与V6导联平均QRS时限之差超过25 ms时为室壁阻滞;QRSd:即QRS离散度,12导联中发生最大与最小QRS时限之差;QTd:指QT离散度,是12导联中最大与最小QT之间的差;T波倒置:除V1导联外,其他胸前导联出现T波负向,且低于基线的情况;ST段抬高:ST段高出基线0.5 mm以上;完全性RBBB:RBBB为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s,右胸导联2个R波,Ⅰ、V6导联S波增宽;不完全性RBBB:QRS时限<120 ms,右胸导联2个R波上,Ⅰ、V6导联S波增宽。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患者中,出现Epsilon波14例(28.0%)。V1~V3导联QRS平均时限为(121±20)ms,其中41例(82%)患者>110 ms;V4~V6导联QRS平均时限为(104±21)ms;QRSd1/QRSd2=1.15。出现T波倒置27例,S波升支时间≥55 ms 21例,室壁阻滞22例,持续性或是非持续性心动过速29例。

3 讨 论

ARVC常发于青年男性,本组患者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32.4±7.8)岁,入院时平均年龄(37.4±7.4)岁,且男性患者高于女性。ARVC会造成晕厥、室壁运动异常、室性心律失常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像学检查是ARVC的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观察到患者心室各室内径大小及区域性室壁瘤情况[3]。

自ARVC首次被报道以来,其心电图特点一直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并对其异常特点进行分析,以确认ARVC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以便给予患者合理的对症治疗方案。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室速,但是,患者的心脏结构正常,因此要注意鉴别[4-5]。Epsilon波是特异性100%的指标,但其敏感性在常规心电图中为25%~33%。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全部ARVC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发现,Epsilon波的检出率为28%。分析认为,通过放大或改进心电图记录技术可有效增加Epsilon波检出率。41例V1~V3导联QRS平均时限>110 ms,这也是最显著的心电图特点,21例患者S波升支时间>55 ms,其中,室壁阻滞22例,T波倒置27例,持续性或是非持续性心动过速29例。QRSd1/ QRSd2>1.2是ARVC患者诊断的有力辅助指标,本组患者QRSd1/QRSd2平均值为1.15。在对患者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多数患者有心悸、胸闷等明显表现,其中出现晕厥症状9例,有家庭性猝死史1例,在诊断时可结合患者病史、家族史、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判定。

总之,ARVC多见于青年男性,多数ARVC患者会出现Epsilon波异常、V1~V3导联QRS时限>110 ms、T波倒置、QRSd1/QRSd2>1.2、室壁阻滞、S波升支时间延长等表现,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判定。

[1] 张 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1):10-14.

[2] 杨 扬,王志刚,任建丽.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2):84-86.

[3] 陈春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6): 478-480.

[4] 陈 静,俞建华,邬 涛,等.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心电图特征波新认识——附罕见粗大Epsilon波二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4):370-371.

[5] 徐 丽,韩继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3):177-179.

R541.7

B

ISSN.2095-6681.2015.13.009.02

猜你喜欢
右室时限持续性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糖尿病心肌病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疗效比较
基于ETAP软件的反时限定值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